谁谓伤心画不成,画人心逐世人情。君看六幅南朝事,老木寒云满故城。
金陵是一座古城,历史可以上溯到春秋战国时期。据考证,公元前333年,楚威王在石头城临近长江、高山的地方修建金陵邑。到了三国时期吴王孙权在金陵建都,此后东晋、南北朝时期宋齐梁陈都在此建都。于是金陵就有了六朝古都的称号,成为江南地区繁华富饶之地。

金陵的位置有点特殊,位于长江三角洲的西部,有长江天堑守护,有连绵高山可以作为屏障。在古代金陵具有重要的战略意义,一旦占据金陵基本上可以掌控长江以南地区了。故此金陵成了兵家必争之地,怪不得六个朝代的皇帝都要把都城设立在金陵了。

唐末有位叫韦庄的诗人,看到描绘金陵历史往事的六幅画卷,有感而发赋诗一首名为《金陵图》。韦庄看到的画已经失传,只能通过他的诗句了解画面内容了。韦庄是文人,不是画家。六幅画卷打动他的不是笔墨技巧,而是主题意旨。想一下就知道了,韦庄看到的六幅画正好完整描绘了六朝古都的历史。名为《金陵图》,实际上包含了作者对历史的思考,抒发吊古怀今的目的。

唐朝末年社会矛盾激化,很多有识之士以史为鉴希望让世人警醒。藩镇割据、宦官专权、朋党之争击垮了王朝运势。政治腐败,民不聊生,爆发了大规模农民起义。唐宣宗大中年间,裘甫在浙东起义。唐懿宗咸通年间,庞勋在桂州起义。唐僖宗乾符年间,王仙芝在山东起义,紧接着黄巢响应王仙芝起义。天下一片大乱,韦庄看到《金陵图》,心中泛起波澜。

韦庄说,谁说画家无法画出六朝古都的历史往事?只要画家不肯迎合达官显贵,就能画出反映历史观、揭露王朝兴衰秘密的作品。请看这六幅描绘六朝历史的金陵图,枯树遍地,寒云笼罩整座城池。他就差说出,大唐即将覆灭,已经预感到历史又要翻开新的一页。

定都金陵的六个朝代已经成为历史往事,还有粉饰太平的人不愿意相信历史往事将会重演。韦庄不会遮掩,既然他看到了作为江南繁华之地的金陵已经衰败,他就要表达出自己的态度。面对危机四伏的大环境,韦庄提起笔来说出忧虑。往昔的六个朝代,有两个特点。其一,王朝寿命很短;其二,王朝覆灭之际皇帝出城投降。韦庄不希望历史悲剧出现在眼前,但是他又能做些什么呢?他不断提醒警示,那些沉迷享受的人还是装聋作哑。

韦庄伤心无奈,以“老木寒云”结束整首诗。这未必是画中描绘的景色,应该是他预见唐朝覆灭时的画面。他的忧虑已经跃然纸上,遗憾的是无法阻挡历史车轮滚滚向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