昙花一现的“双元帝国”之奥匈帝国时期部分军服鉴赏

啊佬莮骇 2025-04-20 07:46:38

1914年6月28日,奥地利皇储弗兰茨·斐迪南大公偕妻子巡视波斯尼亚首都萨拉热窝,被不满20岁的塞尔维亚族青年学生加弗里洛·普林西普刺杀,这便是著名的“萨拉热窝事件”,也被后人视为第一次世界大战的导火索。

第一次世界大战的导火索,著名的“萨拉热窝事件”

奥地利皇储弗兰茨·斐迪南大公与其妻子

而该事件男主斐迪南大公的身份则较为特殊,他既是奥地利皇储,同时也是奥匈帝国皇储,其背后的庞大帝国便是近代以来对欧洲的政治格局产生过重大影响的奥匈帝国。

奥地利皇储弗兰茨·斐迪南大公

奥匈帝国,一个曾经辉煌一时的欧洲大国,也是欧洲历史上的一个立宪制二元君主国,由奥地利帝国和匈牙利王国共同组成,全称为“帝国议会所代表的王国和领地以及匈牙利圣史蒂芬(匈牙利译为“圣伊斯特万”)的王冠领地”。其领土面积巅峰时期约为67.66万平方公里,在欧洲排名第二,仅次于俄罗斯帝国,并由哈布斯堡王朝统治。

昔日奥匈帝国在欧洲的位置

曾经辽阔的奥匈帝国版图

奥匈帝国国辉

该帝国领土地跨东欧、中欧和南欧,包括现今奥地利、匈牙利、捷克、斯洛伐克的大部分区域,以及德国东南部、波兰南部、罗马尼亚西部和意大利东北部的部分领土,境内民族成分也较为复杂,主要由奥地利人、匈牙利人、捷克人、斯洛伐克人、波兰人、塞尔维亚人等多个不同民族所构成。其帝国的最早形成可追溯到1804年,当时奥地利大公国从神圣罗马帝国中独立出来,并成立了奥地利帝国,后来再经历了 一系列的战争与历史事件后(1867年,当时奥地利帝国为防止匈牙利独立,签订《奥地利-匈牙利折中方案》改组为奥匈帝国),最终形成了现代的奥匈帝国。

奥匈帝国主要由奥地利人、匈牙利人、捷克人、斯洛伐克人、波兰人、塞尔维亚人等多个不同民族所构成

奥匈帝国国旗

奥匈帝国曾在19世纪中叶一度达到了其鼎盛时期,但突如其来的第一次世界大战的战火加上其内部始终存在的民族矛盾及经济危机问题,最终还是摧毁了这个曾经辉煌一时的强大帝国。

哈布斯堡王朝国辉

作为欧洲多民族复合型国家,奥匈帝国的军服体系既融合了奥地利与匈牙利传统,也兼具了帝国的统一性与各民族自治特色;

陆军军服方面,分为军常服与军礼服两种不同款式,军礼服方面,制服颜色为石板蓝色,款式为双排扣毛呢长外套,内衬红色或白色制式高领毛衣,并还带有收腰设计;下身为橄榄绿斜纹布军裤;

奥匈帝国军礼服样式(图为现代仿品)

奥匈帝国军礼服领章特写

奥匈帝国元帅军衔

身着陆军军常服的奥地利的大公、波希米亚与匈牙利的亲王,欧根·斐迪南·皮乌斯·本哈德·费利克斯·玛丽亚

弗朗茨·约瑟夫一世

电影《茜茜公主》里出现的奥匈帝国陆军军礼服

而在军帽方面,身着军礼服时,往往佩戴着复古的双角帽,帽子顶部还插有大量装饰性羽毛,不同军种或部队有时会采用不同颜色羽毛来予以区分,例如步兵为绿色羽毛,而骑兵可能用白色或黑色,其格外鲜明醒目的“鸽羽”不仅是奥匈帝国陆军军官制服的一部分,同时也象征着该帝国对多民族文化的包容。

身着奥匈帝国高级军官军常服的奥匈帝国皇帝弗朗茨·约瑟夫一世,注意其右手持着的带有绿色羽毛双角帽

佩戴着顶部有着镀金双头鹰浮雕并插有羽毛装饰的双角帽的帝国军官,其中步兵为绿色羽毛,骑兵为白色或黑色

双角帽是欧洲18-19世纪军官和贵族的典型服饰,其两侧帽檐向前倾斜的造型具有强烈的仪式感和身份识别功能

身着军礼服,头戴复古的双角礼仪帽的奥匈帝国皇室成员们

而军常服方面,制服颜色前期为石板蓝色,一战后为蓝灰色,款式则修改为单排10粒扣样式,并在军服上衣设置两个挖袋设计的翻盖口袋,同时还搭配代表不同各军兵种的军衔领章及制式军靴和武装带。

