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格斯牛分群,阶段驱虫方案,增重提1.5成,草原新规
安格斯牛可是一种非常有价值的肉牛品种,它的肉质鲜嫩多汁,雪花纹理漂亮,在市场上很受欢迎。那它有什么特点呢?这种牛体型不算大,肉质细嫩,而且它的肌间脂肪含量比较高,就像雪花牛肉那样,口感特别好。
咱们先说说安格斯牛养殖在养殖场的一些痛点。安格斯牛虽然好处多,但是养殖起来并不轻松。它对饲料的要求比较高,尤其是要保证优质蛋白的摄入,这样才能长出好肉。就像我有个朋友老李家开养殖场,他说安格斯牛的饲料成本可不少。还有啊,牛很容易生病,特别是一些寄生虫病,一旦感染就可能影响生长,甚至让牛死亡。
咱先从南北地域差异说起。在北方的干冷地区,比如黑龙江的大兴安岭地区。老周在这边养安格斯牛,冬天特别长,气温低得很。这种环境下,牛为了保暖,身体能量消耗大,增重就比较慢。而且冬天饲料种类少,营养供应可能不足。
在南方湿热地区,像广东的部分平原地区养安格斯牛也有自己的难题。南方的湿热气候容易滋生各种细菌和寄生虫,牛群的卫生管理是个大挑战。我网友阿珍说,她家在南方的养殖场,夏天牛舍里的氨气味重得很,牛很容易生病,而且肉的品质可能也会受影响。
在草原上养安格斯牛现在有新规。草原是牛儿们的重要生长环境,现在规定要根据草原的承载能力来合理安排牛的养殖数量。比如在内蒙古的呼伦贝尔大草原上,以前可能牛的密度有点大,现在新规一出,就要重新规划分群养殖了。
说到安格斯牛分群,这可是很重要的一个环节。比如说根据牛的年龄、性别、体重和健康状况来分群。刚出生几个月的小犊牛和长到一两岁的育成牛肯定是不一样的喂养和管理方式。而且母牛和公牛也要分开,母牛要考虑到繁殖,公牛则要更多注重养殖密度,防止打架。
那这个阶段驱虫方案又是怎么回事呢?安格斯牛在生长过程中,不同阶段面临的寄生虫威胁不一样。在小牛犊阶段,像蛔虫之类的内部寄生虫比较常见。这时候就需要用比较温和安全的驱虫药。等牛长大点了,体外寄生虫像蜱虫就成了大麻烦。咱就说在湖北的一个中型养殖场李经理那里,之前没重视驱虫,结果牛群感染了一大批蜱虫,牛的生长速度明显下降,后来他们制定了科学的阶段驱虫方案,才慢慢改善。
咱们详细说说这个阶段驱虫方案。在小牛刚到养殖场的前30天,要做一次全面的驱虫检查,这时候可能要用到含有伊维菌素的驱虫药,但是剂量要根据小牛犊的体重精准计算。到了小牛犊长到2 - 3个月的时候,再进行一次驱虫,这个时候可以在饲料里添加合适的驱虫成分。再长大些,到6个月左右的时候,又要进行一次比较全面的驱虫,这个时候要考虑不同寄生虫的混合感染情况,可能会用到两种不同类型的驱虫药。
咱说回安格斯牛增重的问题。有个东北的养殖户老孙,他家的安格斯牛之前老是增重不理想。后来他按照科学的养殖方法,包括合理分群、严格执行阶段驱虫方案等,发现牛群平均增重提高了差不多1.5成。这可不得了啊。他是怎么做的呢?他首先把牛按照年龄和体重分成了好几个群,小牛犊群单独放养在一个相对比较温和的环境里,饲料也都是精心调配的。然后呢,按照阶段驱虫方案,定期驱虫,把牛的肠胃和皮毛的健康都维护得很好。
说到草原新规,这对安格斯牛养殖的影响可不少。以前草原上的养殖可能比较粗放,导致草原退化。现在新规下,在草原上养殖安格斯牛的地方要种植一些适合的牧草。比如说苜蓿就很不错,它的营养丰富,像在甘肃的一些草原地区,苜蓿种植面积不断扩大,用来喂养安格斯牛,牛的肉质也更好了。还有黑麦草,适应能力强,在山东的部分草场种植,用来满足牛的部分饲料需求。
