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4月,千万粉丝网红“小慧君”(刘某慧)因虚构MCN公司老板孙灏羽性骚扰的谣言,被法院终审判赔66万元(含60万损失赔偿及6万诉讼费),其抖音、快手账号遭永久封禁,并需登报公开道歉半年。
这场始于2020年的网络诽谤案,虽以孙灏羽胜诉告终,但其公司倒闭、个人名誉尽毁,维权成本远超赔偿金额。
精心策划“苦情戏”
事情还要从2020年11月,小慧君发布视频哭诉遭老板孙灏羽性骚扰,声称被逼签“霸王条款”,并晒出伪造的抑郁症诊断书和聊天记录。
同公司网红夫妇“老婆爱吃巧乐兹”接力发声,指控公司欺诈。舆论迅速发酵,孙灏羽被全网声讨,公司业务停摆。
孙灏羽举证微信群“血拼赤度”聊天记录显示,小慧君等人为“低成本解约”策划诬陷,姚某杰直言“这次就是奔着解约去的”。
2022年6月,法院认定性骚扰指控纯属虚构,判决小慧君赔偿5万元并道歉,但其拒不执行,继续煽动粉丝。
直至2025年,孙灏羽通过十余场官司才赢得终审判决,但公司已注销,主播集体离职,个人生活被彻底摧毁。小慧君虽被封禁,但66万赔偿远低于孙灏羽的实际损失。
这件事准确说还是造谣成本太低,维权成本太高,小慧君用一句谎言毁掉他人一生,仅赔66万了事;而孙灏羽耗费五年、数百万维权,仍难挽回名誉。法律对网络造谣的惩戒力度,是否足以震慑后来者?
也是流量时代的“狼来了”悲剧,网红为利益消费“性骚扰”议题,伤害真正受害者的发声环境。当舆论被情绪裹挟,理性何在?平台是否该为谣言传播担责?
个人观点:正义不该如此昂贵,孙灏羽的胜利是法律的胜利,却是普通人的悲剧。若维权需以破产为代价,谁还敢对抗“键盘正义”?社会必须提高造谣成本,完善网络实名制与平台追责机制。
【互动】
您认为66万赔偿是否合理?造谣者该承担哪些额外责任?
面对网络谣言,普通人如何避免成为“正义”的帮凶?
平台是否应建立更快的谣言核查与封禁机制?
(本文综合自法院判决及多方报道。)
这其实是在鼓励那些人撒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