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九。曳其轮,濡其尾,无咎。
象曰:曳其轮,义无咎也。
我们看既济卦初爻爻辞:“曳其轮,濡其尾”,“其”是指谁?当然不是指人。“濡其尾”,“尾”是指小狐狸的尾巴,人不会长尾巴。当然,此处也没有明确指出是小狐狸,我们也是从未济卦才知道,小狐狸打湿了尾巴就是“濡其尾”;“其”就是指小狐狸。“曳其轮”的“其”就不是小狐狸了。曳是拖曳,踩刹车,什么东西有轮呢?马车。姤卦中有类似的观念,要让马听话,就要把它拴在金属棒上——“系于金柅”。“曳其轮”,就是控制马车的速度。也就是说,在追求人生成功的第一步别跑太快。这是“潜龙勿用”的位置,经验不足,随时可能出意外,所以要控制好速度;一看不大对劲,马上拉住,轮子就停了。将速度维持在可控制的范围内,不急功近利,这也是从小过卦第一爻的教训而来。小过卦第一爻想一步登天,结果“飞鸟以凶”,马上出事。既济卦有机会追求成功,更要谨慎调控速度。
“曳其轮”是陆地行车要谨慎,但既济卦是要过河的,车子过不了河,接下来就要转水运,于是就换上了小狐狸。小狐狸要过河,但缺乏经验;不像老狐狸,还没下水就知道水深难涉,赶快回头,苦海无边,回头是岸。
可见小狐狸太轻敌了,初爻绝不可成。先是在陆地上驾车,希望早一点到达目的地,但是要控制速度,从容不迫;然后到了水里,就该小狐狸实际下场体验了。但小狐狸毕竟经验不足,虽然有一点狡诈、有一点小聪明,游到一半,发现不行,尾巴都搞得湿淋淋,只好狼狈地回到岸上。回头上岸的结果是“无咎”。这样的补救措施很正常,因为“既济”的成功绝不在初爻,“曳其轮”是新手上路,一定要冷静从容,一步步来。如果碰到水,就像小狐狸过河,会“濡其尾”,没下过水,怎么知道水深呢?下水之后发现不行,只有回头,等到长大一点或者水位降一点再说。虽然没有灭顶之灾,但尾巴打湿了也颇狼狈,尾大不掉的弊端导致停滞不前。不过,因为及时回头,断尾没断头,“濡其尾”只是付了一定的学费,结果还是无咎。
《象传》说:“曳其轮,义无咎也。”意思是说,不管是陆上行车还是涉水而过,都要谨慎小心,这是天经地义的。只有在不断尝试中积累经验,懂得天高地厚,才不会遭遇灭顶之灾。否则就是爻变为蹇卦,寸步难行。水山蹇,外险内阻、步履蹒跚。所以,既济卦初爻一旦发现准备不足,就得联络众多失败的小狐狸,结成小狐狸联盟,交一点学费,学到宝贵的经验。虽然绝不可能成,但不试一下,焉知未来能不能成呢?这就是从小过卦到既济卦初期的必经路程。小过卦还有尝试错误的机会,既济卦就要决胜负,但在第一爻还是得小心翼翼,这是人生奋斗追求成功的第一步。
上爻:在劫难逃上六。濡其首,厉。
《象》曰:濡其首厉,何可久也?
