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咸菜
编辑|江语迟
前言
他曾是我国公认的神童,在别人还在上初中时他已经被中科大破格录取,成为了中科大少年班的一员。
直到他毕业,中科大仍舍不得放他离开,将他留到了学校担任大学老师,而那时他才19岁。
但就是这么一位神童却被父亲骂给全家蒙羞,然后他转身就皈依了佛门远离了世间的喧嚣。
他就是我国曾经的第一神童宁铂,他的父亲为何会这样骂他,他又为何会剃度出家呢?
天才少年
宁铂幼时出生在一个干部家庭之中,父母平时的工作都非常忙,没有时间教导他但是他平常通过自学就展示出了惊人的天赋,他5岁的时候就开始上小学了。
在班级里他比一般的同学都要小,但他表现出来的聪明才智却远远的甩他们一条街,但没过多久他就随着父母被下放到了农村生活,而他也面临着无学可上的困境。
就这样他在家中开始看各种书,尤其是在阅读了一些关于中医的书之后,年仅8岁的他就可以给别人开中医药方了,不止这样他还学会了下围棋并经常将大人们击败。
更加令人奇怪的是,他进入青春期的时间也比别的孩子更早,在他还是孩子的时候就对异性产生了兴趣。
他的家人开始意识到他可能是一个“神童”,于是在他13岁时就送他去参加了高考,但是他因为年龄原因并没有被大学录取,于是他的父亲就托人给当时的副总理方毅写了一封信。
总理得知后向中科大推荐了这位天才少年,因此宁铂就被中科大破格录取到了少年班,进入中科大后宁铂的人生再次迎来了高光时刻,1978年初的一天他幸运地被邀请与方毅副总理对弈。
在棋盘上宁铂展现出了非凡的智慧和冷静的心态,最终完胜方毅副总理,这一事件经过报纸、电视等媒体的广泛报道,迅速引起了全国的轰动。
但是进入中科大之后,他并没有像之前一样那么轻松随意,他都遭到了什么样的挑战呢?=
困境中的选择
他对天文学怀有浓厚的兴趣,但中科大当时并没有设立天文系,学校基于对学科发展和人才培养的整体规划,将他安排在了物理班。
这一安排与宁铂的兴趣背道而驰,让他对未来的学习充满了迷茫和无奈,为了能够学习自己热爱的天文学,宁铂多次向老师提出转学到南京大学天文系的请求。
他的请求却遭到了学校的拒绝,因为宁铂对于提升学校的知名度和影响力具有重要意义,宁铂的多次转校申请被拒,让他陷入了极度的痛苦和挣扎之中。
由于对物理专业缺乏兴趣,宁铂的学习积极性受到了极大的打击,曾经那个对学习充满热情、成绩优异的神童,如今在课堂上常常感到迷茫和无助。
面对这些困境和挣扎,宁铂试图寻找一种方式来逃避现实,他开始在课堂上顶撞老师,以此来表达自己内心的不满和反抗。
尽管这样他还是以优异的成绩顺利毕业,并且在校方的挽留下在中科大任教,成为最年轻的一名老师。
在任教期间他曾参加过三次研究生考试,但三次均没有进入考场就选择了放弃,宁铂的三次考研失败,让他陷入了深深的自我怀疑和痛苦之中。
曾经那个备受瞩目的“神童”,如今却被贴上了“失败者”的标签,他的内心充满了自责和悔恨,觉得自己辜负了父母、老师和社会的期望。
而在家庭中他也过的非常不顺,他与妻子两人在孩子的教育方面分歧巨大,他认为孩子应该在一个轻松、自由的环境下成长,而他妻子却认为孩子必须按照既定的规划才能成功。
两人在经历过无数次争吵过后,最终选择了离婚,家庭的不和谐以及事业的不顺让宁铂对生活感到了深深的绝望。
他开始思考人生的意义和价值,试图寻找一种方式来摆脱这种痛苦和迷茫,在这个过程中,他开始深入研究佛学,试图从宗教中寻求内心的宁静和慰藉。
随后宁铂做出了一个震惊众人的决定,他想要到五台山出家为僧,他觉得只有在佛门中才能摆脱世俗的烦恼和压力,找到真正的自我。
然而中科大得知此事后,立刻派人前往五台山将宁铂劝回了学校,宁铂出家的决心并没有因此而动摇,2003年他再次毅然决然地选择了出家。
这一次他成功地在江西一所寺庙剃度,法号“云海”,从此他远离了尘世的喧嚣,过上了青灯古佛相伴的生活。
宁铂的父亲得知儿子出家的消息后,感到无比的愤怒和痛心,在他的传统观念里,儿子作为“神童”本应在学术领域取得辉煌的成就,成为家族的骄傲。
如今儿子却选择遁入空门,这让他觉得颜面尽失,仿佛家族的荣耀瞬间被摧毁,父亲无法理解宁铂的选择,他觉得儿子的行为是对家庭的背叛,是对他多年来期望的辜负。
他愤怒地指责宁铂,称他“丢了全家的脸,简直是让祖宗蒙羞”,他无法接受儿子从一个备受瞩目的“神童”变成了一个远离尘世的僧人。
那么他选择剃度出家的背后有着什么样的深层原因呢?
背后的原因
他所经历的“神童教育”从某种程度上来看是一种急功近利的教育模式,在他年少的时候,过早的被推到了大众的眼前,让他承受了那个年纪不该承受的关注和压力。
这种教育模式没有给予他足够的时间去发展自己的兴趣爱好、培养健全的人格和良好的心理素质,而他后来对专业的选择被无情拒绝,也是造成他选择出家的一大原因。
当一个让人在自己热爱的领域才会迸发出百分百的热情,而他被迫选择了自己不喜欢的专业,这将他的才华给束缚在了一个不适合他的领域,让他逐渐失去了光芒。
而他的父母也没有站到他的身边,而是只在乎他有没有给家族长脸,忽略了他身上的压力。
所以宁铂的悲剧是多方面因素造成的,他的故事不仅是个人的命运惨剧,更是对当时教育模式、社会观念的一次深刻反思。
结语
宁铂的故事让我们明白,在教育孩子的过程中,不能仅仅关注他们的学业成绩和天赋发展,要重视他们的全面发展,包括兴趣培养、心理健康、人格塑造等多个方面。
现代教育应避免重蹈“神童教育”的覆辙,摒弃急功近利的教育观念,要尊重孩子的个性差异和成长规律,为他们提供一个健康、自由、宽松的成长环境。
信息来源:百度百科-宁铂
人民网 2020-09-02 “神童”背后的焦虑
北方网 2009-01-01 “特长教育”惹争议:是成才之路还是揠苗助长
央视《实话实说》宁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