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大学副校长王博:实现新时代高水平人才自主培养的改革重点

北京日报客户端 2024-11-23 21:15:42

博士研究生教育是国民教育的最高层次,是国家创新体系的关键支撑。近日,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关于加快推动博士研究生教育高质量发展的意见》,对持续深化博士研究生教育综合改革作出系统部署。

在教育部学位管理与研究生教育司指导下,陆续推出专题笔谈,邀请知名大学书记校长、院士撰文探讨持续深化博士研究生教育综合改革的重点、加快建设世界重要博士研究生教育中心的路径,以期加快推动博士研究生教育高质量发展,为建设世界重要人才中心和创新高地、实现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全面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提供有力支撑。

实现新时代高水平人才自主培养的改革重点

北京大学党委常委、副校长 王博

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审议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推进中国式现代化的决定》提出,“教育、科技、人才是中国式现代化的基础性、战略性支撑”,并对统筹推进教育科技人才体制机制一体改革作出重要部署。作为国民教育的最高端,博士研究生教育肩负着培养拔尖创新人才、支撑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和服务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的重要使命,是一体推进教育、科技、人才事业发展的集中体现,具有标志性、引领性作用。锚定2035年建成教育强国的目标,必须不断增强新时代新征程的历史主动,书写好以高质量博士研究生教育服务中国式现代化的新篇章。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的《关于加快推动博士研究生教育高质量发展的意见》(以下简称《意见》)正是对“强国建设、教育何为”时代课题的精准应答。

《意见》以打造“中国特色、世界一流的博士研究生教育体系、培养国家战略人才和急需紧缺人才”为总体要求,强调坚持“立德树人、服务需求、改革创新、开放融合”的工作原则,围绕2035年建成“世界重要博士研究生教育中心”的中长期目标,以及2027年实现“规模结构质量效益的有机统一”的近期目标,从学科专业布局、人才自主培养、产学研协同、资源配置等方面进一步明确政策导向和具体举措。

一直以来,北京大学致力于构建和完善高质量的博士研究生教育体系,率先推出一系列重大改革措施:明确提出学术型和应用型研究生分类培养目标,启动实施博士研究生资助体系改革,等等。在强国建设、民族复兴的新征程上,北京大学将继续坚持把改革创新作为推动博士研究生教育高质量发展的根本动力,扎实走好新时代高水平人才自主培养之路。

一是做优学科专业体系,夯实高水平人才自主培养的学科基础。《意见》将完善学科专业体系单列一部分进行论述,强调学科专业具有基础性、先导性作用,是人才培养的基础平台,是构建高质量人才自主培养体系的核心支柱。北京大学提出“到2030年,学校整体进入世界一流大学前列,若干学科进入世界顶尖学科行列,一批学科进入世界一流学科前列”的建设目标,并确定2024年为“学科质量年”,坚持“强化基础、深化交叉”的工作思路,巩固和维护好培养拔尖创新人才的优质学科生态。

以研究生教育学科专业目录为指导,以学位授权自主审核为抓手,以新一轮“双一流”建设为路径,建立健全以科学发展前沿和国家战略需求为牵引的学科建设机制,不断完善学科专业前瞻性布局,加大关键领域学科专业建设力度,筑牢研究生成长成才的基础阵地。巩固基础学科“四梁八柱”,建设数理化生国家高层次人才培养中心;发扬北大文科光荣传统,积极构建中国哲学社会科学自主知识体系;推进卓越工程师学院建设,加快医教协同的医学高层次人才培养,聚焦集成电路、人工智能、区域国别、涉外律师等国家急需领域培育高层次人才;充分利用学科交叉融合的“催化剂”,重点推进“医学+X”、区域与国别研究、“数智化+”、碳中和核心科学与技术等交叉学科领域的拔尖创新人才培养、学科培育建设和科学研究工作,进一步提升对科技创新重大突破和重大理论创新的支撑能力。

二是做深质量保障体系,优化全流程要素管理体制机制。质量是研究生培养的生命线。《意见》针对思政引领、招生管理、培养过程管理、导师队伍建设、评价体系等全流程要素,明确了提升博士研究生自主培养质量的重要举措,内涵丰富、指导性强。北京大学始终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把提升学生思想政治素质摆在首位,围绕国家战略需求,结合人才成长规律和教育发展规律,从“发现—选拔—培养—评价”的全过程来理解和推进拔尖创新人才自主培养。

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铸魂育人,发挥思政课主渠道、主阵地作用,促进思政课与课程思政协同育人,完善研究生思政实践教育工作体系和“大思政”工作格局,进一步发挥导师在研究生思想政治工作中的关键作用;完善招生指标动态调整机制,引导资源向急需领域、顶尖学科、重大项目和优秀团队配置,依托强基计划和数学英才班、物理卓越计划等特色项目,进一步探索本研贯通人才选拔与衔接;坚持学术学位与专业学位研究生分类培养,优化博士研究生规模结构,持续完善并严格执行博士研究生学术创新成果综合评价,健全符合应用型人才培养需求的专业学位博士研究生考核标准和评价体系,建立“博士学位论文抽检白名单”机制;继续推动培养制度改革,加强关键培养环节管理,畅通分流出口和途径,提升数智化教育水平,建设综合能力提升平台,突出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培养,进一步提升博士研究生整体培养质量;以资助体系改革为切入点,加快推进博士研究生教育综合改革,完善导师遴选和年度招生资格审核制度,强化优质资源协同配置,进一步让资源向培养成效显著的院系和优秀教师倾斜。

三是做强协同育人体系,在开放办学中提升人才培养质量。发展新质生产力、推进中国式现代化,对高层次人才培养工作提出了新的更高要求。《意见》指出要“重构”协同机制,突出表明了当前区域发展、产业发展对于高层次人才的迫切需求,彰显了深化科教融汇、产教融合的重要意义。北京大学长期致力于推进科研育人、实践育人,将继续创新和完善协同育人的体制机制,加快教育链、创新链、人才链、产业链贯通融合。

强化重大科技基础设施、项目、平台的人才培养功能,在有组织科研攻关中激发研究生创新活力;与国家实验室等科研机构进行联合培养,积极探索资源共享、导师互聘、学籍共属、课程共建、学位联授等新模式;不断完善企业和社会出题、学校“揭榜挂帅”、产学研融合、校企地互促的组织新范式,将产业优质资源融入博士研究生培养全过程,促进校企精准对接、要素全方位融合;统筹做好“走出去”和“引进来”两篇大文章,探索与国外一流大学和科研机构双向交流的新机制,办好“留学北大”品牌,为提升我国研究生教育的国际声誉和影响力作出新贡献,在开放合作中实现自立自强。

党和国家事业发展对高层次人才的渴求比以往任何时候都更加强烈。北京大学将深入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精神,把握深化教育领域综合改革的重要战略机遇,更加突出培养一流人才、服务国家战略需求、争创世界一流的导向,以时不我待、只争朝夕的使命感、紧迫感,加快推动博士研究生教育高质量发展,全面提升人才自主培养质量,造就一支为中国式现代化挺膺担当的生力军,为教育、科技、人才强国建设贡献更多“北大力量”,创造更多“北大经验”。

来源:中国教育报

0 阅读: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