再讲讲安格斯牛养殖中的绿植。我们植入几种不同品种对比一下。像紫花苜蓿,它是常见的优质牧草,富含蛋白质,适口性好。还有冷季型的羊茅草,它在寒冷的季节还能生长,适合北方的安格斯牛养殖区。比如在河北的一些山区牧场,羊茅草是冬季牛的重要食物来源。还有紫云英,在南方地区,特别是在春夏季,是牛很好的饲料,它富含维生素。但紫云英不耐储存,这一点和苜蓿就有很大区别,苜蓿可以青贮或者制成干草储存。还有就是黑麦,它的生长速度快,在长江流域的一些养殖区,可以在短时间内长出新鲜的草给安格斯牛吃。
在南方的一些养殖场,比如江西的,因为处于亚热带地区,周边有很多水稻田,稻壳和稻草可以加工成饲料来养安格斯牛。但这需要对稻壳和稻草进行合理的加工处理,不然营养流失会比较严重。
还有一个养殖的痛点就是安格斯牛的育肥周期。一般来说,安格斯牛育肥到1年左右就差不多能出栏了。但要是在养殖过程中没有控制好各个环节,这个周期可能会延长,成本也就跟着增加了。
再看看那些成功的安格斯牛养殖案例。江苏有个养殖户老马,他的养殖场面积比较大。他根据不同的季节调整饲料配方,夏季的时候多添加一些清凉解暑的饲料,像一些含有薄荷成分的青饲料。冬天就以能量高的青贮饲料为主。而且他很重视养殖环境的改善,牛舍经常通风换气,消毒。
咱们再说说草原新规下养殖场的布局调整。以前养殖场可能建得比较集中,很多牛就在一个大的区域活动。现在新规下,要在草原上合理划分不同的功能区,有专门的采食区、休息区等。在内蒙古的西部的草原,一些养殖场按照新规改造后,牛的健康状况好了很多,疾病发生率降低了。
在养殖安格斯牛的过程中,疾病预防是很重要的一环。除了驱虫,还有疫苗的接种。比如说针对口蹄疫,这是安格斯牛很容易感染的疾病。在广西的一些养殖场,养殖户们都严格按照卫生防疫部门的要求,定时给牛接种口蹄疫疫苗。而且他们在接种疫苗的时候,会根据牛的年龄、健康状况等因素,采用不同的接种方法和注意事项。
从养殖场的设备方面来说,现代化的养殖设备能让养殖效率更高。像自动饮水设备,不管是北方还是南方,都能保证牛随时喝到干净的水。在浙江的一些养殖场,采用了一些先进的环境控制系统,能根据牛的体感自动调节牛舍的温度和湿度,这对安格斯牛的生长非常有利。
再从养殖场的管理角度来说,人员的培训也是关键。有个山东的养殖场老板意识到这一点,他定期组织员工参加养殖技术培训,让他们了解安格斯牛的特性,掌握新的养殖技术。比如如何科学地给牛按摩助消化,这在国外一些先进的养殖理念里很重要,国内也在慢慢推广。
在草原新规的框架下,一些地区的养殖户开始探索新的养殖模式。比如在宁夏的部分草原,养殖户们尝试了舍饲和放牧相结合的模式。白天把牛放到草原上吃草,晚上再赶回牛舍休息,并且在牛舍里给牛提供营养丰富的精饲料。这种模式既充分利用了草原的资源,又能保证牛的增重。
对于安格斯牛的分群,不同地区可能还会有一些特殊的考虑。在西藏的高原地区,因为海拔高,牛的适应性是个问题。当地的养殖户在分群的时候会更加注重牛的健康状况,把适应能力强的和弱的先分开,然后针对适应弱的牛给予特殊的照顾。
在养殖的过程中,饲料成本的控制也很重要。有些养殖户会在自己的土地上种植一些青贮玉米,在北方如黑龙江的地区,青贮玉米的产量比较高,可以满足安格斯牛一部分饲料需求。而且还可以根据不同季节调整饲料的比例,比如在草料丰富的夏季,多使用天然草料,在草料缺乏的冬季,多使用干草和青贮饲料。
安格斯牛的增重不仅仅取决于饲料和驱虫等养殖技术,还和牛的品种纯度有关系。在辽宁的一个养殖场,原来是混养了一些普通的肉牛品种,后来专门引进了纯种安格斯牛,并且进行纯种繁育,牛的品质提高了很多,增重效果也更好了,而且牛的价格也卖得更高了。
从宏观的角度看,草原新规的实施对整个安格斯牛养殖行业都有着深远的影响。它让养殖更加科学、可持续,有利于保护草原生态环境的同时,提高牛肉的产量和质量。
现在我想问大家一个问题,如果在草原新规下,你对安格斯牛养殖有什么创新性的想法或者建议呢?欢迎大家一起探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