玩酷网

刘奕君这个中年“作精”抛妻弃子,只为骑摩托?

一个事业有成、家庭幸福的大学教授,在母亲大寿的日子,消失了。本来应该他带来的生日蛋糕,被委托给了小妹;而满世界找不到他的

一个事业有成、家庭幸福的大学教授,在母亲大寿的日子,消失了。

本来应该他带来的生日蛋糕,被委托给了小妹;

而满世界找不到他的妻子,接到了学校的电话,才得知丈夫已经提交了长假申请……

家也不要了,班也不上了,他到底发生了什么?

是事业挫败,导致他一蹶不振?还是感情出轨,他要带着小三私奔?

似乎又都不是。

这个充满谜团的男人来自新剧《熟年》,由刘奕君扮演,妻子是郝蕾。

我很喜欢他们这条故事线,在有点狗血的剧情里,讨论的是一个经常被忽略的话题——中年人的突然崩溃。

国产剧倒不是没拍过中年人的崩溃,比如之前《小欢喜》里的黄磊,人到中年被裁员,借着金庸去世的新闻在家门口大哭特哭。

还有《我叫余欢水》的郭京飞,工作不如意老婆闹离婚,连深夜大哭都会被电话打断。

但我总觉得《熟年》里教授的崩法有点不一样。

别人的崩溃往往还是被事业挫折、婚姻问题触发,某种意义上是被动的。就好像只要日子能安稳地过下去,一切就可以不崩。

教授则是一种“平地惊雷”式大发疯。

他的生活,不说外人看来,哪怕从亲人、朋友的角度来看,都堪称圆满。他连中国家庭最常见的婆媳问题都没碰上,母亲和妻子的关系亲昵得仿佛亲母女。

但就是这样的“完美生活”,他突然就受不了了。

妻子好不容易找到他,劝他回家,说有什么事情一起面对,而他反复回答:“真的没什么事儿,我就是想一个人待几天。”

他无法为自己的所作所为给出合理的解释,只好崩溃地拍着脑袋:“我的人生就只有这样了。”然后提出离婚。

看这一段时我有点恐惧,因为他崩溃的点正是我很怕会发生在自己身上的事——

人到中年,已经没有了年轻时的精气神,却突然意识到拥有的一切似乎不是自己真正想要的。

甚至这都不是最可怕的,更吓人的情况是,只朦胧地感知到当下生活不是自己想要的,却对自己究竟喜欢什么一无所知。

从教授不咋稳定的情绪状态来看,他很可能是后者。

妻子吐槽他“在演《月亮与六便士》”,他这种“突然发疯”的表现确实有点像。

但《月亮与六便士》的男主斯特里兰克不管怎么说都是在“追逐梦想”,而教授大概都还不知道自己的“梦想”是什么。

或许这就是一切的触发点,他发现自我意识的空洞,想加速逃离当下的生活。

很多人都说教授是在过“迟来的青春期”,这没说错,他的中年危机本质上就是成长问题。

代入他的人生想一下,也不是不能理解。他家庭普通却能成为大学教授,大概率从小就是学霸,前半生没经过什么大风大浪。

这样走到中年,可能是身体出了一点状况,也可能就是偶然想起了人生已过半,回顾之前的日子,突然发现不知道自己要什么,这怎么能不慌呢。

他在补年轻时欠下的功课。

他一边想要逃离当下的生活,一边迷茫于不知该去何方,随时随地都想发疯,随时随地又想静静。

可问题是,大部分中年人,有发疯的资格吗?

就像妻子说的:“你有妈有孩子,你想找个喘气的空间,可你影响了别人的正常生活了。”

我觉得这就是中年崩溃最可怕的地方,很容易牵一发而动全身。

年轻人随便叛逆一下,问题不大,反正自己为自己负责;中年人不一样,每个人身上都牵连着无数的关系网,一搞事情就是真的伤筋动骨。

教授第一个伤害的人就是妻子。

让任何人来评价,妻子都几乎可以算是完美的,不仅能兼顾事业和家庭,而且对突然发疯的丈夫都很讲道理,既没有强势到让人窒息,又不是软弱的菟丝花。

就是这么一个能干又有分寸的成熟女性,明明没做错什么,却被迫要来帮中年叛逆的“老儿子”处理烂摊子。

这又反过来造成了她的中年崩溃。

剧中有好几个她洗碗的片段,一方面说明是她承担起了照顾家庭的责任,一方面也能让人看出她走向崩溃的过程:之前不管多累都能把碗碟洗得干干净净,随着生活逐渐失控,她失手摔碎了一个碟子。

