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991年的杭州城,派出所里,黄国华警官的审讯本子上,又多了一起普通的麻醉抢劫案。
三个名字潦草地写在纸上——徐骊和两个同伙。
老黄怎么也没想到,这个看似寻常的案子,会成为他往后三十年都挥之不去的梦魇。
警察与犯人的初次相遇那天,黄国华正在整理一堆案件文件。
这一天的气氛和往常并无二致,派出所的民警们也在各自忙碌着。

黄国华并未意识到,他即将遇到的这名女嫌疑人,将在他的一生中刻下无法抹去的印记。
徐骊,一个外表普通的女子,穿着简单的黑色大衣,手铐和脚镣的沉重束缚使她的身影显得更加瘦弱。
黄国华初见她时,只觉得她和许多麻醉抢劫案件中的嫌疑人并无太大不同。
她低头坐在审讯室的椅子上,双手紧握着裤子上的褶皱,眼神空洞而迷茫。
黄国华深吸一口气,调整了一下情绪,准备开始常规的审问。

"你叫什么名字?" 他开始了常规的提问。
"徐骊。" 她的声音低沉。
接下来的询问也都很简单,主要围绕麻醉抢劫案件展开,黄国华习惯性地想了解案情的细节。
徐骊逐渐开始配合,回答着案件中的具体事宜,她的声音逐渐清晰,带着些许颤抖,但也似乎是在释放自己内心的一些负担。
黄国华注意到她每次回答时,都会不自觉地低下头,像是在回避什么不愿提及的记忆。

审问的气氛似乎进入了一个循环,徐骊对麻醉抢劫的细节坦白无遗,而黄国华则在心里默默评估她的罪行。
正常的审讯应该没有问题——然而,出乎意料的事情发生了。
“黄警官,我还有件事要告诉你。” 徐骊突然抬起头,声音低得几乎可以忽视。
“我杀了二十多个人,如果我把这个案子说出来,我肯定是死,你肯定是立大功。”
她的语气没有过多的情绪波动,仿佛在说一件再普通不过的事。

黄国华愣了一下。
二十多条人命?这简直超出了他想象的范围。
在这个案件中,徐骊原本只不过是一个麻醉抢劫的嫌疑人,没想到她竟然在背后隐藏着如此可怕的真相。
他的心跳不由得加速,忍不住盯着她的眼睛,想从中看出更多的东西。
"你说的是真的?" 黄国华的声音有些不自觉地提高了些许。

徐骊看着他,眼神复杂。
她没有立刻回答,而是低下了头,似乎在内心进行挣扎。
片刻后,她才缓缓开口,声音带着些许的哽咽:“我知道你不相信,但是我说的都是真的。那时候,我被逼得走投无路。”
她讲述起自己的故事,声音逐渐变得哽咽而颤抖。
原来,徐骊并非一个天生的罪犯。

她是一个来自齐齐哈尔的普通女子,曾有一个平凡而幸福的家庭。
在被丈夫家暴争吵后,徐骊离开了家,却不料落入了贾汶戈这个恶魔手里。
她被贾汶戈诱骗至讷河,在那座恐怖的地窖里,她亲眼见到了无数死去的无辜灵魂,也目睹了自己从一个受害者变成了共犯的全过程。
每一次犯罪,她都在恐惧中度过,贾汶戈的威胁让她无法反抗。
“他威胁我,如果不配合,就会杀了我的儿子。为了我三岁的儿子,我只能屈服。

”徐骊的语气渐渐带着无奈与痛苦,“我开始诱骗男人,带他们到贾家,然后他们会被杀掉、劫财。
每一次,我都好像在死了几次一样,渐渐地,我也变得冷血,我没办法再停止。”
黄国华的心中五味杂陈,心底升起一股复杂的情绪。
他是警察,必须保持冷静和理智,但此刻,他听到的却是一个受害人如何在无奈中堕入深渊的故事。

