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接天莲叶无穷碧,映日荷花别样红
唐诗,作为中国古代文学的瑰宝,犹如一座绚丽多彩的艺术殿堂。在这座殿堂中,诗人以笔为墨,以情为纸,绘就了无数鲜活生动的人物形象。他们或豪放洒脱,或婉约细腻;或心怀壮志,或命运坎坷。这些人物,有的是历史的风云人物,有的是平凡的市井百姓,却都在诗人的笔下绽放出独特的光芒。
我们不禁要问,在众多以人物为主题的唐诗中,哪一首能真正展现出诗人炉火纯青的技艺?哪一首能深刻地刻画人物的内心世界,让读者产生强烈的共鸣?哪一首能在历史的长河中屹立不倒,成为永恒的经典?接下来,就让我们一同走进这十二首唐诗,探寻其中的奥秘,领略人物在唐诗中的别样风采。

侯门一入深如海,从此萧郎是路人
12.崔郊的《赠去婢》,难道不是爱情悲剧在唐诗中的深情写照吗?
公子王孙逐后尘,绿珠垂泪滴罗巾。
侯门一入深如海,从此萧郎是路人。
这首诗讲述了一个悲伤的爱情故事。主人公崔郊与婢女相爱,却因婢女被显贵之家买走而分离。首句“公子王孙逐后尘”,描绘出那些公子王孙对婢女美貌的追逐,侧面烘托出婢女的出众。“绿珠垂泪滴罗巾”,以绿珠(西晋富豪石崇的宠妾)作比,写婢女在被迫离开后的伤心落泪。后两句“侯门一入深如海,从此萧郎是路人”,是千古名句,形象地写出了侯门的森严和隔绝,一旦进入,曾经相爱的两人就如同陌路,表达了深深的无奈和哀怨。整首诗语言简洁,叙事清晰,将一段爱情悲剧浓缩在短短四句中,情感真挚动人,但在艺术手法的丰富性上相对稍弱,故排在较后位置。

晚来天欲雪,能饮一杯无
11.白居易的《问刘十九》,如此质朴温情,怎能不让人向往那份老友相聚的惬意?
绿蚁新醅酒,红泥小火炉。
晚来天欲雪,能饮一杯无?
这首诗描绘了诗人白居易邀请朋友刘十九来饮酒的情景。开篇“绿蚁新醅酒,红泥小火炉”,就营造出一种温馨、闲适的氛围,新酿的米酒,未过滤时上面浮着的绿色泡沫如蚁,红泥烧制的小火炉温暖可亲。“晚来天欲雪”,点明时间和天气,天色将晚,天好像要下雪了。“能饮一杯无?”以问句结尾,亲切而自然,仿佛能看到诗人微笑着询问友人的神态。整首诗画面感很强,情感真挚,语言通俗易懂,但在思想深度和艺术技巧的复杂性上不够突出,不过却以其质朴的情感打动人心。

只在此山中,云深不知处
10.贾岛的《寻隐者不遇》,简洁空灵之中,谁能说没有蕴含着对隐者生活的深深向往?
松下问童子,言师采药去。
只在此山中,云深不知处。
贾岛以“推敲”闻名,这首诗则体现了他诗歌的另一种风格。诗中通过诗人与童子的问答,展现了一位隐者的形象。“松下问童子”,交代了事情的开端,在松树下询问童子。“言师采药去”,童子的回答引出了隐者的活动。“只在此山中,云深不知处”,进一步强调了隐者所处环境的幽深和神秘,云雾缭绕的山中,不知道他具体在哪里。整首诗简洁明快,以问答的形式推进,虽未直接描写隐者,但通过侧面烘托,让隐者的形象跃然纸上,充满了空灵的意境,不过在篇幅和内涵的丰富度上稍显单薄。