初爻比上爻好,“濡其尾”只是交点学费,灰头土脸,有一点难堪,没什么了不起;虽然尾巴湿了,头却保住了。可是“上六”竟然是“濡其首,厉”。“厉”已经很难过了,还加上灭顶的“濡其首”。追求成功的既济卦,居然有可能会以“濡其尾”开始,以“濡其首”结束,这是怎么回事呢?所以我们要研究中间那些爻到底发生什么变化,何以会从“濡其尾”到后来不知轻重、不知己知彼,结果变成“濡其首”的灭顶之灾呢?中间发生什么事、犯了什么错?小狐狸在“初九”的时候只是“濡其尾”,稍微长大一点却灭顶了。《象传》说“何可久也”,头都淹在水里了,还能挣扎多久?上经的大过卦转坎卦,下经的既济卦转未济卦,都是在上下经快结束的时候遭遇灭顶之灾。从“濡其尾”的轻微损失,到“濡其首”的整体灭亡,为什么没有从中学到教训而及时调整?因为是“既济”往“未济”转,也是既济卦下卦离开离卦的光明,进入上卦坎卦的艰险;这正是“初九”跟“上六”的因果关系。我们虽然看不到中间的变化,但只看到“濡其尾”和“濡其首”,就可以明白中间的变化也是风云不断。
用卦中卦的观念来看,“濡其首,厉”是两个卦中卦的上爻,一是水火既济,由三、四、五、上爻构成的是既济中的既济,“上六”的灭顶,在卦中卦还是灭顶,在劫难逃,怎么算它就是有灭顶的基因。另一个则是二、三、四、五、上爻构成的坎卦上爻——无间地狱,真是糟透了,被五花大绑,丢在荆棘丛中刺得浑身流血,三年都没法摆脱——“系用徽纆,寘于丛棘,三岁不得,凶。”原因就在“上六”失道,坎卦上爻有无穷的痛苦,灭顶中有灭顶,灭顶中还有无间地狱。可见既济卦上爻之凶,占到这个爻,完全不必考虑,惨败无疑。
我们再从卦中卦来看“初九”。同样,“初九”是卦中卦既济卦(初、二、三、四爻构成)的初爻,这就强调了这个爻生嫩青涩的本性。另外它又是离卦( ,初、二、三、四、五爻构成)的初爻。离卦初爻需要小心翼翼,谨慎小心踏出人生的第一步——“履错然,敬之无咎”,免得一脚踏出去,引发突如其来的灾祸。可见,追求成功的初爻,小心加小心,是绝对必要的。
没有人不追求成功,既济卦作为成功的方程式,初爻跟上爻从旭日东升的朝阳,变成坎险之极的“濡其首,厉”,这种因果的对比令人震惊。由此可见,人生成败的法则还是少犯错;少犯错,成功的机会就比较大。对竞争双方来说,少犯错的一方胜算也较大。
二爻:垂帘参政六二。妇丧其茀,勿逐,七日得。
《象》曰:七日得,以中道也。
“六二”这个爻比较重要,这是成功方程式之中一个必要的条件。“六二”本身还没成功,但它是成功的必要条件。“九三”是成功的例子,“九五”也是成功,三与五同功而异位,“九三”、“九五”都是成功。“九三”在下卦明照千里,取得了辉煌的胜利。“九三”为什么会胜利呢?“九五”为什么会成为既济卦的最高位置呢?都跟“六二”有关。“六二”打下“九三”跟“九五”成功的基础。从爻际关系来看,“六二”跟“九五”相应与,“六二”跟“九三”是正当的承乘关系,没有“六二”,就没有“九三”、“九五”的成功。从爻的属性来看,“六二”就是成功男人背后的女人,没有一个躲在“九三”、“九五”后面默默支持的的女人,怎么会有“九三”、“九五”这些台面上的男人的成功?