她盯着那个破碎的碟子,面无表情地把洗干净的其他盘子也摔了。

我完全能理解。丈夫引发的无数破事都要她去面对,她无比艰难地维持着生活的体面,大脑已经在超负荷转动了,碎盘子就成了压垮骆驼的最后一根稻草。

那一刻她大概就是,想要对着一切喊“去死吧”的心情。

但很快她又会变回那个照顾所有人的贴心妻子。

教授擅自把他身患阿尔兹海默症的母亲送到养老院,妻子费心费力地把人接回来,担心养老院的护工会不仔细。

教授的哥哥和妹妹碰到了问题,来找妻子商量,她也乐意给出意见。

看这一段的时候我也会感慨,当生活发生变化的时候,女性的韧性往往会比男性强得多。

叫嚣着“不要把我当巨婴”的教授,在重新思考自我意识时,所作所为却非常巨婴,反正就是“我崩溃了,我不管了,我要寻找新生活了”。

倒是被拖下水的妻子,面对逐渐分崩离析的生活,在崩溃之后,她还是会强打起精神来,尽力把一切拼凑起来,把日子过好。

剧里如此,剧外更是如此。

从小到大我在饭桌边听父母聊过无数八卦,有一个出现率很高的故事模板是:原本是顶梁柱的丈夫碰上了问题,心态一下子调整不过来,倒是平时不声不响的妻子能稳住,撑着小家走过起伏。

看教授和妻子的故事,我经常会有一种无力感,因为他俩这个问题某种程度上是无解的。

站在妻子的角度看,她当然是倒霉透顶碰上一个中年叛逆的巨婴老公,搅乱了自己苦心经营的平静生活。

可站在教授的角度看,他的恐慌和压抑也是非常真实的,有些疯就是你意识到它存在之后就必须发出来。

一对成功的中产夫妻,不缺钱、没有第三者、没有强烈矛盾、甚至连孩子教育的分歧都没有,仅仅是因为人生意义感的丧失,就引发了生活的全方位动荡。

要是早几年看这个故事,我大概只会觉得教授就是生活得太舒服想作,但现在的我挺能理解他的。

看到他最后跑到外地骑摩托感受世界,会让我想到我那中年“离家出走”的老妈。

从去年开始,我妈就开着车离家去外地长居,最开始去的是大理,后面辗转去到了甘肃。

最初我以为她只是在深圳待腻了想要出去散心,后面发现她是真心真意想要在外面生活。她每天都会跟我和我爸说她去干了什么,去看花了呀,开始养鸡了啊,之类的。

嗯,就有点像会定期给家里寄明信片的旅行青蛙。

我妈拍的野花

一开始,我完全不理解,有种“我妈到底在乱搞什么的”委屈和怨气,甚至还有点类似于老母亲看着青春期女儿搞叛逆的逆位心态。

但有一次她兴高采烈地跟我聊起在甘肃爬山看花的事情,我突然想到,她之前在深圳已经很久没有这么开心地去分享一件事了。

我妈拍的山上的花

那一刻我意识到,我妈的离开可能就是一场自救行动。

也许在某个瞬间,她突然意识到再不试试新的活法她可能就没机会了,于是转身走向了另一种很不一样的生活。

或许她也不确定自己在找寻什么意义,我们都不知道这场出走最终会指向何方,但我理解这是她必须要走上的旅程。

我妈拍的桃花

当然,我妈比教授还是负责任多了,她退休了才开始“叛逆”,不至于影响工作,我和我爸也都有独立生活能力,本就不需要她来照顾。

我逐渐接受我妈出走的过程,在某种程度上,是对“中年危机”脱敏的过程,我逐渐明白这件事并不像我曾经想象的那么可怕。

就算中年才觉醒又怎样?那不还是有几十年去继续探索么。

大概也是这样的心态变化,让我格外好奇《熟年》里教授和妻子的故事线会如何发展,想知道他们要怎样才能在崩溃后重新找到生活的平衡。

他们碰到的问题并没有简单而统一的答案,很多回答得一步一步走出来。

(图片来自网络,《熟年》来自爱奇艺)

本文作者:海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