之前一个老师说,要想给学生一瓶水,老师自己要有一桶水。换言之,一个老师要有足够的知识容量,才能更好地传递给学生,帮助学生在知识的海洋遨游。
但是今天,当学生每个人都有很多的手段来获取知识的时候,老师的那一桶水已经不够用了,而应该变成一个源源不断、有新知识融入的小河,才能持续不断的带给学生新鲜感,带给学生满足感。

而这一现象,1000多年前的诗句就得到了完美的认证:问渠哪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
真正的人间清醒,从来都不是固守的一潭死水,而是让思维永远奔流在追寻真理的道路上。
人心如果封闭,就会像一个池塘,即便是最初他是可以望得见的天地间一切的,但是却终究因为静止而变得腐臭。
有道是流水不腐,户枢不蠹:只有接入活水的河道,才能在流动当中永葆清澈。

中国古人向来追求格物致知,一直在追寻人世间的大道真理,但是他们也告诉我们:真理从来都不在经卷的字里行间当中,而在于不断叩问、不断思考,不断更新的认知的迭代当中。
尤其在今天这个知识爆炸的年代,停止自我更新的头脑终将滋生偏见。
我们看无论长江黄河,本有万里;无论江河湖海,形态万千,但是他们都承载着同一个源头。有点像道家的思想: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
长江黄河所有水流的源头,虽然微小,但却是总有一股活水。这活水赋予了江河湖海以独特的生命,这活水赋予了人世间真正的智慧。

今天的精神内耗似乎每一个人身上都有,但是在实践当中完全可以靠这两句诗拒绝精神内耗。
当我们的心如同那一块方塘,不断的在更新,当我们的认识就如同源源不断注入活水一般专注的时候,心里面所有的焦虑,所有的精神内耗,自我怀疑的所有的杂音都将会消散。
那些让你焦虑的,其实正在等待着那一股活水。去读书,去运动,去思考,你终将迎来不一样的人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