“六二”是下卦的智慧中心、网络中心,支撑“九三”的英雄事业,也支撑“九五”更大局面的成功。为什么既济卦能“初吉”呢?虽然“初吉”不担保将来常胜不败,但至少有一次成功,这就是因为有“六二”的智慧。“六二”就是离卦如日中天的“黄离元吉”这个爻,他本身不一定是王,但他是一个造王者,就如同张良、刘伯温。我们很难想象张良做皇帝,他也未必适合;适合做皇帝的都得带一点流氓气,像刘邦就是,而张良只适合做幕后军师。如果没有“六二”的支撑,就没有“九三”跟“九五”的成功。
我们看乾、坤两字就知道女人是男人的支柱。“乾”字里面有“乙”,是第二天干。“乙”就是草木长出地面后,积极进取,慢慢绕着弯往上发展。但,乙是从甲来的,“坤”字就有“甲”,“申”字就是“甲”字出头,所以谁比较伟大?当然是坤,女人。坤中有甲,乾中有乙,大概是仓颉老夫子在造字的时候,老婆在旁边揪着耳朵说,造“乾”不可以用“甲”,要用“乙”;造“坤”就要用甲。商朝《易》遵循文字学的原理,以坤为首,乾为次,孔老夫子回到宋国,就说:“吾得坤乾焉。”这就是背后的女人的伟大。“六二”支持“九三”、“九五”,因为“柔得中”,自己不出面,却可以造就伟大的男人。
“六二”隐身在幕后帮人家出点子,充满神秘感。“九三”、“九五”都是赳赳武夫,有枭雄之势;但枭雄后面不知有多少人在帮他。这些人都是“六二”,它的很多想法就是通过“九三”、“九五”来实现的。
从爻变来讲,“六二”爻变为需卦,“九五”、“九三”都需要“六二”;“六二”也需要它们。而且需卦代表一时还无法成功,要有耐心。既济卦本身就要涉大川、靠信仰渡险难,更要有信心、耐心、平常心,要“不速之客三人来”,一步一步,摸着石头过河。
好,我们看具体的爻辞:“妇丧其茀,勿逐,七日得。”《象传》说:“七日得,以中道也。”“六二”“柔得中”,当然是中道,居下卦光明智慧、人际网络的中心。“以”就是“因为”,而且中道是时中之道,此一时彼一时。《中庸》讲“君子而时中”,不是始终,所以“七日得”。“七日得”来自复卦,不管前面发生什么状况,都能快速复原,发挥核心创造力。《易经》最可贵的就是“七日来复”。“七日来复”是宇宙发展的基本规律,就人的身体来说,七天就会新陈代谢一次。这是自然界普遍存在的事实。在蛊卦的时候,任何东西腐朽、衰败了,想要重新救回来也是要“七日来复”。所以卦辞称“先甲三日,后甲三日”,然后才“利涉大川”,三加一加三,就是七天。还有巽卦的潜移默化,也是“先庚三日,后庚三日”,庚是第七天干,这也是“七日来复”。这些干支的观念可能早在文字之前就出现了,只是缺乏一个恰当的表意工具。等到仓颉把文字造好,甲、乙、丙、丁、戊、己、庚、辛、壬、癸就冒出来了。
“七日得”不难理解,我们再看“勿逐”,就是不要拼命追逐。如果欲望作祟,舍不得放弃,就会“虎视眈眈,其欲逐逐”。饮食男女贪嗔痴俱全,一定会产生追逐的欲望。“勿逐”就是想办法消减欲望,把急于成功的想法暂时淡化。如果这时候没犯错,不受欲望摆布,现在丧失的东西将来有机会失而复得,只是要经过七天剥极而复的过程,所以千万不要受欲望牵扯。断尾求生,还可以再把钱赚回来,不要在危机时刻贪夫徇财,连命都送掉。暂时闪开,七天之后可以失而复得,千金散尽还复来,暂时避难的动作非常重要。震卦“六二”在遭到剧烈冲击时,就是采取断尾求生的动作,牺牲局部以保全整体,和既济卦“六二”是一样的。