日暮苍山远,天寒白屋贫
9.刘长卿的《逢雪宿芙蓉山主人》,风雪夜归的画面,难道没有勾起你心中那一丝温暖的情愫?
日暮苍山远,天寒白屋贫。
柴门闻犬吠,风雪夜归人。
这首诗描绘了一幅风雪夜归的画面。首句“日暮苍山远”,点明时间是傍晚,地点是苍山,给人一种空旷、寂寥的感觉。“天寒白屋贫”,写出了天气的寒冷和房屋的简陋贫寒。“柴门闻犬吠”,打破了前面的寂静,增添了生活气息,狗叫声让人感受到有人家的温暖。“风雪夜归人”,在这样寒冷的风雪夜,有人归来,给人留下了无尽的想象空间,或许是主人归来,或许是投宿的旅人。整首诗意境幽远,通过对环境和声音的描写,烘托出人物的情感和境遇,语言简洁却富有表现力。

重门深锁无寻处,疑有碧桃千树花
8.郎士元的《听邻家吹笙》,浪漫想象中的笙声妙境,又有谁能不为之陶醉?
凤吹声如隔彩霞,不知墙外是谁家。
重门深锁无寻处,疑有碧桃千树花。
这首诗写诗人听邻家吹笙的感受。“凤吹声如隔彩霞”,将笙声比作凤凰的叫声,且仿佛从彩霞那边传来,极言笙声的美妙动听和神秘。“不知墙外是谁家”,表现出诗人对吹笙者的好奇。“重门深锁无寻处”,说明吹笙者所在之处深宅大院,难以探寻。“疑有碧桃千树花”,这一句最为精彩,诗人由笙声联想到可能有一片盛开的碧桃林,以视觉的美好来烘托听觉的美妙,充满了浪漫的想象,将无形的音乐化为有形的画面,艺术手法独特,但在思想内涵的深度上相对有限。

此夜曲中闻折柳,何人不起故园情
7.李白的《春夜洛城闻笛》,思乡之情在笛声中蔓延,何人能不为之动容?
谁家玉笛暗飞声,散入春风满洛城。
此夜曲中闻折柳,何人不起故园情。
李白的这首诗写他在春夜洛阳城听到笛声后的感受。“谁家玉笛暗飞声,散入春风满洛城”,开篇就营造出一种悠扬、空灵的氛围,不知谁家的玉笛暗暗地吹奏着,笛声随着春风传遍了整个洛阳城。“此夜曲中闻折柳”,点明了笛声的内容是《折杨柳》曲,古人有折柳送别的习俗,“柳”谐音“留”,寄托着离别之情。“何人不起故园情”,由笛声引发了诗人和听到笛声的人们的思乡之情,情感真挚而强烈,且具有普遍性,能引起读者的共鸣。整首诗语言流畅自然,意境开阔,将听觉与情感巧妙融合,体现了李白诗歌豪放飘逸的风格。

黄四娘家花满蹊,千朵万朵压枝低
6.杜甫的《江畔独步寻花·其六》,那烂漫春光中的愉悦,难道不是生活中最珍贵的美好吗?
黄四娘家花满蹊,千朵万朵压枝低。
留连戏蝶时时舞,自在娇莺恰恰啼。
杜甫的这首诗描绘了一幅生机勃勃的春日繁花图,同时也从侧面展现了赏花人的愉悦心情。“黄四娘家花满蹊,千朵万朵压枝低”,生动地写出了黄四娘家周围繁花似锦的景象,花朵多得把枝条都压弯了。“留连戏蝶时时舞,自在娇莺恰恰啼”,“留连”“自在”两个词,将蝴蝶和黄莺的姿态和神情表现得淋漓尽致,蝴蝶在花丛中流连忘返,黄莺自由自在地啼叫。整首诗色彩鲜艳,动静结合,充满了生活气息,虽然看似只是描写自然景色,但却能让人感受到诗人对生活的热爱和对美好事物的赞美之情,情感细腻而丰富。

