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内容均引用权威资料结合个人观点进行撰写,文末已标注文献来源,请知悉。
在阅读此文之前,麻烦您点击一下“关注”,既方便您进行讨论与分享,又给您带来不一样的参与感,感谢您的支持!
引言
陈毅和粟裕,是在革命战争中一对著名的搭档,在近代史上留下“粟不离陈,陈不离粟”的美谈。
两人正式的亲密合作,是在1946年解放战争前夕开始的。1946年10月,陈毅在向中央发出的一封电报中写道:
“建议华野、三野统一指挥,在军事上多由粟下决心。”(《粟裕回忆录》第407页)。
如此一来,三野形成了陈毅负责政工,粟裕负责指挥的格局。在解放战争期间,三野剿灭的国民党军队高达245万,占据解放战争歼敌总数的30%。
粟裕用自己杰出的军事才华证明了:陈毅和党中央并没有看错人。
但是,在解放战争期间立下汗马功劳的粟裕,职务地位却长期在陈毅之下。
即便是在陈毅于1948年5月调往中原局,即将离任,粟裕有望升任华野司令员时,粟裕都在竭力向中央挽留陈毅——
“华野离不开陈老总!”
究竟是什么原因,使粟裕始终不愿意顶替陈毅的职务,坚持让陈毅做自己的上级呢?
陈毅对粟裕的知遇之恩解放战争期间,粟裕凭借歼敌百万的战果,以后生之辈的身份能够位列开国大将之首。但是,无论何时何地,粟裕始终都未曾忘却陈毅对自己的知遇之恩。
陈、粟两人在南昌起义时,就已投身革命。但论资历,陈毅还是略胜一筹。南昌起义爆发时,粟裕是警卫班的班长,陈毅则担任警卫团的指导员。
当时的两人还素不相识,陈毅真正开始关注起粟裕,是在1931年第一次反围剿作战期间。
1931年,蒋介石令张辉瓒任“清乡委员会主任”,率10万大军兵临中央苏区。毛主席下令林彪、粟裕等人与敌巧妙周旋,最终将国民党引入红军的天罗地网。
在经过激烈的战斗后,粟裕从乱军中揪出本要逃跑的张辉瓒,这一年粟裕仅有23岁。
得知麾下的粟裕年纪轻轻,便立下奇功后,陈毅感慨道:“这个娃娃不简单!”
但是,陈、粟两人之间过命的交情,是在抗战时期缔结下的。
1939年,面对国民党、日寇的双重保卫,新四军成立江南指挥部,制定“向北发展,向南巩固”的方针。
虽然陈毅在当时担任江南指挥部总指挥的职务,但他十分尊重粟裕的意见,在谈到新四军的未来发展时,陈毅曾对粟裕说道:
“我完全信任你的能力,军事上还是主要你来指挥,我给你权力!”
陈毅的豁达大度,令粟裕十分感动。
事实证明,粟裕并没有辜负陈毅和党中央的厚望。1940年10月,粟裕在黄桥战役中崭露头角,歼敌万余人,为新四军抗日革命根据地向华中发展开辟了有利条件。
到1946年解放战争爆发前夕,屡立战功的粟裕已被中央完全信任,拥有了独当一面的能力。“苏中战役,七战七捷”,就是粟裕在那一年写下的军事神话。
毛主席得知粟裕的战报后,十分高兴,号召“全军向粟裕同志学习”。
与此同时,陈毅那边的日子似乎却并不好过——在1946年8月的泗县战役中,陈毅指挥的山东野战军因连绵阴雨和兵力不足而作战失利。
此战让山东野战军付出了7000余人的伤亡,一时间基层对陈毅的指挥颇有微词,就连陈毅本人也一度因泗县战役的失利感到沮丧,在给中央的电报中写道:
“我还是继续负责政治工作比较好。”
得到陈毅发来电报的毛主席,深知“胜败乃兵家常事”的道理。经过一番深思熟虑后,毛主席决定让昔日里的陈、粟搭档再度联手。
在回复给陈毅的电报中,毛主席写道:
“在陈领导下,大政方针共同决定,战役指挥交粟负责。”