“六二”中正,故潜力无穷,有失而复得的可能。还有睽卦“初九”,“丧马勿逐,自复”,“自复”就是“七日来复”,在睽卦初爻出现这个象,一样别紧张。因为时运使然,不是完全否定你这个人,而是要你不要急,迟早还是你的。震卦“六二”跟睽卦“初九”有个共同的特性,就是本身正,一时之间虽然有损失,将来还是可以赚回来。可见,只要本身行得正,即使是“丧马”、“丧贝”,将来还是可能失而复得。
“妇丧其茀”,“六二”是阴爻,故用“妇”来说明,“六二”在幕后支持,可是也出现意外,“丧其茀”,“丧”比“失”严重,“茀”是什么呢?过去有很多解说,大致不出两种。一种就是马车的帘子,古代妇女像“六二”这种名门闺秀,不能随便抛头露面,得像神秘客一样垂帘听政,躲在马车后面,做暗中支持者。所以富贵人家的马车帘子一定是隐隐约约的,外面的人只看到里面坐着一个人,看不清长什么样子。这就是“茀”,很重要,不然神秘感一丧失,“六二”的功能就大大下降。“妇丧其茀”就是说一旦车帘没有了,外人没有想象空间,就失去神秘感,也失去威慑力或者诱惑力。所以“茀”对妇女来讲很重要,上流社会的贵妇一定要有“茀”,不能让那些登徒子之流随便看到她的面容。人生有时候也需要这样的“茀”,就如遮羞布,如果没有任何遮挡,只好“勿逐”;本来要出门争名逐利,可是出现这个意外,还得花七天或更久的时间去找“茀”,因为“茀”是必要的条件,没有它就没有成功的可能。这种解释勉强说得通,不过有一点怪。
另外一个说法就比较合理,“茀”就是女人的必需品,譬如珠宝首饰。“六二”是贵妇,古代贵妇出门一定要穿戴各式各样的珠宝,以彰显自己的身份地位。这就比所谓的车帘重要多了。也就是说,一个女人要出门应酬,珠宝就是她的信心。而且,珠宝这么小的东西比较容易丢。所以“茀”的第二个解释是讲女人随身带的首饰,这个解释就比较合理了。
所以历来对“茀”有两种解释,到底哪个较合理,很难定论。我之所以说珠宝的可能性较高,其中一个理由是因为有实占经验。珠宝不戴不会死,但对有些人来说,就比死了还难受,简直是士可杀不可辱。我曾问过,美国2002年的经济形势就是这个爻:“妇丧其茀,勿逐,七日得。”爻变是需卦。什么意思呢?那时看了也是满头雾水。以2002年初来看,金融风暴之类的泡沫还没正式开始,靠调整还有七日来复──美国经济复苏的迹象。但那一年落在既济卦第二爻,代表那一年还不会复苏,因为少了一个因素──“妇丧其茀”,必须等到熬过那一年才有机会。所以,要看到美国经济复苏,带动全球经济增长,可能要更有耐心了。那么,我们就要推敲了,“妇丧其茀”是美国经济复苏的必要条件,那是什么呢?奢侈品消费。在不景气的时候,有钱人的荷包会看得很紧,奢侈品的消费风气能不能带起来,攸关当时的美国经济情势。那一年过去之后确实是如此,大家还是不太敢买奢侈品,毕竟奢侈品不是生活必需品,经济紧缩的时代就可以不要买。照讲,2003年美国经济就应该复苏了,结果2003年的美国经济是完全不变的旅卦,失时、失势、失位,为什么?2003年发生第二次海湾战争,这一打就把复苏的机会打坏了,而且造成很多后遗症;包括后来的金融风暴,就是前面积累的诸多因素,造成整个经济秩序失控。所以这种世界大事,也是按照《易经》一卦一卦、一爻一爻发展,很可怕。
还有,我们说汉字的起源跟八卦到底有没有关系?跟卦象有没有关系?清朝的文字狱使得很多经学研究钻到故纸堆里,把东汉许慎的《说文解字》当成宝典,甚至取代四书五经。《说文解字》当然了不起,可他说的全都对吗?不可能!仓颉造字如果是在四千五六百年前,许慎在东汉末年写《说文解字》是多少年前的事?有很多东西许慎一辈子都没见过,得靠想象,有的字可能比当时的小篆还要古老。老许去想老仓造的字,有可能全对吗?用膝盖想都知道不可能。所以我们解经有时候会采用他的说法,有时也不用他的说法。另外还有一些字在《说文解字》上就没有,像“裒”字多重要,它就没有解释。所以许慎的成就是“妇丧其茀,勿逐”,在当时的东汉,也只能做到这个地步了,但未必就代表他可以还原汉字的真相。
