玩酷网

王孝建:问道山水见古山

去执精舍是一方画室,主人名左古山。画室不大,古朴典雅,墙上挂满了一平尺左右的写意山水画:在寒冬里,幅幅依然枝繁叶茂,春意

去执精舍是一方画室,主人名左古山。画室不大,古朴典雅,墙上挂满了一平尺左右的写意山水画:在寒冬里,幅幅依然枝繁叶茂,春意盎然。

山水清音 左古山 140x69cm 纸本水墨 2020

伴随着舒缓的古典乐,左古山挥毫泼墨,笔触轻点,也就半小时,一幅《童子松下问道》的小画,便栩栩如生地跃然而出。其技法之娴熟,笔力之厚重,布局之精巧,让人惊叹不已。

当然,深厚艺术功底的背后,凝聚着他几十年如一日,对艺术的执着、追求与理解,更流下了他辛勤耕耘的汗水,每天工作12小时以上是家常便饭。成功往往眷顾辛劳付出、孜孜以求的人。

左古山是一个成功的人。这些年他根植艺术沃土,博学博采,精艺求精,独辟蹊径,开创了写意山水画的新天地。

年少笃志  博学精艺成大家

大画家陆俨少有个“三三四理论”,即一个好的画家,要三分画画,三分写字,四分读书。左古山的成长很好地遵循了这一规律。

行者图 左古山 69x69cm 纸本水墨 2020

左古山的导师范扬称赞他是一个有“天份”的画家。从小,左古山就酷爱字画,痴迷至极。那时,他经常拎个小树条,在地上信手画;窝在池塘边,对着荷花、水草,比照着画。没有纸,在书本的空白处涂鸦,书本上涂满小草小鸡小人。在乡亲们眼里,左古山写什么好看什么,画什么像什么,是个有前途的儒才。

1976年,左古山出生于周总理的故乡淮安市涟水县。其祖辈属书香世家,其父亲每逢过年在家中为乡亲们铺纸挥毫写春联,有求必应。左古山本身有天分,加上耳濡目染,更激发了对书画的浓厚兴趣,他模仿得有模有样。父亲本并不赞成他学艺,但他执着的精神打动了父亲,父亲觉得他是个可塑可造之才,倾注心血精心培养。

登泰山之黎明 左古山 140x69cm 纸本水墨 2020

江淮平原人杰地灵,文风厚重,进入中学的左古山,在高起点上起步,亦开始了一次次的问道山水之旅。在学校,他有幸师从当地著名书法家戚庆隆先生、画家王树熊先生。他敏而好学,勤奋努力,老师乐而传学与他,从西方的素描、色彩及水粉画到书法临帖创作,还有自己研究《芥子园画谱》,中学校园的橱窗里经常有他的作品,并且还在校园橱窗里举办个人第一次展览。展览中有书法、国画、素描、色彩等各种作品,在市里区里的展览中也频频获奖,有一次老师从市里拿回来一沓获奖证书,在班级发奖时,居然发现一大半都是左古山的奖状。同学们觉得这很正常,那时左古山已经小有名气了,高二时候,他经常指导高三学生应对美术高考。那时在老师同学眼里他是个很有前途的小画家了。

青山寂无言 左古山 69x69cm 纸本水墨 2020

1996年,左古山如愿考入南京师范大学美术学院,后又入南京大学美术研究院研学获得艺术硕士学位。成长过程中,他注重吸纳各个流派的艺术,吐故纳新。在本科和研究生求学期间,受到山水画家范扬先生、油画家丁方先生、雕塑家吴为山等名师指导,他博采众长、博古通今,触类旁通,积累、沉淀了艺术厚土,他尤其对国画的理论、技法进行了系统学习,立志将国画山水作为自己主攻方向。

经过人生一座座山,涉过人生一趟趟水,他拔剑出鞘,艺精览天下。2017年9月23日,南京六朝博物馆,左古山个人第一个正式画展在此展出。范扬、丁方录制视频祝贺开展,萧平、佘玉奇、嵇亚林等众多名家出席,展出作品40余幅,好评如潮,画作《山中独行图》更是被博物馆永久收藏。观众说,看了左古山的画,第一眼想要,第二眼想收藏,第三眼想临摹。

山景 左古山 33x22cm 纸本水墨 2020

由此,左古山出山见山,见水出水,一举成名。

名家们评左古山的画:“轻松,随意,古朴苍浑中渗凝重,内涵和神韵透在骨子里。

创新有为  问道山水画大章

自第一次画展后,左古山便一发不可收。“山高水长”、“松下论道”等一幅幅精品力作,在他的笔指间源源而生。

在书画界,左古山声名鹊起,如今是中国人民大学文艺复兴研究院委员、中国画院理事、中国水墨画学会理事、江南大学硕导、景德镇陶瓷大学客座教授等等,荣誉一堆堆、一摞摞。荣誉体现着左古山的责任、担当。在艺术的道路上,他开拓创新,不拘一格,不负新时代,不负韶华,在勇攀高峰的征程上一往无前。

