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朝御前侍卫都带刀,难道皇帝不怕被侍卫刺杀?

哈密瓜聊历史 2023-05-02 20:38:15

清朝御前侍卫都带刀,难道皇帝不怕被侍卫刺杀?

喜欢看清宫剧的人应该都知道,在那些剧里,皇帝的身后总是跟着一群身穿黄色长袍,腰间挂着长剑的禁卫军,事实上,这些禁卫军在历史上也是如此。可问题是,清朝的禁卫军都是贴身保护皇帝的,而且都是佩剑的,如果他们真的想要行刺皇帝,那简直是易如反掌,难道皇帝就不怕自己的禁卫军行刺吗?那么,清代御林军是怎样挑选出来的,怎样才能保证他们的忠诚呢?

在清朝初期,有一次卫兵试图废黜皇帝,从那以后,卫兵的选拔就变得越来越严格。

清朝的禁卫军体系,早在努尔哈赤时代就已经初步成型,起初,努尔哈赤挑选了四十多个满洲王公贵族作为自己的禁卫军,并且将禁卫军交给了几个心腹大臣,由努尔哈赤统一指挥。

但努尔哈赤在位时,宫中并无专门的御林军,直到清朝太宗皇太极时,御林军才建立起来。皇太极设置御史中丞,以管理御史中丞,使清代御史中丞制度逐步健全。

在努尔哈赤时代,也就是皇太极前期和中期的时候,清廷并不是真正的清廷,而是被称为后金大帝,当时的皇帝被称为大汗,所以清廷的守卫和皇室的守卫都被称为守卫,后来皇太极登基,改名为“大清”,守卫的称呼就变得更加的清晰了,只有皇帝的守卫可以被称为守护者,守护者的守护者可以被称为“守护者”,但是守护者的等级却要低于守护者,这也是为了彰显皇权的体现。

在顺治登基的时候,就有禁卫军勾结皇族,将皇帝废掉,当时努尔哈赤的二儿子,代善,还有他的孙子阿达礼,两人勾结禁卫军,将顺治拥立成了多尔衮。

代善发现了这一点,并没有站在自己的儿子、孙子一边,反而想要大义灭亲,所以他将自己的儿子、孙子揪出来,结果硕讬、阿达礼等人被处死,而那些想要废立顺治的禁军,也被处死,从那以后,清朝在挑选禁军的时候,就变得格外的严格。

顺治继位后,因其幼年时曾有御林军参与废帝事件的亲身体验,因而对御林军的经营非常重视。顺治把满清的禁卫军体系完善了起来,他在皇太极的时候,在禁卫军的基础上,又增加了一个禁卫军,这个禁卫军统领的数量,不能少于两个,而且还需要所有的内卫军都同意,所以他想要增加禁卫军数量,这样才能保证禁卫军之间的平衡。

顺治临死前,将康熙幼子托付给索尼,苏克萨哈,遏必隆,鳌拜,这四个人被称为“四卿”,这四个人被称为四卿。这四个人都是御林军的总管,顺治想要四个人相互牵制,好让自己的儿子康熙在皇位上站稳脚跟。

但索尼死后,鳌拜大权在握,他控制了宫中的禁卫军,康熙要对付鳌拜,便秘密吩咐索尼第三子索额图,召集年轻的布库人,将鳌拜抓了起来,若非如此,康熙要派禁卫军去抓鳌拜,只怕还不成。

康熙在废除了鳌拜以后,也学乖了,首先委任索尼的大儿子噶布喇为御林军的总管,后来他学着鳌拜的样子,对满清的禁林军进行了改进,在禁林军中又设了御林军。

以前皇宫里没有内廷和外廷,所以御林军都是由领侍卫内大臣掌管,后来康熙学着鳌拜的样子,将御林军的职责划分开来,将御林军的职责划分为两个级别,两个级别的御林军,都是由皇帝直接管辖,而不是由内廷管辖。

皇上的贴身护卫和皇上的寝宫护卫,都是由御林军统领的,也就是说,皇宫护卫被分成了两个部分,一个是御林军,一个是负责皇宫内部安全的内侍,另一个则是负责皇宫外围安全和紫禁城外围安全的护卫。如此一来,这两个部门,一内一外,都是由皇帝来掌控,这样的话,就不会有太大的威胁了。

除了将禁卫军首领的权利分散开来,并且有了顺治差点儿被革职的前车之鉴,乾隆皇帝下令,凡是封爵之后,都要进入宫中担任禁卫军一级禁卫军,然后再封爵。在清朝,禁卫军分为一品、二品、三品、青羽军,其中一等禁卫军就是最高级的禁卫军,一般情况下,禁卫军都是拿着匕首的禁卫军,或者是乾清皇宫的禁卫军,也就是说,按照乾隆陛下的规矩,如果有人想要继承公爵以上的爵位,首先要成为他的禁卫军。

要知道,满清的封号,一般都是皇亲国戚或者开国功臣,乾隆陛下选的这些贴身护卫,肯定是跟他有血缘关系的。事实上,从努尔哈赤在位的时候,就有一条规矩,那就是护卫必须是皇亲国戚,因为皇亲国戚和皇亲国戚都是站在皇亲国戚的立场上的,但是乾隆却强调,皇亲国戚和皇亲国戚,都是皇亲国戚。