奥匈帝国早期陆军军常服样式

奥匈帝国后期陆军军常服样式

身着陆军后期军常服的奥匈帝国末代皇帝卡尔一世

单排扣样式、挖袋式口袋设计是奥匈帝国陆军后期军常服的显著特征

奥匈帝国时期不同颜色、不同样式的军衔领章

图为奥匈帝国陆军士兵军服,为上等兵军衔,其军衔底板颜色为绿色

而在身着军常服时,军官们统一佩戴标准制式的圆顶硬壳军帽。

佩戴圆顶硬壳军帽的奥匈帝国皇帝弗朗茨

奥匈帝国陆军官兵们早期统一佩戴标准制式的圆顶硬壳军帽

一战时期的奥匈帝国军官制服图片

后在第一次世界大战中改为佩戴沙色布质野战帽及大量装备的伯恩道夫钢盔。

一战中大批量装备的沙色布质野战帽

真实的布质野战帽,图为奥匈帝国海军步兵分队所佩戴的常服帽

一战时期开始配发的沙色布质野战帽(图为现代仿品)

后在一战中改为佩戴沙色布质野战帽

后在一战中改为沙色布质野战帽

第一次世界大战中奥匈帝国为士兵们配发的各类军用物资及武器装备

一战时期奥匈帝国所装备的伯恩道夫钢盔

头戴

另外,奥匈帝国的高级将领、皇室成员们如斐迪南大公、弗朗茨二世等还拥有专属于自己的白色军官制式大礼服,该礼服上衣为白色立领款式,双排16粒扣样式,同样带有收腰设计,搭配着红色制式军裤,并在领口、袖口及军裤侧面均设计有大量金黄色刺绣装饰,再加上红白相间的绶带,无不凸显着礼服的奢华与高贵气质……

白色大礼服领章特写

历史上真实的奥匈帝国军官白色制式大礼服

奥匈帝国皇室成员、大公们配发的白色军官大礼服(图为现代仿品)

背后清晰可见的收腰设计

身着白色大礼服的斐迪南大公

身着白色大礼服的奥匈帝国皇帝弗朗茨

身着白色大礼服的卡尔·路德维希大公

电影《茜茜公主》里的奥匈帝国时期白色军礼服

电影《茜茜公主》里出现的身着白色军官制式大礼服,头戴绿色鬃毛礼仪头盔的画面

图为青年时期身着白色大礼服的奥匈帝国皇帝弗朗茨画像

而除传统陆军外,奥匈帝国的部队麾下拥有一支主要由罗马尼亚人,斯洛伐克人和克罗地亚人组成的骑兵部队。

该部队主要分类成三种,即骠骑兵,枪骑兵和龙骑兵。各骑兵部队的军服颜色既受到欧洲军事传统的影响,又根据奥匈帝国多民族自治的需求进行了本土化改良;帝国的骑兵部队大多佩戴顶部有着镀金双头鹰浮雕的龙骑兵头盔(上面还刻有哈布斯堡家族纹章),军服上衣通常为蓝色或绿色、并在军服上增添了如鎏金辫子、流苏、绳索及纽扣等奢华装饰,被称之为匈牙利人的传统骑兵服饰阿提拉夹克,下身则身着红色制式军裤,并在该军服的领口及袖口处,通过复杂的装饰设计进一步提升骑兵部队军服的华丽程度……

奥匈帝国骑兵头盔

部分骑兵的绿色制式上衣

匈牙利人的传统骑兵服饰-阿提拉夹克

身披阿提拉夹克的奥匈帝国皇帝弗朗茨

奥匈帝国时期骑兵部队的制式马刀

图为身着龙骑兵骑兵风格服饰的奥匈帝国皇帝弗朗茨

图为身着龙骑兵骑兵风格服饰的奥匈帝国皇帝弗朗茨

骑兵军服上增添了如鎏金辫子、流苏、绳索及纽扣等奢华装饰,图为年轻时的奥匈帝国皇帝弗朗茨

部分骑兵的蓝色制式上衣

以上军服样式只是昔日奥匈帝国整个繁琐的军常礼服体系中的一部分,可以说,奥匈帝国时期的军服样式充分体现了哈布斯堡王朝通过军事符号构建多民族认同的政治智慧,其复杂的刺绣工艺与功能性设计的结合,既体现出严格的等级制度,也彰显出多民族文化融合,并成为欧洲军服史上的独特范例。

展览馆里陈列的奥匈帝国时期陆军常服及礼服样式

奥匈帝国时期的各类均军帽及制式头盔

0 阅读:0

啊佬莮骇

简介: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