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到画中山水,好像感受到春风拂面

凝萨 2025-03-25 04:40:02

赏画,又叫读画。从这个叫法就能看出来,倘若仅仅用眼睛观察很难全面理解画作的好坏。正确的流程应该是先看,再思考,同时充分发挥想象力与画家感同身受。比如,欣赏这幅樊圻画的《山水册》有没有感觉到清新优雅,静谧之中似有春风吹拂,让人感觉既温暖又舒服。樊圻是清初金陵画派名家,他和龚贤齐名。从风格看,樊圻用笔细腻工整,构图具有写生特点。他善用颜色提升作品意境,哪怕创作册页也力求做到随类敷染。

从元代开始,水墨山水成为主流画风,敷染颜色的画作越来越少。最终只剩下了青绿、浅绛设色。水墨山水画好了的确具有高级美,让画面景色显得更加纯粹,突出山水的自然神貌。不过,艺术创作不能只有一种风格,多样性才能保持画坛繁荣。

樊圻 山水册

樊圻画的《山水册》既不是标准的青绿山水,也不是标准的浅绛山水,而是融合两种设色技巧。他描绘金陵城外农庄景色,在色彩的辅助下让画面显得生动鲜活。他在石青、石绿、赭石等色彩中都调入了淡墨,让画面看上去相当雅致。他自己调色追求天然美感,用了淡墨之后画面有了平和清润韵味。

这幅画的构图很有意思,前景很高,远景更高,中景是河岸平缓地带。如果俯视,应该是“凹”字形。这样的构图很少出现在传统山水画中。古人利用三远法画全景,利用变化视角实现空间由近及远过渡。像这种中景低于前景、远景很容易被完全遮挡。樊圻很聪明,在原本可以留白的位置补上中景。很明显,这样的构图源于日常写生积累。

樊圻 山水册 局部

中景处用笔虚实结合,岸汀地带逐渐过渡为平地。哪怕中景只是局部,发挥想象力就能补足。藏与露、虚与实、开与合,一组对比关系让空间显得深远。农庄后面用笔用色更加虚淡,与远景形成平缓延伸的感觉。

由于用到了色彩,樊圻画山石古树的时候,减少了皴笔,强调点、染的重要性。画山石常用的方法有勾、皴、点、擦、染等。从排列顺序就能看出来,染在各种技法中貌似不重要。事实上,画山水尤其是画清润、苍润、明润等各种效果,必须要染。

​樊圻 山水册 局部

运用分染、晕染之后,山水的气质发生了变化。如果把山水比喻成一位秀美温柔的女子,那么樊圻画的是淡妆修饰的美女。如果看不懂画中山水,就把山水景色想象成清丽美女。是不是马上就理解了樊圻在染色方面的独到之处。

让人觉得春风拂面,是因为樊圻把山水画出来精神气质。哪怕樊圻没有故意表现有风袭来,依然可以达到这种效果。画家传递感受,挖掘山水精神。面对这样的山水画,要反复读、深入读,与画家建立精神上的共鸣。

​樊圻 山水册 局部

樊圻画《山水册》成功之处在于他描绘自己熟悉的景色、反复观察的景色。他与山水建立了深厚感情,有真情才能画出真情。读懂了他在创作中的独到之处,就会记住这位画家叫樊圻。

1 阅读:35
评论列表
猜你喜欢

凝萨

简介: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