三爻:元气大伤九三。高宗伐鬼方,三年克之。小人勿用。
《象》曰:三年克之,惫也。
“九三”是一次惨烈的军事行动,“高宗伐鬼方,三年克之。小人勿用。”而且如《象传》所说:“三年克之,惫也。”师老兵疲,久战不利。兵贵胜不贵久,《孙子兵法》云:“兵闻拙速,未睹巧之久也。”高宗是指殷高宗,殷高宗的帝号为武丁,商朝帝王以天干为号,这是比较有趣的一件事。我们熟悉的“帝乙归妹”就是如此。武丁是商代有名的国王,那时的商朝武功很盛,他是中兴明主,让殷朝前半段衰微的国势又开始兴起。鬼方是陕北的游牧民族,夏、商、周都是农耕民族,农耕民族安土重迁,文化较发达;游牧民族很剽悍,相对来讲比较落后,经常制造边患,就像秦汉时的匈奴。鬼方这个民族,经常骚扰边境,让农耕民族穷于应付,直到秦始皇的时候还要建长城。他们反正是来去如风,灵活机动,居无定所,所有的资产统统在马背上,抢完就跑,很难追击。对商王朝来讲,这个边患很讨厌,可能先前都采取隐忍的策略,到了武丁时期才展开“伐鬼方”的行动,想彻底解决边患问题。这就有一点像汉武帝等到各方面准备成熟,就开始大肆北伐匈奴。当年汉高祖差点被围,吕后还被人家写信调戏。后代帝王对此也只能隐忍,因为国力尚弱,不忍不行;一边采取和亲政策,一边是文景之治。等到汉武帝的时候,国力丰足,他才决定攻打匈奴。这也是“高宗伐鬼方”。“高宗”跟“鬼方”都是象征,每个朝代大概都有。
殷高宗武丁虽然武功盖世,但他大肆讨伐鬼方也并不轻松。“三年克之”,打了三年才勉强克敌制胜。按照兵法原理,这三年不知要花多少钱,战费就足以让国库空虚。就像汉武帝北伐匈奴,看似成功了,但汉朝从此开始走下坡路,这就是战争的可怕。既济卦初爻、二爻就像汉朝初年刘邦以下都是隐忍,“曳其轮,濡其尾”,不能动,能忍则忍,“妇丧其茀”,也不能去逐,必须忍,要等“七日得”;等到各方面准备好了,就开始大肆讨伐。但即使把匈奴打得稀里哗啦,匈奴根基未灭,后来又死灰复燃。像西晋五胡乱华,就和匈奴残部关系重大,其实并未取得根本的胜利。就像美国把伊拉克打垮了,也不能占据伊拉克,还要花费大量的人力物力去维持。所以这种军事行动实非上策。
既济卦初爻、二爻大概是憋太久了,老虎不发威就被当成病猫,终于在隐忍了两个爻之后,在第三爻,即下卦离火烧得最旺的点,展开军事行动,大肆讨伐远征。“三年克之”,把三年战费都耗进去,武丁中兴之后,其实也把商朝很多东西打垮了,勉强惨胜,疲惫不堪。自古以来,这种战争一拉长了都是如此,所以这样的战争胜利了也没有太大意义。汉武帝伐匈奴不管是几年克之,也是“惫也”,这都是历史教训。乾隆也是,自称十全老人,有十全武功,打新疆回民、打大小金川,耗费国帑无数,清朝也就在乾隆挥霍之后,国运开始走下坡。所以乾隆虽是康雍乾三代的极盛时期,最后却把家底挥霍光,造成后面的难过日子。
既济卦第三爻之后进入上卦,越来越苦,就像走到第三爻的高峰开始往下掉一样,即使打胜了也是败局。还有“小人勿用”,乾隆用了和珅就是“小人勿用”的反面劝告。师卦最后说“大君有命,开国承家,小人勿用”,打赢了,国家花费不少军费,胜利没有实质意义,还要赏赐、酬庸。如果用在真正有战功的人身上还好,如果用错了人,那就等于种下了败因。既济卦中的“未济”就是这样来的,在成功的巅峰种下毁灭的种子。殷高宗如此,汉武帝如此,清高宗也是如此。战争劳民伤财,国家元气大伤,历代都有“高宗”,都有一些莫名其妙的人,自以为英明,高高在上,认为自己是光明的天使,要替天行道,要去伐鬼方,结果由“既济”转“未济”,害得大家都受苦。