毛主席的一封电报,促成了解放战争期间陈粟这对神仙搭档的诞生。全权负责指挥的粟裕,得以在前线大展拳脚,并且很快在一年之后就打出了孟良崮歼敌3万的漂亮战绩。
粟裕自己也深知,他能够在沙场屡立战功,与陈毅的推荐有着密不可分的联系。在粟裕的心中,陈毅不仅是令他尊重的上级,更是对自己有知遇之恩的“伯乐”。
擅长做政工的陈毅,给粟裕省去了多少麻烦虽然陈毅自己多次调侃,他的带兵打仗的本事是“半道出家”,做政治工作才是他的本行。但是,这并不意味着政治工作对军事来说并不重要。
恰恰相反,粟裕之所以能够率领华野百万大军攻无不克,战无不胜,主要是因为陈毅在大后方的苦心经营。
1947年3月,华中、山东两大野战军合并为华东野战军后,需要重整部队的指挥系统和人心士气,仅在这一点上,陈毅就下了不少的功夫。
由于华中的战士们主要来自江浙沪,山东野战军的战士们主要来自华北地区,一南一北两大野战军合并,难免会出现语言不通、水土不服的情况。
更有一些初次并入华东野战军的战士,最初还保留着“山头主义”的陋习,缴获到什么军需物资,都先记着往自家军队的兜里塞。
陈毅在发现这些问题后,先是推出《华东野战军整军方案》,将此前华中、山东两套指挥系统,统一变成自上而下的指挥,解决了部队各自为战的问题。
后来,陈毅又颁布《关于一切缴获上交统一处理的命令》,严格各支部队缴获归公的军事纪律。在会议中,陈毅多次发言告诫基层官兵:山头主义危害革命视野,要不得!
在陈毅的不懈努力下,此前语言不通的南北方军队,到孟良崮战役爆发的前夕,已经凝成了一股绳,成为能与国民党五大王牌主力相抗衡的存在。
对于一些不服命令的“刺儿头”,陈毅也会亲自出马,帮助粟裕解决指挥问题。
譬如,在孟良崮战役期间,许世友因为担心伤亡过大,拒绝粟裕对第九纵队的部署,陈毅得知后立即怒气冲冲地给许世友打过去了电话:
“粟司令的意见,就是我的意见,我不准许你们再讨价还价!”
陈毅凭借着自己的老资历,帮助粟裕树立起了指挥一支劲旅的威望。倘若没有陈毅,粟裕恐怕自己都难以想象,他究竟在统一指挥问题上还要面临怎样的困难。
一辞一让,留下美谈1948年淮海战役爆发前夕,全国的解放战争局势发生了新的变化。考虑到华中、华东一盘棋,中央决定将陈毅从华东野战军中调到中原局,由粟裕担任华东野战军司令员职务。
粟裕得知自己即将顶替陈毅的消息后,立即给中央发报,说道:“华野离不开陈老总!”
经过多年的出生入死,陈粟两人已经成为形影不离的搭档,彼此间的情谊早已超越简单的同事关系。
考虑到陈毅确实在华野中发挥的团结作用,中央才决定由粟裕执行代司令员一职,陈毅继续在华野挂职留任。
对于粟裕的挽留,陈毅在得知后感动不已。在后续的淮海战役中,陈毅率领华中局给予前线的粟裕不遗余力的支持。
陈、粟两人之间的情谊,一直延续到了新中国成立后。1955年,解放军即将进行首次授衔,粟裕在得知自己即将被授予元帅军衔,与陈毅平级时,立即委婉拒绝道:
“陈老总是我的老上司,我怎么能和他平级?这个元帅给我当,不合适!”
结语粟裕两次因为陈毅,谢绝了升迁的机会,毛主席无比感慨地说道:
“难得粟裕,两辞司令,一让元帅,这比那些评不上军衔就要哭着跳楼的人强多了!”
最终,毛主席将“第一大将”的位置留给了粟裕,从此留下了“粟裕镇大将”的美谈。
粟裕荣获的大将军衔,既是他个人奋斗的殊荣,也是他与陈毅两人之间友谊的见证!
参考文献:
[1]昆仑策:陈毅粟裕之争究竟是怎么回事?毛主席又如何摆平?
[2]中国军网:战争时期“陈不离粟、粟不离陈”的由来
[3]湖南图书馆:秘书揭秘粟裕与陈毅的真实关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