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的景迈山,中国的普洱茶。在普洱景迈山古茶林文化景观成功列入《世界遗产名录》一周年之际,记者再次走进位于普洱市澜沧拉祜族自治县惠民镇的景迈山,曾经以茶为生、因茶而兴的茶山村寨人气更旺,有了新身份的古茶山,保护、传承、利用的共识更加深入人心:要像保护眼睛一样保护好全人类共同的文化遗产。
“从申遗成功那一刻起,景迈山就不再只是一座古茶山,也不再只是村民们的景迈山,更是全人类的共同遗产。生活在这里的我们,肩上的责任更重了。”一年来,景迈村党总支书记、村委会主任岩赛乱一直在向村民和游客强调景迈山的世界性价值。
云海和晨雾是景迈山标志性景观 王毅 摄
走向世界的景迈山,吸引了更多人的目光。一年来,景迈山共接待游客40.2万人次,同比增长33.52%;实现旅游收入3.38亿元,同比增长184%。“景迈山”相关的搜索量在携程网环比增长161%,在美团的搜索量同比上涨了500%。
走向世界的景迈山,让更多人爱上中国茶。作为全球首个茶主题世界文化遗产,一年来,景迈茶特有的兰花香成为游客共同的舌尖记忆,古茶树上生长的“螃蟹脚”被更多人所熟知,“林下茶”种植所形成的茶林共生、人地和谐的生态智慧令人赞叹,通过联名茅台集团打造“普茂号”普洱茶品牌,引进广州“八马茶业”合作产品研制,发售“云上景迈”普洱茶和“鼎和景迈”申遗成功纪念茶,景迈山茶产业有了新市场、迈入新赛道。2023年景迈山茶产业实现综合产值5.17亿元,同比增长31.55%。
景迈山翁基古寨 董琳 摄
“成功申遗后,我们感受更多的是遗产保护与发展的重大责任和压力。”普洱市政府副市长胡剑荣说,一年来,普洱市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文化思想和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加强文化和自然遗产保护传承利用工作的重要指示精神,恪守《保护世界文化和自然遗产公约》,坚持保护第一,秉承传承优先,持续加强管理,稳步推进景迈山文化遗产可持续利用。
法规制度日益完善。制定并颁布实施《普洱市景迈山古茶林文化景观保护条例》,启动《普洱景迈山古茶林文化景观遗产保护管理规划》修编,完成《惠民镇国土空间规划(2021—2035年)》《景迈山景迈、芒景行政村村庄规划(2021—2035年)》编制,出台《普洱景迈山古茶林管护技术规范》,为遗产地保护提供了管理规范和法治保障。严格执行《景迈山建设活动导则》,采取局镇村三级联审、专家全程指导、文物部门审核的方式,规范景迈山建设活动秩序,切实提高村庄治理能力和水平。景迈山古茶林文化景观遗产,在日益完善的法规体系和治理机制保障下,持续得到有效保护。
景迈山古茶林 周思雨 摄
保护利用成效显著。普洱市深入践行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牢固树立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传承景迈山先民“敬畏自然、保护山林”“林茶共生、人地和谐”的生态伦理和生产、生活智慧,统筹茶文化、茶产业、茶科技,引领带动茶产业提质增效。2023年10月27日,景迈山被生态环境部命名为全国第七批“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实践创新基地。
文化传播和交流活动丰富多彩。为进一步挖掘、阐释和传播景迈山古茶林文化景观的价值内涵,不断扩大景迈山的影响力,一年来,举办了普洱·文化景观保护与发展国际学术研讨会、景迈山春茶开采节、澜沧2024年扩塔节等传统民俗系列活动。成功筹办国际旅交会澜沧活动专场,邀请120余个海外旅行社深入景迈山体验古茶林文化之旅,并获得高度赞誉和认可。培养了10名景迈山推介官,讲好景迈山故事,传播好中国茶文化。
社区参与不断深入。始终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依靠群众保护遗产,活化利用造福群众。引导群众组建景迈山茶树管护队,邀请专家开展培训,带领村民规范管茶、科学护茶。引导成立了景迈山餐饮协会和住宿协会,加强行业内部治理和规范经营,不断提高管理水平和服务品质。鼓励村民组织民族文化活动,“山康茶祖节”“开门节”“关门节”“百家宴”等节庆活动丰富了景迈山文化体验。
景迈山头春古树茶开采 王毅 摄
“一年来,景迈山的古村落没有出现过度商业化的现象,古树茶也没有出现过度炒作、价格暴涨的乱象,平稳的发展对文化遗产保护和可持续利用更加有利。”芒景村党总支书记、村委会主任科哎华说,景迈山是活态遗产,祖祖辈辈生活在这里的村民是遗产保护的主体,随着申遗成功带来的“流量”,很多人来到景迈山不单是为了寻茶,而是把景迈山作为一个景区“打卡”。这些变化也改变着村民们的思想观念,景迈山的保护利用面临新的课题。
千年传承,久久为功。9月的景迈山绿意盎然,秋茶采摘时节,古寨宁静、茶香悠远,人们制茶、品茶,感受景迈山的一草一木,以千百年延续不断的生活方式和文化信仰守护着景迈山。
来源:云南日报
编辑:冯颜
审核:钟玲
终审:彭德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