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清平镇有个富户,姓赵,人称赵员外。赵员外家大业大,良田千顷,商铺众多。他有个儿子,名叫赵文轩,年方弱冠,长得一表人才,只可惜身子骨有些孱弱。一日,赵员外偶然间瞧见了林明珠,那灵动的模样,一下子就印在了他的心里,回去便让媒婆到林家说亲,想为儿子求娶林明珠为妻。
林三娘想着赵家家境殷实,若女儿嫁过去,定不会受委屈,便应下了这门亲事。双方选了个良辰吉日,只等成亲。谁料,就在娶亲的前一天,赵文轩突然发起高烧,卧床不起,整个人昏昏沉沉的。赵员外的夫人钱氏,是个迷信的人,她坚信冲喜能让儿子的病好起来,于是坚持要按期娶亲。
这可急坏了众人,尤其是媒婆孙大娘,她在中间两头跑,出谋划策。突然,她眼珠子一转,想到了一个主意,对赵员外夫妇说道:“要不,让林家的儿子林玉郎男扮女装,代妹妹出嫁。等公子病好了,再行圆房之事,也不迟。”赵员外夫妇听了,觉得也没有更好的办法,便同意了。
另一边,林三娘也只好与儿子商量,林玉郎本就孝顺,想着为母亲分忧,也为了妹妹的终身大事,便答应了下来。
到了娶亲那日,林玉郎穿上了嫁衣,盖上红盖头,上了花轿。而赵家这边,为了不让外人看出破绽,也让女儿赵彩云女扮男装,代哥哥拜堂。就这样,一场奇特的婚礼开始了。
拜堂过后,便是洞房花烛夜。林玉郎坐在床边,心里七上八下的,既紧张又好奇。而赵彩云也有些忐忑,她轻轻挑开了林玉郎的红盖头,两人四目相对,都愣住了。
林玉郎看着眼前这个“新郎”,面容姣好,哪里像个男子,心中便有了几分猜测。赵彩云看着眼前的“新娘”,虽妆容精致,却难掩那股英气,也明白了对方的身份。两人对视片刻,不禁都笑出了声。
林玉郎率先开口:“赵姑娘,对不住了,只因我妹妹实在无法前来,才出此下策。”赵彩云也笑着说:“林公子不必道歉,我也是为了兄长,无奈之举。”两人你一言我一语,相谈甚欢,不知不觉,竟聊了一整晚。
第二天,赵家以“新娘”刚到,需要适应为由,坚持让林玉郎留下七天。在这七天里,林玉郎和赵彩云同吃同住,感情愈发深厚。两人一起在后花园散步,一起读书下棋,彼此都发现了对方的诸多优点,情愫也在不知不觉中滋生。
然而,纸终究包不住火。七天后,林玉郎要回家了,赵彩云送他出门时,两人依依惜别,那亲密的模样,被赵员外的一个小妾瞧见了。小妾平日里就嫉妒钱氏,这下有了把柄,立刻跑去告诉了赵员外。
赵员外得知此事,怒不可遏,当即去找钱氏理论。钱氏也没想到事情会发展成这样,两人争吵不休,最后决定告到县衙,让知县大人来评评理。
这知县姓李,名怀德,是个清正廉洁、断案如神的好官。他听闻此事,觉得十分蹊跷,便升堂审理。
赵员外和钱氏跪在堂下,你一言我一语,将事情的经过说了一遍。李怀德听后,沉思片刻,然后问林玉郎:“林玉郎,你为何男扮女装代妹妹出嫁?”林玉郎将事情的缘由一五一十地说了出来,言辞恳切,毫无隐瞒。
李怀德又问赵彩云:“赵彩云,你与林玉郎在洞房之夜究竟发生了何事?从实招来。”赵彩云满脸通红,低着头,小声地将两人的交谈和相处的经过说了出来。
李怀德听后,心中已有了主意。他先让赵文轩与林明珠按原定婚约成婚。赵文轩经过这段时间的调养,病已经好了许多,林明珠也没有异议,两人便在公堂上行了简单的婚礼。
接着,李怀德又问起了另外两件事。原来,在这之前,还有两家的婚约。镇上的谢公子与郑小姐自幼定亲,可就在林玉郎和赵彩云的事情发生后,谢公子听闻郑小姐曾与他人在一个房间里待过一晚,心中便有了疙瘩,想要退婚;郑小姐也觉得谢公子不信任自己,心生不满,也不愿再嫁。
众人听了,都觉得知县大人的主意甚好。谢公子和郑小姐对视一眼,心中也都觉得对方不错,便点头同意了。
就这样,三对新人在公堂上拜堂成婚。一时间,县衙内张灯结彩,热闹非凡。李知县巧断风流案的佳话,也在清平镇乃至周边的村镇里传开了,人们都对李知县的公正和智慧赞不绝口。
林玉郎和赵彩云成婚后,夫妻恩爱,相互扶持。林玉郎凭借自己的手艺,开了一家木匠铺子,生意做得红红火火;赵彩云则在家中操持家务,将家里打理得井井有条。他们时常想起那段奇妙的经历,心中满是感慨,也更加珍惜彼此。
赵文轩和林明珠的生活也十分幸福。林明珠知书达理,温柔贤淑,将赵文轩照顾得无微不至。在林明珠的悉心照料下,赵文轩的身体越来越好,他也开始帮着父亲打理家中的生意,一家人其乐融融。
谢公子和郑小姐婚后,起初还有些生疏,但在相处的过程中,他们发现彼此有很多共同的爱好和话题,感情也逐渐升温。谢公子勤奋好学,考取了功名,成为了一名小官;郑小姐也全力支持丈夫的事业,在背后默默付出。
而李知县,因为这件事,声名远扬。百姓们对他更加敬重,遇到纠纷,都愿意找他来解决。李知县也始终秉持着公正廉洁的原则,为百姓们排忧解难,成为了清平镇百姓心中的父母官。
这就是,乔太守,乱点鸳鸯谱,(今古奇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