丞相祠堂何处寻,锦官城外柏森森
5.杜甫的《蜀相》,对诸葛亮的凭吊,谁能说不是对千古英雄壮志未酬的深深叹息?
丞相祠堂何处寻,锦官城外柏森森。
映阶碧草自春色,隔叶黄鹂空好音。
三顾频烦天下计,两朝开济老臣心。
出师未捷身先死,长使英雄泪满襟。
这是杜甫凭吊诸葛亮的一首诗。首联“丞相祠堂何处寻,锦官城外柏森森”,以问句开篇,引出对武侯祠的寻找,“柏森森”写出了祠堂周围柏树茂盛的景象,营造出一种庄严肃穆的氛围。颔联“映阶碧草自春色,隔叶黄鹂空好音”,碧草春色,黄鹂好音,本是美好的景象,但一个“自”和一个“空”,却传达出一种寂寞和凄凉,仿佛这些美景无人欣赏。颈联“三顾频烦天下计,两朝开济老臣心”,高度概括了诸葛亮的一生功绩,刘备三顾茅庐请他出山,他为蜀汉政权鞠躬尽瘁,辅佐了两代君主。尾联“出师未捷身先死,长使英雄泪满襟”,表达了对诸葛亮壮志未酬的惋惜和感慨,这种情感不仅是对诸葛亮个人的,更是对所有壮志未酬的英雄的共鸣,具有深刻的思想内涵和强烈的感染力。

在天愿作比翼鸟,在地愿为连理枝
4.白居易的《长恨歌》,唐玄宗与杨贵妃的爱情悲剧,怎能不让人在批判与同情中感慨万千?
这首诗是白居易的长篇叙事诗,讲述了唐玄宗和杨贵妃的爱情悲剧。诗的开篇“汉皇重色思倾国,御宇多年求不得”,以汉代唐,点明唐玄宗对美色的追求。接着描写了杨贵妃的美貌和受宠,“回眸一笑百媚生,六宫粉黛无颜色”,将杨贵妃的美刻画得淋漓尽致。随后,安史之乱爆发,杨贵妃香消玉殒,“六军不发无奈何,宛转蛾眉马前死”,写出了唐玄宗的无奈和痛苦。
诗的后半部分,唐玄宗对杨贵妃的思念成为主要内容,“行宫见月伤心色,夜雨闻铃肠断声”,通过对环境的描写,烘托出唐玄宗的孤独和哀愁。最后,诗人以浪漫的手法,想象了杨贵妃在仙境中的生活,“在天愿作比翼鸟,在地愿为连理枝。天长地久有时尽,此恨绵绵无绝期”,将两人的爱情升华到了永恒的境界。整首诗情节曲折动人,语言优美流畅,情感真挚深沉,既批判了唐玄宗的荒淫误国,又对两人的爱情悲剧表示了同情,具有很高的艺术价值和思想深度。

同是天涯沦落人,相逢何必曾相识
3.白居易的《琵琶行》,“同是天涯沦落人”的共鸣,又有谁能在其中不找到自己的影子?
《琵琶行》也是白居易的代表作之一。诗中讲述了诗人在江边送客时,遇到一位弹琵琶的女子,听她弹奏并了解她的身世后,发出了“同是天涯沦落人,相逢何必曾相识”的感慨。
诗的开篇“浔阳江头夜送客,枫叶荻花秋瑟瑟”,营造出一种凄凉的氛围。接着描写琵琶女的出场,“千呼万唤始出来,犹抱琵琶半遮面”,将琵琶女的羞涩和矜持表现得恰到好处。然后是对琵琶演奏的精彩描写,“大弦嘈嘈如急雨,小弦切切如私语。嘈嘈切切错杂弹,大珠小珠落玉盘”,运用了大量生动的比喻,将琵琶声的美妙和变化表现得淋漓尽致。
在了解了琵琶女的身世后,诗人联想到自己的遭遇,发出了共鸣。“同是天涯沦落人,相逢何必曾相识”,这一句成为了千古名句,表达了人与人之间在困境中相互理解、相互慰藉的情感。整首诗叙事与抒情相结合,结构严谨,语言优美,对音乐的描写更是达到了出神入化的境界,同时反映了社会的现实和人生的沧桑,具有深刻的思想内涵和艺术感染力。

