影视评论《荒野机器人》:一段关乎爱的心灵奇旅

拖鞋哥MFA考研 2024-11-02 18:29:28

《荒野机器人》

一段关乎爱的心灵奇旅

由美国梦工厂出品的全新动画电影《荒野机器人》(The Wild Robot)于9月20日在中国大陆上映,获得了不俗的评价,在豆瓣上的评分高达8.1分。

该片依旧延续着梦工厂“合家欢”“笑中带泪”的定位,讲述了一个被台风卷到一座岛上的机器人和当地的野生动物们建立起深刻的情感关系的故事。与梦工厂出品的《怪物史莱克》《功夫熊猫》《驯龙高手》等动画电影不同,《荒野机器人》的画风更偏唯美,所讲述的故事也更加贴近于人类的近未来生活。

PART 01

科幻家庭

《荒野机器人》看上去是一个冒险故事,故事的主人公不是人类而是一个机器人,但是其故事构成依旧以“人类情感”为推动力,其价值设定依旧没能跳脱出美国核心家庭价值观,影片的类型也是科幻电影和家庭电影的杂糅。

具体而言,在叙事结构层面,影片采取了古典叙事法则,利用“故事开端—发展—冲突—解决—结局”的框架讲述了整个故事。影片中架空了一座小岛,让流落荒岛的机器人在前半段能够和环境独处,不受外界干扰。在面对陌生的环境时,机器人的程序要求和生存状态产生了矛盾,它不得不向野生动物们寻求“指令”,来进行下一步的动作,不然就得返回出场地,呼叫人类的救援。

(左右滑动图片)

故事的发展来源于一次意外,机器人撞毁了灰雁一家,但却把唯一幸存下来的蛋孵化了出来,小灰雁从此把机器人认作“母亲”。故事有了情感的推动力,机器人接收到了要教会小灰雁吃饭、游泳和飞翔的任务,在这个过程中和护理、灰雁等动物产生了情感的连接,并在人类到来之时爆发了冲突。冲突的解决自然是英雄主义式的牺牲情节,机器人为了保护自己一手带大的小灰雁,选择和人类抗争到底,最终为了岛上动物的安全同样选择自己回到人类的掌控之下。

故事引出的问题即是“机器人如果拥有了人类的情感该怎么办”?影片的解决方法是用这样近未来的科幻设定的外壳包裹住了传统的核心价值观。虽然机器人不是人类,但是它在养育小灰雁的过程中尽到了母亲的责任,并且由此生发出了“母性”和“爱”,家庭的叙事在后半段明显地要强过科幻叙事。因而,从“科幻+类型”的角度来看,《荒野机器人》在故事讲述层面依然没能跳脱出家庭价值观的核心表达,但是却以近未来的科幻设定为该议题带来了新鲜的伦理话题。

PART 02

爱与母性

在《荒野机器人》当中,机器人所面临的艰难抉择就是在自己已经被设定好的程序和自己生发出来的情感之间怎样选择。影片由此将人类社会中的关乎“爱”和“母性”的议题嫁接到了机器人的伦理话题之上。

在影片中,小灰雁从小被机器人养大,而机器人被其他的灰雁视为怪物,小灰雁也因此被视为被怪物养大的怪胎。小灰雁的行为举止都和“母亲”相似,它会模仿程序启动的行为,也会在机器人的教导下做出一些不符合它天性的动作。从这一点来看,程序和情感之间的矛盾并不仅仅体现在机器人身上,也体现在小灰雁身上。小灰雁所面对的是自己的族群和自己的“母亲”之间的艰难抉择。它对机器人有着“爱”的情感,但它同时也需要融入自己的族群生活,和其他灰雁一起去迁徙。

这让人联想起“狼孩”的故事,或者可以说,《荒野机器人》将“狼孩”的故事革新了,并做出了当代的表达。但是它们的内核其实本质上是一样的,都是关于社会、人类、情感、族群等话题的探讨,并且都表示了对情感的歌颂和赞扬。

PART 03

情感价值

《荒野机器人》在情感表达之外还有一层更加隐秘的含义,就是跨物种情感的交流和互动。身为机器人本来不应该有情感体验和“心灵”的,但是在流落荒岛之后,机器人在学习了动物语言、和动物的交流互动中开始产生了情感反应。这将一个冒险之旅转变为了一个“心灵奇旅”。

在机器人和小灰雁的关系之中,情感价值的张扬跨越了物种的界限,如同哈拉维对“赛博格”的畅想,人类可以依靠着媒介和技术来拓展自己的感觉器官,那么,机器也可以和人类的心灵相结合,成为一种不同的“赛博格”。

在这个层面上,《荒野机器人》站在去人类中心主义的立场上,宣扬了机器也能产生情感这个主张,表达了对情感价值的肯定。同时,也给观众留下了畅想——在近未来的社会,机器和人的关系究竟会变成什么样?

0 阅读: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