因此,清朝中后期的御林军,一般都是由皇亲国戚担任,比如康熙的几个孙子,就是乾隆的堂兄。

想想乾隆的近卫军,大部分都是他的表哥表哥,他的表哥表哥们都已经坐实了,他的表哥们暗杀他还有什么用?再说了,就算他们真的杀死了乾隆,他们也登不上皇帝的宝座,反而会被那些野心勃勃的皇亲国戚给灭了。

如果不是因为他们想要登上皇位,那就没有人想要得到更多的好处了,因为他们都是皇族,都是帝国的开创者,他们的性命都系在了皇帝的身上,自然不会因为自己的利益而去刺杀皇帝。

这也是为什么,大清朝在挑选御林军的时候,都是非常严格的,因为御林军都是皇亲国戚,或者是开国功臣,他们和皇帝有着千丝万缕的关系,想要刺杀皇帝,几乎是不可能的。

清廷御林军实行连坐制

清初的时候,侍卫们被皇族收买,参与到废黜皇帝的行动中,这是一种很大的威胁,但是到了世宗雍正时代,他就想出了一个办法,那就是满汉两族的侍卫相互制衡,这就很好的解决了这个问题。

众所周知,康熙末年发生了一场明争暗斗,而雍正也是在明争暗斗中获胜,登上了皇位,到了康熙末年,遏必隆的幼子阿灵阿接任了禁卫军总管的位置,阿灵阿死后,阿尔松阿和阿灵阿都是皇八子胤禩的心腹,所以雍正登基后,很多禁卫军都是胤禩的心腹。

雍正自然不会允许这样的事情发生,所以他一登基,就以各种罪名将阿尔松阿斩杀,并且任命自己最宠爱的十三弟,怡王胤祥为总管,同时也是总管。可以说,胤祥在皇宫里,在外面,在外面,都是由他来掌管的,由此也可以看出,他是多么的受宠。

后来,他也发现了不少皇亲国戚,对自己的皇亲国戚并不是很信任,所以,他也就不信任那些皇亲国戚,所以,他下令,武试的第一名,就是一等,秀才和秀才,就是二等,二甲武试的,就是三等,三甲武试的,就是蓝羽。

所以,从雍正开始,除了八旗之外,其他的汉人都可以参加武科举,成为禁卫军,而雍正之所以这么做,就是因为他想要让满洲贵族的禁卫军来控制他,让他和其他的禁卫军相互制衡。

胤祥在统领禁卫军的时候,还制定了一条律法,那就是当禁卫军对他不利的时候,其他的禁卫军都要去告状,如果没有告状,那所有的禁卫军都要受到惩罚,不但禁卫军要受到惩罚,就算是禁卫军的家人,也要受到惩罚。

胤祥定下的禁卫军连坐的规矩,可以说是非常严厉的,这一条规矩,也是后来清朝皇帝们一直沿用的规矩,有了这样的规矩,就没有禁卫军愿意冒着生命危险去刺杀皇帝。

清代御林军权势很大,升迁很快

侍卫的级别很高,可以参加皇族的会议,有权参与国家大事,内侍为从一品,散阶为从二品,一品为三品,二品为四品,三品为五品,蓝羽为六品,蓝羽为六品。

再看这些人的待遇,哪怕是最差的蓝翎护卫,也比知县要好得多,而护卫中又以御林军和乾清军的护卫最为尊贵,平日里还能得到一件黄色的长袍。

在清代,明黄被规定为皇家专用色,除得到皇上的允许外,谁也不能乱用。所以黄马褂并不是所有大臣都能穿得上的,只有那些得到皇上宠爱的大臣才能穿上黄马褂,但那些贴身护卫却是人人都有,可见他们的身份和待遇要远远超过其他大臣。

御林军不但身份尊贵,而且还能得到不少赏赐,毕竟御林军是皇上的贴身侍卫,自然会得到皇上的赏赐,就像皇上寿辰,看到御林军表现出色,皇上自然会赏赐一些金银财宝。

当然,仅仅是身份和收入高是不够的,清廷的禁卫军在升迁方面也是有好处的,清廷的禁卫军在升迁的时候,是要升迁的,就像是一品禁卫军,想要升迁,就必须升迁。

而且,护卫们几乎天天都能和皇上见面,很容易得到皇上的青睐,这样的话,升官的速度会更快,很多满清的护卫,最终都成为了将军,成为了大臣。

就拿乾隆的妹夫傅恒来说,他原本就是一名蓝羽护卫,后来在乾隆的贴身护卫中混得风生水起,得到了乾隆的青睐,升任了军机处的大学士,辅佐乾隆平定了大、小金川叛乱,平定了蒙古准噶尔,可以说傅恒是一位从将军到宰相的人物。

和珅也是大名鼎鼎的贪官污吏,他曾经是一名蓝羽护卫,后来得到了乾隆陛下的青睐,被乾隆陛下提拔为军机大臣、大学士,成为了乾隆陛下麾下最有权势的人之一。

所以,清廷的护卫,地位崇高,福利丰厚,而且还有很大的升迁空间,所以,他们对清廷的护卫,都是忠心不二的。

结束语

这也是为什么,在清朝的历史上,从来没有发生过御林军行刺皇帝的事情,而且御林军行刺皇帝的事情,在任何一个朝代,都是非常罕见的,因为御林军都是贵族,身份尊贵,和皇帝有着千丝万缕的关系。

再加上满清禁卫军的严格管理,禁卫军的待遇很好,而且还有很大的升迁空间,所以绝对不可能发生禁卫军行刺皇上的事情。

0 阅读: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