他深吸一口气,目光没有离开徐骊,尽管她的罪行骇人听闻,但黄国华还是感到了一丝从未有过的同情。
徐骊停顿了一下,像是准备继续说下去,但她的眼中显露出一丝难以言说的情绪。
“如果你愿意帮我,帮我揭发他们,我能保证你立大功。但我有两个要求。一个是让我在死前见一见我的儿子,另一个是,枪毙的时候,我希望不要被五花大绑。”
她的眼中闪过一丝恳求,那一瞬间,黄国华仿佛看到了一名母亲内心的脆弱与无助。

这些要求简单却又充满了无奈,黄国华低下了头,心中翻江倒海。
作为一名警察,他知道自己该如何回应,但作为一个人,他又怎能忽视她眼中的绝望?
内心挣扎他身为一名刑警,日复一日地接触着犯罪、暴力和法律。
他曾经以为,自己能够毫不动摇地站在正义的立场上,审判每一个犯人。
当他面对徐骊时,他突然发现自己陷入了一场深深的内心挣扎。

审讯的过程中,黄国华开始逐渐意识到,徐骊并非天生的恶人。
她的罪行虽然不可否认,但她的过去,尤其是那些痛苦的经历,又让他对她产生了复杂的同情。
徐骊从小生活在困苦的环境中,父母早逝,家中几乎没有任何支持,生活的重担全压在她肩上。
徐骊讲述她与贾汶戈的关系时,黄国华的心情变得越发沉重。

她所描述的贾汶戈,冷酷、狡猾且极具操控力,贾汶戈不仅用暴力威胁她,还巧妙地利用她的母爱与求生欲,迫使她走上了犯罪的道路。
黄国华意识到,徐骊的犯罪,背后并非单纯的恶意,而是被逼迫的无奈与绝望。
她并非主动选择成为罪犯,而是在无数的威胁与恐惧中丧失了自我。
她的善良与母爱,被恶人无情地利用,最终将她推向了深渊。
在这个案件中,他看到的并不是一个单纯的罪犯,而是一个被命运推入绝境的女人。

她的罪行固然无法逃避,但她的悔恨与挣扎又让人难以不为之动容。
不久后,黄国华做出了一个艰难的决定。
他决定亲自将徐骊的案件上报给更高层的领导,虽然他知道,这个案件的结果几乎是注定的——徐骊最终将被判处死刑。
但他内心深处,依然希望有一种方式,能够为她带来一点点救赎,哪怕是微不足道的。
黄国华的光头黄国华的内心自那场审讯之后,就始终没有安宁过。

徐骊的脸,那个曾在审讯室里低头不语的女人,那个背负着深重罪行却又充满悔恨的女人,却像一道永远无法愈合的伤口,深深刺痛着他的内心。
“我希望见见我的儿子。
黄国华总觉得,总忍不住想:要是当年自己再坚持一下,会不会有转机?明明知道她也是被逼上绝路的可怜人,怎么就救不下来呢?
自从徐骊走后,他就有了剃头的习惯。

每周五雷打不动要去理发店,非得让推子贴着头皮走一遍才踏实。
他觉得,这一头青丝,就该给那个再也没机会留长发的女人陪葬。
2012年,黄国华做出了提前退休的决定。
退休后,黄国华并没有完全离开社会。
他开始去各大学校做讲座,告诉学生们,法律的公正固然重要,但人性更值得我们去尊重。

每一个案件背后,都有一个鲜活的生命,而这个生命的背后,也许有我们未曾了解的苦痛与无奈。
他希望,自己的经历能够让年轻一代的警察在面对案件时,能够更加全面地思考,懂得在执法的同时,也能去体恤每一个个体的命运。
【免责声明】:文章描述过程、图片都来源于网络,为提高可读性,细节可能存在润色,文中部分观点仅为个人看法,请理性阅读!如涉及版权或者人物侵权问题,请及时联系我们,我们将第一时间删除内容!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