贾宝玉在外人眼里是个有些“怪癖”想法的人,只是这些人不懂,宝玉的这些“怪癖”想法透着一种厚重的人情,这种人情与当时的社会格格不入,也说明宝玉的价值观与当时的主流价值观有很大的差异,因此宝玉的想法在别人眼中就成了“怪癖”。其实,这种有真情的人性价值观,才是最难能可贵的。
宝玉珍惜真情。红楼梦第三十二回,宝玉想要让史湘云看自己的金麒麟,不曾想丢了,这时史湘云拿出了捡到的金麒麟,还说宝玉“幸而是这个,明儿倘或把印也丢了,难道也就罢了不成?”。
宝玉不喜欢仕途经济学问,讨厌读书做官,对官印不感兴趣,他的回答是“倒是丢了印平常,若丢了这个,我就该死了。”
宝玉的这些想法,在史湘云看来很“怪癖”,与当时的主流思想格格不入。史湘云认为,即便是出生在荣国府这样的豪门贵族之家,宝玉还是要走科举考试这条路。在当时的社会,除非袭爵,大部分人都要经过科举考试才能做官,官印对为官者来说既是身份和地位的象征,也是工作的上岗证。说严肃点,丢印是一件大事,严重者不仅失去工作,还有性命之忧。
可这些在宝玉看来不值得一提,宝玉觉得丢印是一件小事,丢了金麒麟才是大事。史湘云有一个金麒麟,宝玉看重金麒麟,也是看重他与史湘云一起长大的真情,宝玉是个重感情的人,也是一个珍惜真情的人。宝玉的价值观与史湘云发生冲突,史湘云看重的是仕途,宝玉却重人情,重感情,三观不同,这也是史湘云与宝玉一起长大,却不能走进宝玉心中成为知己的原因。
同样,薛宝钗也曾劝宝玉读书做官,遭到宝玉的拒绝,自己只好无趣的走了,事后也没有再提起这件事,还如往常一样,没有与宝玉生分。袭人夸赞宝钗有涵养,还说如果换了林黛玉肯定与宝玉生分,意思就是说黛玉没有这样的心胸和涵养。
见袭人当面说黛玉心胸狭窄没有涵养,宝玉立即反驳“林姑娘从来不说这些混帐话?若她也说过这些混帐话,我早和她生分了。”
可见,宝玉将黛玉视为知己的原因,不仅仅是一份发自内心的喜欢,还有相同的价值观。在宝玉的认知里,黛玉从来没有劝他去读书做官走科举考试之路,黛玉是个真性情的人,喜欢就是喜欢,从来不刻意讨好别人,也不伪装知己,宝玉喜欢黛玉的真性情,也珍惜这份真情。
有一次下雨,宝玉怕摔坏了玻璃绣球灯没有带,黛玉就说他跌了灯重要还是跌了人重要,在黛玉看来,与人相比,灯不值得一提。所以读《红楼梦》的时候,觉得黛玉和宝玉的身上,都有一种厚重的人情,只是这种人情与现实社会格格不入,以至于黛玉的坚持变成了外人眼中的“任性”,宝玉的坚持变成了“怪癖”。
宝玉有平等意识。宝玉生活的时代是等级森严的封建社会,他是荣国府的少爷,也是怡红院众多丫环的主子,对丫头的未来有生杀大权,但宝玉从来不摆主子的谱,他潜意识里有一种平等意识,这些意识在当时的社会是一种很进步的思想,也是曹雪芹写《红楼梦》比较有价值的地方。
宝玉的怡红院没有尊卑,丫头们可以给他开玩笑,还可以使唤他干活,可以与他一起喝酒吃饭,他不像别的主子将丫环视为自己的奴才,而是和她们处的像朋友一样。晴雯帮宝玉补孔雀裘,宝玉心疼晴雯病着,陪她一起熬夜工作,直到晴雯催他几次才去睡了。
宝玉将结了婚的女子视为鱼眼睛,倒不是因为她们真的有一双鱼眼睛,而是在宝玉看来,这些女子一旦结了婚,就失去了原有的人性,变得凶狠,变得丑陋不堪。宝玉倚重袭人,喜欢晴雯,都是真心待她们,不曾以权欺压她们,这也是袭人和晴雯宁死不愿意离开宝玉的原因,士为知己者死,袭人和晴雯虽然谈不上是宝玉的知己,但她们却视宝玉为知己,尤其是晴雯,她觉得以后大家横竖都会在一起,从未想着以后会离开宝玉,结果却被王夫人撵出大观园,最后惨死。
晴雯的死,袭人的改嫁,都不是宝玉所能左右的。宝玉虽有平等意识,却不能做主真的给她们自由。相反宝玉的这些真性情的想法和意识,还成了别人口中的“怪癖”行为,遭到傅秋芳家婆子的奚落和嘲笑,她们甚至认为宝玉有些傻,连兴儿都认为宝玉有些“怪癖”。
宝玉尊重爱情。龄官画蔷是红楼梦中的重头戏,也是一场令宝玉震撼的爱情戏。宝玉原本以为龄官东施效颦,后来在梨香院看到龄官与贾蔷之间的那种真挚的爱情,宝玉瞬间懂了龄官画蔷的意义,也在那一刻明白了每个人都有自己的缘分,不是所有的女孩都喜欢他。
宝玉让龄官唱戏,遭到了龄官的拒绝,宝玉不仅不生气,还尊重龄官与贾蔷之间的爱情。如果这件事换作是贾环,龄官等来的不是尊重,相反而是处置,毕竟那个社会是不允许自由恋爱的,何况龄官是地位很低的女优,贾蔷是宁国府正派玄孙,这样极其悬殊的地位差别不仅不会让人接受他们,相反还会遭到贾珍的棒打鸳鸯,会拆散他们。即便是拆散不了,龄官也不可能嫁给贾蔷做正妻,最多是做妾,而且还是地位极其低下的贱妾。
宝玉不同,宝玉尊重他们的爱情,即便是遭到龄官的拒绝,也没有拿出主子的身份威逼龄官。这是宝玉不同于他人的地方,在他的身上有一种厚重的人情,还有一种善良的人性。
正是因为宝玉的身上有这种厚重的人情,善良的人性,他的价值观才与当时的社会主流价值观格格不入,他看重的人情,他的平等意识,他的真性情,才成了外人眼中的“怪癖”,只是这种带有真情和善良人性的价值观,非常难能可贵。
我是萧梦,为您讲述《红楼梦》里的故事。
参考著作:曹雪芹著,脂砚斋评《红楼梦》脂汇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