“九三”爻变为屯卦,也就是说,仗打完了,资源枯竭,消耗殆尽,又回到茹毛饮血的时代。值得注意的是,“九三”就在坎险之中,上下两个阴爻,看着是光辉的胜利,细看很可怕,因为这是从成功转到失败的转折点;就像泰卦从最高峰开始往下滑一样,要承担一切苦果。所以高宗伐鬼方是爽在一时,幸好还有一个贤内助妇好。妇好不止是贤内助,还是有战功的“梁红玉”,武丁特别喜欢她,可惜妇好死在武丁之前,现在的殷墟博物馆就有妇好的墓。
可见,殷高宗这么性格鲜明、雄才大略的君主不一定好,他采取这么大的军事行动,没有真正解决问题,却让国家由盛转衰,后遗症非常严重。在这次军事行动之后,就进入坎险之卦,四爻、五爻苦得不得了。汉武帝以后,西汉很快就亡了;殷高宗以后,内忧外患频仍;美国小布什以后,也是祸事不断。这就是“九三”这个爻位,很是令人忧虑;而且还有“小人勿用”的问题。在人类历史上,所有追求成功的时期,这个爻总会出现。“高宗伐鬼方”也代表自以为是佛的人,跟他认定的魔之间的战争。第三爻是离卦的天堂跟坎卦的地狱交界地,而且是由明入险,自己觉得高高在上,要教训这个,要教训那个,替天行道,可是最后又没有办法取得真正的胜利。如果降魔成功,花了三年把它搞定,但春风吹又生,你看,到了未济卦第四爻,鬼方并没有被消灭,消灭的是高宗。放在医学上来说,鬼方可能是癌细胞,高宗就是化疗、开刀。能不能治好鬼方?不一定,尤其是采取高宗跟鬼方二元对立的方式。治病如此,打仗如此,宗教战争也如此。没有那么纯粹的高宗,也没有坏到底的鬼方。要认清“高宗伐鬼方”,其实是犯了历史的错误。就因为人类总是重蹈覆辙,一定要到后来的“未济”,才会恍然大悟。
四爻:船到江心补漏迟六四。繻有衣袽,终日戒。
《象》曰:终日戒,有所疑也。
“六四”是执政高层,三爻的资源全部用于支持大战,消耗殆尽,结果四爻是巧妇难为无米之炊。战后经济大家都知道,满目疮痍、百废待兴,“六四”就面临这样的局面。一次战争的挥霍把资源花光,得到的东西不能弥补失去的,所以就有“六四”这样的爻辞。自古易学界对此也有两种解释。
一场大战之后,中央政府执政高层面临坎险的问题,光辉的离卦已经过去,荣耀不再,“初九”、“六二”的隐忍造成“九三”的挥霍,进入坎险之后,日子还是要过,结果是“繻有衣袽,终日戒”。乾隆到处征伐,造成清朝的一蹶不振,然后又碰到西方列强进来。爱新觉罗的后代检讨这些问题时,当然都承认康、雍、乾都是一等一的英主,也各有各的弱点。曾有些说法也很公正,前面的顺治不算,康熙是圣人,雍正是凶人,很有胆识魄力,乾隆则是浪人。由圣人到凶人,再来一个浪人,败家子把家底挥霍光光。
历史的殷鉴就是第四爻简简单单的七个字:“繻有衣袽,终日戒。”《象传》说:“有所疑也。”“终日戒”是每天保持戒备,战战兢兢。为什么要戒备呢?打仗打胜了,为什么还要戒备?以当今美国为例,即可见其端倪。美国当今大大小小决定性的战争,可谓是战无不胜,但它的日子一点也不没好过,经济不景气,然后印钞票、搞泡沫,搞得全世界都民不聊生。这十年来它发动的战争都打赢了,结果让全世界都过着“终日戒,有所疑”的生活。所谓的反恐战争是越反越恐,美国自己要“终日戒”,怕的就是“鬼方”死灰复燃。所以大战场上取得的胜利,一点都没有带来安全感,敌人化整为零,使得反恐反到后来要花更大的成本,要专门成立国土安全部,动用好多军力。像伦敦奥运,英国老百姓就很烦,维安的成本特别高。