两幅诗意图,画中果然有诗

凝萨 2025-03-23 04:42:55

如果让你找出这两幅山水画有什么相似之处,估计会一头雾水。风格不同,技法不同,描绘的景色不同,创作者也不是同一位画家,根本没有相似之处啊!仔细看画中题字,就会恍然大悟,原来这两幅画都是诗意图。顾名思义,诗意图就是根据诗句创作的画,可以丰富作品的表现力,提升作品意境。

郑午昌绘《太白诗意图》,以唐代大诗人李白青年时的作品为题进行创作。《寻雍尊师隐居》描写了李白山中寻找雍尊师,哪怕有深山幽谷阻挡,以及沿途壮美瑰丽景色吸引,也没影响到李白的执着寻觅。遗憾的是,最终李白独自走下烟云缭绕的大山。诗中名句“拨云寻古道,倚石听流泉”,终于有了具象画面。

郑午昌 太白诗意图

画诗意图,要留意诗中关于景物描写的部分,然后再揣摩诗人的情感思想。好的诗意图能够让人品出诗中韵味。郑午昌在构图上运用截景式,从山腰处开始构建画面。为了表现山势雄伟,中景最高峰截去了顶峰。这种立轴作品,往往描绘全景从水岸沙汀或者平缓地带画起,画中依次出现前景、中景、远景。不同空间的景物都是完整的,让构图显得均衡稳定。

为了表现诗的情境与意境,郑午昌从构图入手,利用截景产生视觉冲击,一下子把欣赏者带入到李白创造的诗意空间。然后他再运用对比、开合、浓淡、干湿,表现山水的形貌气质。画中有“寻古道”,也有“听泉声”,还有群峰摩天。这样神奇瑰丽的山水,才能让雍尊师有了隐居于此的兴致。可以看出,郑午昌在画的时候,始终考虑视觉效果与诗意的关系。

郑午昌 太白诗意图 局部

挺拔的群山景色,飞瀑流云增添韵味,视觉效果出色,画中山水显得清幽、静美。这就是诗意,有了画面诠释很容易就能理解李白寻访山中隐士的情感变化。郑午昌用画“翻译”李白作品,从手法看有点儿类似于“直译”。

石涛是画家,偶尔也会写诗抒发情感。“隔岸桃花迷野寺,乱帆争卷夕阳来”,出自石涛的题画诗。傅抱石很喜欢石涛的画风,“搜尽奇峰打草稿”对他的创作产生了很大影响。为了表达对石涛的敬意,他自号“抱石斋主人”。

傅抱石 石涛诗意图

画面水墨淋漓,还融合了色彩,看上去十分生动。同时在空间布局上和传统山水画有很大不同。选取俯视角度,尽可能让画面显得更加完整。江水肆意奔流,扬帆起航穿过峡江,滚滚浪花似乎在推着船只前行。

用笔自由,构图巧妙,画出广阔壮美的韵味。你细品,这就是“乱帆争卷”的景色。当你不知道如何理解这四个字的时候,看画就行了。当水墨与色彩融合,空间层次产生了自然过渡的效果。石涛在诗中蕴藏着感动与激情,这些情感特征也被傅抱石表现出来。

傅抱石 石涛诗意图 局部

古人说,诗中有画,画中有诗。看过这两幅诗意图,就知道古人没骗人。的确在画中读到了诗,品味出诗的意境。

0 阅读:0

凝萨

简介: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