人生得意须尽欢,莫使金樽空对月
2.李白的《将进酒》,豪放洒脱的背后,难道不是对人生无奈的一种旷达抗争?
君不见,黄河之水天上来,奔流到海不复回。
君不见,高堂明镜悲白发,朝如青丝暮成雪。
人生得意须尽欢,莫使金樽空对月。
天生我材必有用,千金散尽还复来。
烹羊宰牛且为乐,会须一饮三百杯。
岑夫子,丹丘生,将进酒,杯莫停。
与君歌一曲,请君为我倾耳听。
钟鼓馔玉不足贵,但愿长醉不复醒。
古来圣贤皆寂寞,惟有饮者留其名。
陈王昔时宴平乐,斗酒十千恣欢谑。
主人何为言少钱,径须沽取对君酌。
五花马,千金裘,呼儿将出换美酒,与尔同销万古愁。
这首诗是李白的代表作之一,充满了豪放洒脱的气概。开篇以两个“君不见”领起,如黄河之水奔腾而来,气势磅礴,“黄河之水天上来,奔流到海不复回”,以黄河水的一去不返比喻时光的流逝;“高堂明镜悲白发,朝如青丝暮成雪”,则进一步强调了人生的短暂。接着,诗人提出了“人生得意须尽欢,莫使金樽空对月”的人生态度,虽然看似消极,但实际上是对人生的一种旷达和超脱。“天生我材必有用,千金散尽还复来”,这句诗体现了李白的自信和豪迈,相信自己的才华终会得到施展。
诗中还描写了与友人饮酒作乐的场景,“岑夫子,丹丘生,将进酒,杯莫停”,情感真挚热烈。“钟鼓馔玉不足贵,但愿长醉不复醒”,表达了对权贵的蔑视和对自由生活的向往。整首诗情感跌宕起伏,时而豪放,时而深沉,语言奔放不羁,充满了浪漫主义色彩,展现了李白独特的个性和艺术风格,是唐诗中的经典之作。

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
1.杜甫的《登高》,被誉为“七律之冠”,又有哪一首七律能在思想与艺术上与之相媲美呢?
风急天高猿啸哀,渚清沙白鸟飞回。
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
万里悲秋常作客,百年多病独登台。
艰难苦恨繁霜鬓,潦倒新停浊酒杯。
这首诗被誉为“七律之冠”。首联“风急天高猿啸哀,渚清沙白鸟飞回”,描绘了一幅凄凉的秋景图,风急天高,猿猴哀鸣,渚清沙白,鸟儿在空中盘旋。这两句诗通过对多种景物的描写,营造出一种雄浑、壮阔而又凄凉的氛围。颔联“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境界更为开阔,无边无际的落叶萧萧而下,不尽的长江滚滚东流,不仅写出了秋天的萧瑟,更传达出一种时光流逝、人生短暂的感慨。
颈联“万里悲秋常作客,百年多病独登台”,将个人的身世遭遇与眼前的秋景相结合,诗人常年漂泊在外,远离家乡,又身患疾病,在这凄凉的秋天独自登上高台,心中的悲苦可想而知。“万里”“百年”从空间和时间两个维度,强调了诗人的孤独和困苦。尾联“艰难苦恨繁霜鬓,潦倒新停浊酒杯”,进一步抒发了诗人的忧国忧民之情和自己的身世之悲,生活的艰难和痛苦使他的头发变得花白,而如今又因病戒酒,心中的愁绪更加难以排遣。
整首诗格律严谨,对仗工整,情景交融,情感深沉而复杂,既有对自然景色的描绘,又有对人生的深刻思考,体现了杜甫诗歌“沉郁顿挫”的风格,无论是思想内涵还是艺术技巧,都达到了极高的水平,堪称唐诗中的巅峰之作。
唐诗中的这些以人物为主题的作品,每一首都有着独特的魅力和价值。它们或从爱情、友情入手,或从人生际遇、历史兴衰着眼,展现了唐代社会的百态和人性的多样。在品味这些诗歌的过程中,我们仿佛穿越时空,与古人对话,感受他们的喜怒哀乐,领略唐诗的无穷魅力。

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