仿董其昌山水怎么画,跟他学行不行

凝萨 2025-03-24 04:34:56

明末董其昌画过一幅《鹤林春社图》,清代画家方士庶为了学习前辈技法,临摹了这幅作品。现在看到的《鹤林春社图》就是仿作,描绘了江南山水的清丽恬淡。清代有很多画家崇拜董其昌,临仿他的画作学习体会文人画技法。之所以仿董其昌有两个原因,清初皇帝很喜欢董其昌书画,他的知名度颇高。并且董其昌总结整理了文人画理论,为了理解他的观点当然要进行临仿了。

客观讲,董其昌在书法上的成就更高,他画的山水不如元四家意境深远,也不如宋代画家技法扎实。董其昌的精品山水画,大多和仿古有关,尤其是临仿黄公望、倪瓒的作品,远胜于他的创作。可以从方士庶的临本《鹤林春社图》推测,董其昌的原作仿倪瓒风格创作而成。

方士庶 鹤林春社图

也就是说,方士庶想要画好《鹤林春社图》不仅要掌握董其昌的技法,还要学习倪瓒的风格特征。如果方士庶可以完美临仿倪瓒山水,他画《鹤林春社图》会比董其昌更出色。估计有人已经品出来这句话的隐藏含义了,方士庶并没有体现出他对元人笔意的理解。反而因刻画过于谨慎,让这幅画显得不够自然生动。

方士庶作为一位画坛名家,没有必要进行复制式的临仿,他完全可以进行意临。他太崇拜董其昌了,不敢进行变化调整,让画面笔墨构图显得颇为拘谨。尤其是画中的树石,以染代替皴擦看上不够立体。

方士庶 鹤林春社图 局部

董其昌画山水带有很强的自娱感觉,他想要不讨好任何人,只为遣兴抒怀。临仿董其昌的作品,也要带出这个特点。很明显,方士庶很清楚这一点,不过缺少了笔墨上的精致感,造成整幅画显得平淡。从理解到掌握,有很长一段路要走,这段路就叫做学习积累。

方士庶在运用线条上的造诣达不到董其昌的高度,临仿董其昌的作品很吃亏。笔墨不过关,哪怕有精妙想法也无法体现。看前景的几棵树就能感受到,针叶、混点、夹叶涵盖了好几种画树法,结果还是孤单单的感觉。既没有在空间上产生自然过渡,也没有增加深远意境。突兀出现的文人、仙鹤显得画蛇添足。

​方士庶 鹤林春社图 局部

构图上也存在一些问题,为了增加构图的复杂性在中景处添加一块坡石。好好的三段式构图被打乱,换而言之裁掉画面上方三分之一,构图会显得更完整。自娱并不是违背创作规律,想怎么画就怎么画。艺术创作需要遵循一些规律,直抒胸臆也不是违背艺术规律的理由。

仿董其昌山水应该从两方面入手,先提高笔墨能力、提高线条质量,再大量临摹元人山水尤其是倪瓒的作品。有了这些积累,画董其昌山水会觉得顺手很多。方士庶被董其昌倡导的自娱束缚住了,失去挑战名家前辈的勇气。

​方士庶 鹤林春社图 局部

说了一些方士庶《鹤林春社图》的不足,欣赏这幅画还有意义吗?当然有意义了,如果不欣赏,也就无法深刻理解董其昌的笔墨功夫与风格特点了。

0 阅读:20

凝萨

简介: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