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息来源于@爱钓鱼的朵拉,科普中国,中国渔业报。
重庆男子钓上“亚洲美人鱼”2024年9月14日下午3点,一位定位是重庆,ID是爱钓鱼的朵拉的博主发布了一条视频:画面内容就是一只看起来得有个4-5斤的胭脂鱼在水中游动挣扎,镜头一转,是一名拿着路亚竿的男子,他也紧盯着水中的胭脂鱼。
博主在视频中说道,就是这位男子钓到的胭脂鱼,他当时吓得差点把鱼缸都给丢了,现在是准备将这只胭脂鱼给赶紧放生了。他的视频标题非常损,说“他们说这个鱼吃了踩缝纫机特别有力!”
果然作为钓鱼佬,没人是不认识胭脂鱼的,不然一般钓到珍稀动物的视频都会搞得好像是钓到未知生物一样。不知道这位男子具体是在哪里钓到这条胭脂鱼的,看起来是在某个大坝下面玩路亚时候的意外遭遇,不过不透露具体位置也好。
视频在网上不出所料的引发了热烈的讨论,基本上所有人都在调侃这难得的遭遇,金句频出不穷,什么“胭脂鱼是缝纫机乐队成员(抓了违法要进监狱)之一!”“记住是它放了你们,不是你们放了它!”等等。
甚至还有钓友表示自己之前也钓到了一只,当时就马上放生了。
只能说是人才济济。
胭脂鱼胭脂鱼是鲤形目亚口鱼科胭脂鱼属广温性淡水鱼,毕竟自古以来都是我国特有的物种,因此民间对它有许多稀奇古怪但是很贴合的别称,比如黄排、火烧鳊、红鱼、燕雀鱼等等,这些别称在你看到胭脂鱼成鱼的瞬间就能理解了。
它们体长一般在50-60厘米左右,最大的个体也有1米出头的,重量可达30多千克!算是中大型鱼类了。胭脂鱼看起来像是驼背有点严重的鲤鱼,这是因为它们的背鳍很发达,始于胸鳍基稍后上方;其身体是长椭圆形的;腹部宽圆,腹缘较直;尾鳍深叉状,下叉常较长;身体的宽度一般是长度的二分之一到三分之一。越年轻的时候,身体各部分的比例差异越大,而且颜色差异也很大,使得它们幼年时期跟成鱼几乎完全不同。
胭脂鱼仅仅分布于长江干流及通江湖泊和中上游的主要支流,据说福建闽江水系中也曾被发现。它们是水系中、下层活动的底食性鱼类,这点从它们向下长的嘴就可以猜出了,它们会觅食的时候,嘴巴会像吸盘一样向下吸食各种无脊椎动物,水中泥沙里的有机物质以及各种藻类和植物。
当水温达到14℃时,此时差不多就是3-4月份了,胭脂鱼会开始产卵。它们会在河底多为石头的,流速较快的水域进行产卵。倒不是为了让卵可以随波逐流,而是因为在这些区域,会吃它们鱼卵的鱼类相对较少,而它们的鱼卵可以附着在水底的石头缝隙中,这是比较安全的一个选择。
胭脂鱼目前被列为中国国家二级保护野生动物,它们的种群数量之所以下降到这种程度,主要是因为过度捕捞,水电工程以及水污染。
过度捕捞不必多说了呀,长江所有能吃的野生鱼类都面临这个威胁;水电工程方面指的是葛洲坝截流,生活在长江中下游的胭脂鱼就不能回到上游的沱江、岷江等大支流中产卵,这势必会影响其繁殖;胭脂鱼对水质特别敏感,而随着上个世纪中后期人类社会的发展和人口的增加,水污染又不可避免的加重了,这导致胭脂鱼的生活变得愈发艰难。
亚洲美人鱼胭脂鱼被人称为“亚洲美人鱼”,顾名思义,这自然是因为它们出众且多变的外观。胭脂鱼的形态特征是从小到大一直都在发生变化,包括体态、背鳍、体色和体表花纹等等。
最初的25毫米以下的仔鱼阶段,它们看起来是灰白色的,没有什么特殊的形态,就是灰白小鱼;而到了体长30-80毫米的幼鱼的阶段,它们此时就会呈现出褐色,有时候还会是灰白色的,那是体侧就会出现3条褐黑色纵条纹,另外其背部开始隆起,鱼鳍略微出现淡红色,准备开始蜕变了!
之后在它们接近性成熟的时候,这3条褐黑色纵条纹就会消失,然后出现一条贯穿头尾的明显黑色条纹,此时它们的体色也会开始向红色转变,不过有的个体的颜色会根据分布地的不同产生变化,一些接近性成熟的胭脂鱼可能是很深色的,比如开头那个事件中钓到的个体,但它们的鱼鳍和身体上还是肯定会有红色存在的。
等到胭脂鱼完成变成成鱼后,它们的体色就会变成胭脂红色,贯穿头尾的是黑色条纹就变成了腥红色,鱼鳍也都开始呈现出淡红色。此时的它相当华丽,所有的外号都是对这个阶段的称呼。
维系种群从上个世纪70年代开始,我国就开始了对胭脂鱼人工养殖的尝试,不过当时的目的可能想培养一个可靠的经济鱼类,因此进展缓慢。到了80年代末期,胭脂鱼被我国列入了中国重点保护水生野生动物名录后,其人工繁殖技术开始加强并产生成效,甚至苗种生产量逐渐提高了。
如今我国的胭脂鱼人工繁育技术已经是非常先进了,不但时常在各大自然水域开展增殖放流行动,我国的部分地区甚至开始对其进行了商业化养殖,尽管规模都不算大。但胭脂鱼也可以流入市场了,可能是买去吃的,也可能是买去养的。其幼体甚至一只只卖几十块钱。
虽然人工繁育胭脂鱼的技术已经很成熟了,但其野外的种群依然是濒危的。因为人工培养的个体毕竟不是在自然水域出生的,它们的适应性和生存能力可能会跟野外的个体产生差异,因此放流下去后,存活的个体也不会太多。
我们不能以人工种群的规模来评判一个物种的濒危程度,人工种群是一个手段,一个保护的措施,并不足以直接改变胭脂鱼的濒危现状。
胭脂鱼比较幸运的一点是人们对它的认知度是比较高的,因此能自觉的去保护,去宣传它,就像开头的案例。但很多物种的认知度其实非常低,直到灭绝都没什么人直到它们。因此我认为,对濒危物种的宣传力度还应该持续加大,这是鼓励全民参与动物保护的一个最有效措施(我自认为的)。
这鱼好吃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