可见,战胜国要维持战后局面,就得“终日戒,有所疑”。你看,进美国海关的安检特别严格,恨不得大家都脱光光进入美国。由离明进入坎险,到底是谁聪明?“终日戒”,每天都在紧张中,时刻提防敌人的报复。而且,所有戒备措施还不一定防得住敌人的突击,敌人只要袭击成功一次,像“9·11”事件,然后就要再花天文数字防备它,这样做太不划算了。这跟同人、大有讲信修睦、世界和平的低成本做法完全不同。所有的戒备再高级、再多,也起不了作用。像冷战时期,美国和苏联拼命花钱制造核武器,展开军备竞赛,有没有用?没有用。可见,光是既济卦和未济卦,就把文明发展的规律都讲透了,要是在这上面犯错就会出事,即使是“终日戒”,还是“有所疑”。
“繻有衣袽”是什么呢?有两个说法。“繻”跟“袽”是对比,“衣”是穿衣服,“衣袽”就是穿破旧的衣服,衣衫褴褛的样子。“繻”即指丝绸华服。“繻有衣袽”就是漂亮的衣服穿在里面,外面再加一件朴素的罩袍。换句话说,战争把国家资源消耗殆尽,这时一定要求节约,“六四”作为国家大臣,更要带头节约,可是他已经奢侈成习,不愿真正配合国难简约度日,实质上过的还是锦衣玉食的生活,但表面要装穷,所以在华服外面加上一件褴褛的罩袍,又怕被人家发现,这种日子就免不了“终日戒”。
第四爻爻变为革卦,战争之后什么都变了,革命时期的艰苦朴素没了,享乐主义暗中滋生,出现很多“繻有衣袽,终日戒”的怪现状,严刑峻法都很难抑制。三爻辛苦打下的江山,四爻连江山都坐不稳。鸦片战争之后,道光皇帝也不愿“道光”,只是国耻让他难安。我们以前讲过,清朝皇帝还算是有责任感的。中国历代皇帝生前大多要修帝陵,国家是要拨预算的;汉武帝时几乎把国家全年预算的三分之一花在修墓上。道光皇帝也未能免俗,但他觉得国家已经没钱了,鸦片战争的耻辱让他寝食难安,所以他就决定如果不能洗雪国耻,把英国鬼子打回去,他的陵墓就不准上油漆。其实,他应该事先问一下后代的我们,他就不会发这种咒,因为他不了解国际形势,要知道,在那个时候是绝不可能雪耻的。陵墓用素色,代表他想尽量节省,所以他的龙袍上都有补丁。既然皇帝都这样了,大臣们也不好再过奢侈浪费的生活,大家的朝服上都有补丁,就像现在年轻人的牛仔裤故意要烧一个洞。这是堂而皇之的做假,实质没有任何改变。鸦片战争后,道光皇帝的膳食是四菜一汤,下面的人也是四菜一汤,但背地里则是四十菜一汤。表面看起来大家都在节约,堂堂大清帝国竟出现了丐帮内阁。这样表里不一,国家就越有可能走向衰败。从这个角度来看,“繻有衣袽”的这种解释应该是准确的。
另一种解释是说,“既济”是涉大川,第四爻由离进坎,就像船到江心开始漏水,怎么办?开回去已不可能,所以在过河的时候,就得准备一些布,好塞住漏洞。但这种讲法必须把“繻”改成“濡其尾”、“濡其首”的“濡”。“濡”就是船进水,无法再开回船坞,只能采取权变措施。人在窘困的时候就是这样,缝缝补补,要准备一些粗布(袽)补漏洞。只要水进得不太多,还是可以安全到达对岸或回到彼岸。这也是战后艰苦的日子。这种解释看似合理,但要改掉“繻”字,风险很高。为了慎重起见,经典的文字还是不宜随便更改。
可见,假装与民同患,过着清贫朴素的生活,外面有朴素的假象,这是对战后政府官员的警告,因为这样就离灭亡不太远了。另外一个就是行船,因为资源不够,连修船都没有钱,只好随便找一些布塞住。总而言之,进入坎险之中的第四爻,居高位的人,就出现这种破败的象。
五爻:心诚则灵九五。东邻杀牛,不如西邻之禴祭,实受其福。
《象》曰:东邻杀牛,不如西邻之时也。实受其福,吉大来也。
