成语:禽兽不如由来;竹林七贤之阮籍的故事

施吾姬 2024-05-01 06:21:57

建安22年(公元217年),一场史无前例的大瘟疫席卷整个中原大地,生命面前没有贵贱,无数人死于这场瘟疫,不仅东吴的鲁肃因这场瘟疫而病故。文学史上的天团组合、响当当的“建安七子”也未能幸免,在这场灾难中全军覆灭,从此,建安七子成为了历史。

但七子中有两人却并非死于这场瘟疫,其中孔融以屡次怼曹操而被夷灭三族,阮瑀于瘟疫爆发前的212年病死,阮瑀死时,其子年仅三岁,这就是未来号称竹林七贤之一的阮籍。相传曹操网罗天下英才之时,听说阮瑀的大才,多次派人召见,但阮瑀屡招不应,后来干脆躲进了深山,曹操便命人放火烧山,这才逼出阮瑀,后辅佐曹操征战四方,曹军的檄文多出自于阮瑀之手。从这点来看,阮瑀并没有如春秋时期的介子推一样,宁可被烧死也不出山,他还是比较圆滑的,而似乎其子阮籍同样遗传了这一品质。

俗话讲,老子英雄儿好汉,作为建安七子之一的儿子,自然也绝非凡品,阮籍,字嗣宗,陈留尉氏(今河南开封)人,自幼勤奋好学,博览群籍,尤好老庄。249年,司马懿父子发动“高平陵政变”,诛杀辅政大将军曹爽,并对依附于曹爽的党羽展开大清洗,司马氏开始独揽朝政。阮籍当时并未依附曹爽,从而幸免于难,迫于形势,应召做了司马懿的从事中郎。

251年,73岁的老狐狸司马懿去世,长子司马师继续把控朝政。公元254年,司马师废齐王曹芳,立曹髦为帝。司马师为笼络人心,大肆封官晋爵,阮籍被封为关内侯,后调任散骑常侍。但阮籍却对司马氏一直抱着消极怠工的态度,出工不出力,政治上基本毫无建树。255年司马师病死,司马昭上位,接收父兄打下的基础,继续把持朝政。

公元256年,司马昭之心已经路人皆知,阮籍为了逃离篡位之争,借自己擅长酿酒之名,向司马昭提出请求,要求出任步兵校尉,因为他担任此职时间最长,后世也称其为“阮步兵”。

公元263年五月,司马昭被封晋公,加九锡。阮籍迫于压力,写下《为郑冲劝晋王笺》,劝进司马昭即位,这也成了阮籍后世的污点,而有意思的是,劝进却偏偏写了“为郑冲”三个字,似乎也在说明这不是自己的意思。同年冬天,阮籍去世,终年五十四岁,阮籍一生出仕司马懿、司马师、司马昭父子三朝,死于司马昭伐吴前一年。

阮籍本有济世之志,但当时处于魏晋交替之际,曹魏皇室形同傀儡,司马氏把持朝政,清除异己。阮籍作为建安七子的后代,内心自然倾向于曹魏政权,但却不得不依附于司马氏,只能夹缝中求生,战战兢兢的危机感使得阮籍矛盾重重,只好醉心于老庄,沉迷于酗酒,放浪形骸,用诗文来抒发心中郁结,也为后世留下了82首咏怀诗。

阮籍虽狂放不羁,但言论上却非常谨慎,同为竹林七贤的嵇康就是因为言语激烈,更是写下《与山巨源绝交书》影射司马氏集团,最终惨遭杀害。但阮籍似乎遗传了父亲的品质,更加圆滑,虽行为放荡不羁,甚至以青白眼待人著称,但言语上却非常谨慎,喜怒不形于色。

阮籍出身世家,还通音律,才名传遍天下,司马昭便想和阮籍结亲,打算让其子司马炎娶阮籍的女儿,于是派人求亲,结果阮籍接连把自己灌醉,大醉六十天,司马昭只好作罢。但正因为阮籍从不正面反抗,和司马氏始终保持貌合神离的状态,也得以避免祸患。

据晋书记载,阮籍才如泉涌,反应奇快,有一次在朝廷上议政,某官员上奏说有个人因“杀母”犯案,阮籍听到叹了口气说“哎,杀父还说得过去,何至于杀母也!”,这句话一下子震惊了整个朝堂。

司马昭不解的问:“杀父是天下最为恶劣的行为,为何你认为说得过去呢?”,阮籍从容答道:“禽兽知母而不知父,杀父,禽兽之类也,杀母,禽兽之不若。”听到这个解释后,所有人都叹服阮籍的智慧及言辞。而这就是成语“禽兽不如”的由来,从此中国字典上又多了一个有力的怼人的成语。

纵观阮籍一生,比嵇康要圆滑得多,不多言、妄言,借酒装醉、放浪形骸,又能明哲保身、虽出仕司马氏,但却消极怠工、无所作为,最终也使得在乱世中求得善终,且给后世留下了宝贵的文化遗产。但最后却因无奈写下《劝进》一文,而留下了些许污点。

0 阅读: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