给皇帝梳头的宫女问宋仁宗赵祯:“谏官的话,官家打算听吗?”赵祯说:“谏官的话,只要说得对,怎么能不听。”宫女特别不高兴,赌气说:“官家要是真这么做,那就先拿我开刀。”
宋仁宗赵祯,是宋朝的第四位皇帝。
他这人,天生就心地善良、宽容大度,还特别能听取别人的意见。他当皇帝的时候,经济发展得特别好,文化也特别兴旺。仁宗搞了好多改革的办法,特别关心老百姓的生活,努力给老百姓减轻负担。他还任用了像范仲淹这样的好官,想着通过庆历新政来改掉当时存在的一些不好的地方。
在赵祯的管理下,宋朝那时候社会还算稳定,老百姓的日子也过得还算安稳,深的天下称颂。
有一次,有个叫王德用的官员给皇宫里送了一批特别漂亮的女子,说是要伺候天子。
这事儿让谏官王素给知道了,就给皇上上书劝止。赵祯就问他:“这是皇宫里的事儿,你从哪儿听说的?”
王素就回答:“我是谏官,打听消息就是我的职责。要是真有这事儿,还请陛下改正;要是没有这事儿,那就是外面传的不对,您也别追问消息是从哪儿来的。”
赵祯笑着说:“我是真宗的儿子,你是真宗朝宰相王旦的儿子,咱俩关系不一样,可以说是世交。王德用送了一批女子,确实有这事儿,她们就在我身边伺候着,关系也挺亲近的,就让她们留下咋样?”
王素说:“要是她们跟您关系疏远,留下也行,我进谏就是怕她们跟您太亲近。”
赵祯听了心里一动,招呼身边的内侍说:“王德用送的那些女子,每人给三百贯钱,马上把她们送出内东门,别耽搁。”说着竟然还流眼泪了。
王素见赵祯这么快就决定了,挺感动的,就上奏说:“陛下既然听了我的建议,也不用这么着急做决定,回宫再处理也不晚啊!”
赵祯说:“我虽然是天子,但心情跟普通人没啥不一样。要是我回宫了,她们哭着求着要留在宫里,我一心软,可能就答应了。你就在这儿等着消息吧。”
王素很动情地说:“陛下能这么听劝,古代的帝王都做不到,天下有福了,老百姓有福了!”过了一会儿,内侍来报告说,宫女都已经送回去了,赵祯这才动身回宫。
就在这个时候,开封府有个有钱的老百姓找知府范讽告状,说他儿子结婚才三天,宫里就派人让儿媳妇进宫,到现在都半个月了,还没出来,求着查查。
范讽马上就去见赵祯,把那个老百姓的情况说了一遍,然后进谏说:“陛下不喜好女色,朝廷和民间都知道,咋能有这种事儿!何况那民妇已经嫁人了还被强迫带进宫,这可咋跟天下人交代?”
赵祯老实地说:“听皇后说,最近宫里新来了个女子,长得挺好看的,我还没见过。”
范讽说:“要是真这样,请求把那女子交给我,千万别听近侍的,让天下人埋怨陛下。我求陛下赶紧办这事儿,我回府就把她还给那个老百姓。要不然,这事儿传出去,很快大家都知道了,都得说陛下的坏话。"
赵祯想了想,就下旨把那女子交给范讽。范讽当时也不是特别厉害的官员,就因为政治清明,赵祯能听劝,所以大家都争着做好事,范讽也跟着出名了。
赵祯对谏官特别好,就算他们议论得很偏激,也不会怪罪。
有一回,他退朝后回到寝殿,突然觉得头痒,就叫梳头的人来。
那个给赵祯梳头的宫女在梳头的时候,看到赵祯怀里有奏疏,就问:“官家怀里是什么书啊?”
赵祯说:“是谏官的奏疏。”
宫女又问:“奏疏上说啥事儿?”
赵祯说:“最近老下雨,是因为阴气太盛,这是上天给的惩罚。是因为宫里嫔妃宫女太多了,得裁减一些。”
梳头的宫女就说:“宰相、枢密使他们家里,都养着专门唱歌跳舞的女子,在官场上稍微得意点儿,就随便增加漂亮女子。官家跟前就这么几个人,还说阴气太盛要裁减,难道只许他们快活吗?”
赵祯低着头不说话。
过了一会儿,宫女又问:“谏官的话,官家打算听吗?”
赵祯说:“谏官的话,只要说得对,怎么能不听。”
宫女特别不高兴,赌气说:“官家要是真这么做,那就先拿我开刀。”
她仗着天子宠爱,觉得不会让她出宫,所以说话就很不客气。哪知道赵祯马上叫来老内侍和管宫籍的女官,让他们去后苑给这个梳头宫女办出宫的手续,还下旨给守宫门的人,就算皇后来了,也不准放进来,省得她来求情。
赵祯把这些事儿都安排好了,从梳头宫女开始,一共三十个人都放出宫去了。
当时快到吃午饭的时候了,曹皇后亲自指挥这件事,一点儿都不敢拖延。等到这三十个宫女都出去了,赵祯才吃饭。曹皇后坐在旁边,也不敢问。
吃完饭喝茶的时候,曹皇后才试着问:“那个梳头的女子,手艺特别好,是官家喜欢的人,为啥第一个把她放出宫去?”
赵祯说:“这人劝我别听谏官的,怎么能留在身边!”
曹皇后从这以后悄悄告诫宫女别管外面的事儿,别乱说话,你们没看见梳头的宫女都被赶出宫去了吗?天子可容不得乱说话的人!宫女们也都小心翼翼,不敢再多事儿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