难怪潘金莲污蔑武松时,他不反驳,你看他们醉酒的那2个时辰发生了什么

耳东品文史 2025-02-20 00:02:41

《水浒传》的故事都是围绕那些绿林好汉展开,可以说那帮糙汉子才是故事中的主角,不过也正因为如此,有一个角色就显得格外特殊了,那人即是潘金莲,哪怕她的戏份不多,却也给读者留下了深刻的印象,乃至火出了圈。

当然,潘金莲“出圈”的理由可不值得吹嘘,她那是臭名昭著,甚至就连潘金莲这个名字都已经成了那些不知廉耻的女子的代名词,你就知道她有多火。

(武松、潘金莲剧照)

不过即便“武松杀嫂”的故事早已被人们熟知,但这段剧情里还是有一些值得玩味的细节,比如潘金莲污蔑武松的时候,他为何不敢反驳?他到底在心虚什么?

一、武松杀嫂

关于武松这个角色,多数人对他的印象就是“英雄”二字,其实这描述很片面,因为只要是读过原著的人,就一定知道,武松也是有多面的角色。

比如他最初在柴进府上登场时,书中就写得很清楚,之所以他会流落他乡,是因为他在老家清河县打死(其实只是打伤)了人,从这里不难看出,他为人冲动,并且不敢担责。

同时从柴进对他的态度从一开始的热情到后来的冷落也能看出,武松这人并不怎么好相处,是个刺头。

之所以强调这一点,是要证明武松这人也不完美,且往后看。

武松真正成为世人敬仰的英雄,还是因为打虎的事迹,而更让人热血沸腾,乃至拍手称快的桥段,还要数“武松杀嫂”。

潘金莲该死,这一点是毋庸置疑的,这女子的坏,人尽皆知,哪怕她还没做出杀夫之举的时候,她就已经有了让人痛恨的理由。

毕竟书中交代得很清楚,她嫁给武大郎后,压根没安心当个家庭主妇,反倒与清河县那帮浪荡子弟暧昧不清,以至于她那些破事闹得人尽皆知,武大郎不得不般去阳谷县。

(潘金莲剧照)

而当她做出谋害武大郎之举时,哪怕武松杀她的手段再残忍,那也是她罪有应得,读者只觉大快人心。

可事情发展到这一步,有所谓的“赢家”吗?

武大郎早已殒命,潘金莲也付出了生命的代价,武松也因为杀嫂之举落了囚,这结局自然谈不上有多好。

甚至你回看此前的剧情,武松原本是有机会阻止这一切发生的,因为他早已看透了潘金莲的为人。

二、反咬一口的潘金莲

当武松回乡之后,潘金莲得知那位在景阳冈打虎的英雄居然就是自己的叔叔时,她看武松的眼神是饱含爱意,于是她主动提出让武松搬来家里住,武大郎也只是傻呵呵的附和。

哪料当武大郎外出卖饼时,潘金莲却打起了武松的主意,借着与他喝酒的机会,对武松动手动脚。

(潘金莲、武松剧照)

武松虽然也是个正常男人,但什么事该做,什么事不该做,他心中有数,于是他怒斥了潘金莲一番,二人不欢而散。

可事情发展到这一步,本该是潘金莲痛改前非才对,但她却恬不知耻的反咬了武松一口。

当武大郎卖饼归来,潘金莲反倒把自己包装成了一个受害者一般,向武大郎哭诉起来。

说是:“那妇人道:‘都是你不争气,教外人来欺负我!’武大道:‘谁人敢来欺负你?’妇人道:‘情知是有谁!争奈武二那厮,我见他大雪里归来,连忙安排酒请他吃,他见前后没人,便把言语来调戏我。’”

显然,她这是在污蔑武松,可武松就在屋外,也该听到这女子的叫嚷声,他又是什么态度?

说是:“正在家中两口儿絮聒,只见武松引了一个土兵,拿着条扁担,径来房里收拾了行李,便出门去。”

(潘金莲告状剧照)

他就这么憋屈的走了,好似是默认了潘金莲的说法一般。

照常理说,武松就该与潘金莲对质才是,这女子都摆明不是个省油的灯,他何必再给她留面子?何况这样一个女子留在自己哥哥身边,也不知道会闹出什么幺蛾子来,都说娶妻当娶贤,武松是个明事理的人,他怎能不懂得这个简单的道理?

所以他此时就该冲进屋内,把真相挑明才是,武大郎知道他的为人,自然知道该信谁。

可武松为何没有这个勇气?

答案很简单,正是因为他理亏。

你且看他们一同饮酒的那两个时辰到底发生了什么就懂了。

三、武松的隐忍

书中提到过,武大郎是早上就出去卖烧饼了,归来之时已是晚上,这期间少说有六七个时辰,不过武松和潘金莲饮酒自然没那么久,那过程有两个时辰了不得了。

当时屋内只有武松和潘金莲,所以真要发生了什么的话,也解释不清,而从书中的描述来看,他们之间确实是有些肢体接触的。

起初潘金莲还只是言语试探,说武松外面有情人,武松就应该察觉她这是没事找事了。

哪料武松的隐忍却成了她愈发放肆的理由,接着书中只道:“那妇人起身去烫酒,武松自在房里拿起火箸簇火。那妇人暖了一注子酒,来到房里,一只手拿着注子,一只手便去武松肩胛上只一捏,说道:‘叔叔只穿这些衣裳,不冷?’武松已自有五分不快意,也不应他。”

你看,此时他们已经有一些接触了,武松却依旧没有发作。

直至潘金莲把那杯喝了一半的残酒喂到武松面前,武松才与她翻脸。

(武松饮酒剧照)

可此时已经说不清了,若潘金莲在接触武松时,留下了香水味,或者是扯了武松的衣角,那武松又该作何解释?

他当真是百口莫辩,也正因为如此,他才不敢反驳。

这也是武松这个人最大的问题所在,其实他并没有那么果断,这一点,从他后来放过孙二娘、被张都监收买都能看出来,他并非纯粹的好人,面对各种诱惑时,心中也难免有片刻的犹豫,可就是这片刻的犹豫,造成了无法挽回的后果。

若他当初在看透潘金莲之后就杀了那女子,也就不会有后来的悲剧了,可这世上没有后悔药,他也只能饮恨吞声。

0 阅读: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