自五代以来,山水画流变生生不息,从两宋的写实到元明文人画的写意,从物象到心象的过程,亦是一次次问道之旅。左古山继承传统,又开创先河,在一次次新的问道中遥看山、近望水。

细品慢嚼左古山的山水画,你会发现,他师法宋元传统绘画正脉、研习明清诸名家的气息浓厚,却又自成一体,风格随性率真,在注重笔墨传统与学术高度的探讨与变幻中透出新意。

造物无言 左古山 140x69cm 纸本水墨 2020

在构图上,他并非承袭倪云林一江两岸的传统,更不是西方风景绘画中的焦点透视。他一方面保留了中国山水画中“高远、深远、平远”的观看法则,以保留让观众进入画面的通道,可以仰望高山,也可以窥探后山的远景,保留了古人“澄怀观道,卧以游之”的场域代入感,舟在水中行,人在画中游。画面既有北派巨障式的大山,又通过大面积地留白,孤舟一点,沙鸥一行,构成江流宛转的灵动画面:

山是有精神的。在山的画法上,左古山以破笔散皴表现山的肌理,大笔横向狂扫,透着山的沉稳和刚毅,却不同于抱石先生笔下的山色葱茏;值得注意的是,当然,他画的山,并非骨鲠突兀的艰涩巨石,形态往凭多变。在作品《天平山上白云泉》中,山体在氤氲云烟的萦绕下,本身又如混混沌沌的一团,元气满满,却又不似米家父子的“云山墨戏”,他别有自己的绘画语言。左古山也将大山画作一团浑然之气,介乎似与不似之间,气韵不单体现在云霞烟岚之间,更在行笔的轻重缓急中,这正是他对中国文化独特的理解,和在绘画中的独特尝试。

松下行者 左古山 180x69cm 纸本水墨 2020

山水是有灵气的。俗话说,远人无目,远水无波。在左古山的画中,看似无水,但水隐藏在画的线条中,让人感觉小溪淙淙,水流潺潺。画中有舟,有钓翁,有木桥,你能说无水?画中的水流在空灵的“人与山”之间,充满灵气,使画缀满了神韵,让人回味无穷,这也是他的画的一个精妙之处。

松是傲骨的。常态松,寓意南山不老,身姿挺拔。但在左古山的松中,体现自己不懈的追求,无论艰难困苦,成败得失,都巍然屹立。在画中,他用苍茫、浑厚的线条表现松的傲骨,在手法上小留白,体现松与天地间的空间感、空灵感,给人以视觉上的冲击力和震撼力,真是美不胜收。

根植人民  德艺双馨报祖国

领导人在文艺座谈会上的重要讲话发表后,左古山欣喜不已,深悟精领,化作艺术再攀高峰、为人民服务而艺术的动力,收拾行囊,又一次次问道山水。

2019年11月,上海举办宝龙艺博会。左古山应邀参加,他的画作“古山松系列”一亮相,就吸引众多参会者的眼球。该画作长15米,画了38棵松,松松神态各异,枝枝傲霜斗雪,叶叶线条分明,在上海引起了不小轰动。

上海宝龙艺博会《十五米长卷古山松》展览现场

作为名家,左古山的画作是有价值的。去年9月,受邀参加北京中国社会福利基金会和新华网联合举办的慈善晚会,当晚在故宫边上的东苑戏楼灯火璀璨,星光闪耀,左古山和谭晶、杭天琪等著名艺人同台献艺。左古山的画作《松下论道》拍出不菲价格,他无私的全部捐出,因为他一心想为中国的慈善事业作出自己的贡献。中国社会福利基金会理事长戚学森先生为左古山先生颁发了捐赠证书。

中国社会福利基金会慈善晚会现场左古山(左二)与戚学森(右二)等合影

而对那些求字求画者,左古山热情接待。都说书画同源,在圈内,左古山的书法和画一样备受推崇,上门求字画者络绎不绝。笔者采访期间正是春节前夕,左古山开门纳客,一口气为群众写了近百幅“福”字,不收分文。他是个有爱心又热心肠的人。

在人民大学文艺复兴研究院艺术教育委员的位置上,左古山不图虚名,兢兢业业,一丝不苟,承担了神圣山水、东方文艺复兴理论研究等课题,对祖国传统文化的保护和传承作出了贡献。他是一位肩负使命复兴民族文化的人。景德镇的瓷器深受全世界人的喜爱。左古山把写意山水画融入瓷器,他在单色青花瓷的胚胎上一笔一画地画上精美的山山水水,山水青花瓷清新淡雅,古拙奇趣,他的作品被     “一带一路”沿线国家陶瓷爱好者收藏。他是一个弘扬国粹的人。

总之,左古山是一位为了艺术而生的人,祝福他的艺术之树长青。

左古山近照

左古山简介:学者、艺术家。

现为中国人民大学文艺复兴研究院艺术教育委员会委员、中国画院 理事、中国水墨画学会理事、江苏中国画学会理事、文化部中西方美术研究院研究员、江南大学硕士生导师、景德镇陶瓷大学客座教授、南京艺术学院人文学院外聘教学团队成员、南京大学艺术硕士、华中科技大学高校艺术教材项目专家、中检学会艺术品诚信建设委员会委员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