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牟榕
近日,四川传媒学院广播电视编导专业影视理论研究教研室赴四川广汉三星堆,开展一场别开生面的沉浸式教学研究活动。智媒体时代,传媒影视人才培养不仅要强化媒介逻辑,还要强化价值导向。四川传媒学院广播电视编导专业在紧跟传媒变迁、培养应用型人才的同时,以“思业融合”贯穿人才培养的中心环节,通过“思政+专业”“思路+行业”“思维+创业”融合,以《广播电视节目形态研究》《纪录片创作》等省级“课程思政”示范课程为课程抓手,以“影视传媒类专业创新创业课程组教学团队”这一省级“课程思政”示范教学团队为团队抓手,以广播电视编导专业这一省级“课程思政”示范专业为专业抓手,通过“三示范”系统优化该专业“课程思政”教学育人生态,培养适应媒体深度融合和行业创新发展,能够“讲好中国故事”的应用型广播电视编导人才。此次活动,通过参与专题讲座、实地考察、专题研讨,通过沉浸式的看、听、说,全方位调研了三星堆的文化内涵与传播推广现状,并思考如何在科研创作、课程建设中活化传承三星堆文化。
在专题分享环节,三星堆遗址祭祀坑新一轮考古发掘特约摄影师余嘉以“三星堆,见器如面”为题,围绕“三星堆考古的艺术表达路径”分享了系列摄影作品的创作思考,讲述了文物挖掘和修复期间的故事,还原三星堆遗址祭祀区考古发掘现场。四川省文物考古研究院文保中心文物修复师任俊锋介绍了三星堆文化的考古发掘与文物修复知识、代表性文物的出土故事,分享了三星堆挖掘与修复工作,从专业角度介绍了文化保护工作与文物修复理念,帮助教师进一步把握三星堆的历史文化内涵。
专题分享
在沉浸式考察环节,教师在任俊锋的带领下探索三星堆“世纪逐梦”“巍然王都”“天地人神”三个文化篇章,纵线式地穿梭于三星堆的过去、现在与未来,走进三星堆青铜神坛、青铜骑兽顶尊人像、青铜鸟足神像、通天神树等代表性文物,感知三星堆文化的神秘与魅力,了解三星堆展馆文化与科技融合的亮点、AI技术与文化修复的结合、3D打印技术在文物保护中的运用等,进一步思考如何用媒介、科技保护与推广三星堆文化。
考察三星堆文化
文物的价值不止于展览,还在于实时的推广与传播。在研讨会环节,教师分组,围绕如何融入三星堆文化元素进行影视作品创作、VR影游互动项目等展开讨论,交流了三星堆相关影视作品缺乏的现状与原因,分析了三星堆主题纪录片创作的难点及解决方案,研讨了国内影游互动案例及技术,思考利用AR、VR等打造三星堆沉浸式文化体验空间的可行性,并在谈论会后进行项目构思汇报。四川传媒学院编导艺术学院副院长王雪梅强调与会教师应总结本次培训收获,在后续理论研究、实践创作中持续关注“三国”“三苏”“三星堆”等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传承与发展,找到个人学术兴趣与四川文化强省建设需求的结合点,在潜心做好文化调研与挖掘的同时,发挥本专业传媒特色与优势,做好高质量科研项目设计、申报与实施,做到有调研、有规划、有准备,用媒介赋能文化传承,服务于行业与地方发展。四川传媒学院广播电视编导专业副主任陆薇强调在本次培训中与会教师深入调研了三星堆文化传承与推广现状,构思了项目研究问题、框架、计划,研讨了项目申报的可行性与价值意义,在后续相关项目的申报及课程教学中应延展本次培训成效,将三星堆文化融入教学设计,强化“课程思政”,引导学生思考三星堆文化的传播与传承,用影像讲好三星堆故事。
创作研讨
本次活动是四川传媒学院广播电视编导专业推进“思业融合”的沉浸式教学研究实践,通过融入三星堆文化开展“课程思政”教育,持续以科教融汇、产教融合为路径,促进广播电视编导专业人才培养改革,提升人才培养质量。广播电视编导专业自2005年开办以来,紧密对接传媒行业与地方社会发展需求,深化推进教学及人才培养模式改革,先后获批省级特色专业、省级专业综合改革试点专业、首批省级卓越新闻传播人才试点专业、首批省级地方普通本科高校应用型示范专业、省级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省级“课程思政”示范专业,2021年获批国家级一流专业建设点。现建有16门省级各类精品示范课程、1个省级示范教学团队;作为申报及主要参与单位,获省级教学成果奖5次;获省级及以上科研项目70余项、教改项目5项;出版30余部自编教材,其中3部教材获批省级“十二五”规划教材、1部教材获批国家级“十一五”规划教材;校企合作拍摄了电视连续剧、院线电影、网络大电影十余部;学生100余部微电影作品获国内外比赛大奖;学生创业项目获得国家级创新创业比赛“中国互联网+大学生创新创业大赛”银奖1项、铜奖3项,省级奖励31项。
此次活动深入行业一线、项目一线与文化一线,持续体现了四川传媒学院广播电视编导专业一以贯之推进“课程思政”建设的理念、持续深化“思业融合”探索的举措,助力培养编导人才的“底蕴”“底色”“底气”,有利于为社会输送适应媒体深度融合和行业创新发展,能够“讲好中国故事、传播中国声音”的新型主流媒体建设人才。(供稿人:四川传媒学院牟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