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月3日,日本《朝日新闻》播放鲨鱼在水箱中游动的画面。
日媒称,这是人类首次使用人造子宫培育并产下鲨鱼,此举将人造子宫技术的实际应用又向前推进了一步。
值得注意,此前《自然》杂志于9月14日发表了专题报道,称人造子宫的人体试验可能很快就会启动。
一场科学技术与人性、伦理道德的斗争又要开始了……
一波接着一波伦理冲击为什么提到“又”呢?
因为这不是第一次科学技术发展与伦理的碰撞,同样也不会是最后一次。
1947年,英国Nature杂志报道,将兔卵回收转移到别的兔体内,借腹生下的幼兔的实验;
1959年,美籍华人生物学家张民觉将兔子的受精卵移植到别的兔子的输卵管内,借腹怀胎,生出正常的幼兔;
1978年7月25日,世界上第一例“试管婴儿”,路易丝•布朗(Louise Brown)诞生;
1988年3月10日,中国首例试管婴儿诞生;
2019年4月15日,中国首例“试管婴儿二代宝宝”出生;
2022年5月24日消息,内蒙古自治区首例第三代试管婴儿在内蒙古医科大学附属医院诞生,成功阻隔了单基因病向子代传递。
从开始的谈之色变,到如今的习以为常,之间过程也不过一二十年的时间。
瑞典卡罗林斯卡医学院在2010年10月4日宣布,将2010年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授予有试管婴儿之父之称的英国生理学家罗伯特·爱德华兹。
那一年,罗伯特·爱德华兹85岁。
从1978年的第一例通过体外授精技术诞生的婴儿算起,到2010年已经过去32年之久。
为何他的诺贝尔奖来的这么晚?
要知道,2007年至2020年间,中国不孕发病率从12%升至18%,仅中国每年约有30万名试管婴儿诞生。
这项体外授精技术,无疑是一个医学领域的革命性创新,是伟大的。
但在之前,人们却不这么认为。
罗伯特·爱德华兹回忆说,“我常被人们称为疯子,没人愿意在伦理方面冒险。许多人对我说,那些孩子(试管婴儿)不会正常发育的。”
随着越来越多的试管婴儿出生、健康成长,人们的态度开始发生改变。
没错。
之前就是因为大众的不认可。
如今成果有了,大众也接受了,诺贝尔奖自然非他莫属。
这一阶段的伦理又去哪了?
伦理是个啥?伦理的百科定义。
是指在处理人与人,人与社会相互关系时应遵循的道理和准则。
而这个道德与准则,并非一成不变的。
伦理就是一个规范体系。
比如一个时代明确人,这样做是对的,那样不对,它便是这个时代的伦理道德准则。
准则是谁规定的?答案是我们。
以试管婴儿为例。
当罗伯特·爱德华兹一个人说它是造福人类。
没用的。
因为它与当时的伦理道德产生了碰撞。
前面提到,仅中国每年约有30万名试管婴儿诞生,这30万名试管婴儿背后又影响着多少个家庭?
数字一定是庞大的。
而当受众群体多了起来,受众人群包括受其影响的人达成共识,认定试管婴儿是好的,是对的。
它便是当下的伦理道德的“准则”。
简单来讲,伦理道德是群体达成共识的产物。
更为冲击的伦理案例有哪些?还有很多……
第四代试管婴儿。
第四代技术叫卵浆置换法,是把患卵巢功能障碍的女性卵子的卵浆同另一女性的健康卵浆置换,以增强卵子活力,然后与其丈夫的精子在体外结合,形成受精卵后移入其子宫内。
但因存在社会伦理问题,在多数国家禁止实施卵浆置换法。
人工子宫。
前面日本人造子宫培育鲨鱼只是小儿科。
目前,人造子宫的研究方向大致有两个。
一是机器完全代替女性生育的。
相较于机器完全代替女性,后者的部分代替女性功能的更具操作性,并且已经有很多实验室在实操了。
可能通过这一段文字的描述,多数人感觉没什么冲击。
没关系,咱们通过一个实际的案例重新来感受一下。
2017年,美国费城儿童医院团队将相当于人类23-24周的胎羊放入“生物袋”,小羊经过4周“孕期”顺利出生。
如果将它换成婴儿,你还能接受吗?
结语网上有这么一个假设。
2026年,人类开启全机器代孕。
2030年,技术得到发展,开启全球范围内的应用。
2038年,女性终于不用承受生育之苦,同时也不用结婚便可拥有一个孩子。
2045年,人类开始对婚姻制度产生质疑……
2060年,科学家研究表明,人类身体正在出现部分功能退化……
打住!
这只是假想。
说回当下。
虽然科学技术发展打破了伦理的束缚,但却依然留下了许多隐患。
2023年2月10日,北京人类精子库发文:捐精倡议书!致在京大学生!
还有山东省人类精子库、湖北省人类精子库等,都相继发文招募捐精志愿者。
当时引起了不小的轰动。
有个讨论。
捐精出现后,会不会出现下一代、二代、三代近亲结婚的情况。
后来,有关部门出来辟谣。
这是合理合法的捐精渠道,那么“小作坊”、“黑作坊”呢?
海量流出的精子,是不是就存在下一代、下二代、下三代近亲结婚的风险。
目前看来,科学技术与伦理道德的碰撞会成为常态。
如何防止碰撞后的“节外生枝”,为科学技术发展正名做最后的兜底。
尤为重要!
_结_
配图来源网络。
部分信息来源:
中国新闻周刊:《人造子宫真的要来了?》。
环球网:《我国大陆第一例试管婴儿诞生回顾》。
环球网:《我国每年约有30万名试管婴儿诞生:走出生殖辅助误区》。
凤凰网:《机器替人生娃成真?全球首例人造子宫人类临床试验将启动》。
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如果成为可能,人类某些功能肯定是会退化的。不孕不育,本就可以看作是一种病变或者退化。如果全人类都不再生育,不再繁衍,那就意味着人类文明的消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