最后看“九五”这个当家的领导人。战后的皇帝就是“九五”,处在最险恶的深渊之中。“东邻杀牛,不如西邻之禴祭,实受其福”,这是对“九五”的箴言。战后百废待兴,要用钱的地方很多,“用大牲”之类的国家庆典是没有预算的;杀牛是打肿脸充胖子,《易经》的作者对这个爻的做法深深地不以为然。就像赚钱困难的时候,没有比省钱更重要的了。赚一块钱很难,省一块钱会容易得多。所以战后就不必在乎面子了,这时里子胜过一切,所以不必学“东邻杀牛”。这时候还杀牛祭祀,就是想做足面子,让人觉得自己还是泱泱大国。《左传》说“国之大事,在祀与戎”。三爻是戎,五爻是祀,祀就代表政权,枪杆子出政权,“九三”用枪杆子打回了政权,但是把钱打光了;要维持政权,就要缝缝补补、勉强过日子。若要维护面子,就得花很多钱,学“东邻杀牛”,以致寅吃卯粮,这肯定是不行的。“不如西邻之禴祭”,西邻采取的是禴祭,是用蔬菜做祭品的薄祭,就像损卦的“二簋可用享”。只要“孚”够了,薄祀其实就可以了,没有人会怪罪你。尤其是国难时期,领导人在国家重要庆典中要尽量节省开销,禴祭并不影响祖宗天地神明的赐福。
“实受其福”,祭祀就是希望能接受天地神明的降福。晋卦第二爻“晋如愁如”,要求王母娘娘,就是要受福。井卦的水已经洗干净了,最后要求明王,“并受其福”。困卦第五爻困得一塌糊涂,也是“利用祭祀,受福也”。要求天地鬼神祖先降福,就是要“实受其福”。如果天地神明真有灵,看你还这么浪费,是不可能降福的。所以要用禴祭,不要杀牛,就会“实受其福”。《象传》说:“东邻杀牛,不如西邻之时也。”“时”太重要了,现在是“高宗伐鬼方”之后国家元气大伤,挖东墙、补西墙的时候,怎么还务虚呢?所以人在追求成功的时候,一个要重视“时”,该省要省;一个要重视“实”,要很务实才行。“升虚邑”的泡沫,“承虚筐”的一场空,都是不可取的,所以要务实不要务虚。从领导人开始就要有这个意识。“实受其福,吉大来也”,还可以遇难呈祥、逢凶化吉。如果第五爻还要打肿脸充胖子,借钱都要搞得风风光光,结果就不是“实受其福”,完全违反时机,就不会“吉大来”,最终就是“上六”的灭顶。
既济卦的“九五”该怎么做?爻辞已经给了很好的建议。“伐鬼方”已经把所有的预算都花完了,要维持宗庙的香火不断,当然没钱,但没钱有没钱的过法,还是可以“实受其福,吉大来”,所以要随时调整,不要务虚。若“九五”不按照爻辞做,就会灭顶,从“既济”转为“未济”,“何可久也”,还能撑多久?然后,“九五”爻变明夷卦,“利艰贞”,要准备过苦日子了;如果不过苦日子,下面的人就有得受了。
没有人不想追求成功,成功的巅峰就是“九五”,“九三”帮他打天下,“九五”要坐江山,如果“九五”单爻动,刚好点到这个爻,那就是“既济”变“明夷”。一个成功的君位巅峰,居然那么痛苦,那么,人生为什么要追求这种成功?不是带来无限的痛苦吗?登上大位,结果什么也没有,下面的“六四”都在作假,“九三”的那些小人拿了赏赐;战争打完了,什么都没有,最后就等着“濡其首,厉”。可见,如果把“既济”当成追求人生的终极成功,成功的结果却是“明夷”,还有人想成功吗?这就很有意思了。这就是“九五”,如果下一步不好好弄,接下来就是“上六”。即使领导人做到了,高干“六四”不配合,就像道光皇帝一样,清朝还是往下走,内忧外患、丧权辱国,一件接一件。真正要追的原因其实就是“九三”——“高宗伐鬼方”。没有枪杆子不会有政权,没有战胜就不会有大国,可是称霸的结果就摆在这里,自己把自己套牢,就是爽那么一下子,后面的结果十分严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