玩酷网

秦观暗恋苏轼的小妾?两情若是久长时,又岂在朝朝暮暮

朋友们,你谈过恋爱吗?好吧,谈没谈过都当我没问,但,这句诗你肯定熟。“两情若是久长时,又岂在朝朝暮暮。”谁写的?“东坡牌

朋友们,你谈过恋爱吗?

好吧,谈没谈过都当我没问,但,这句诗你肯定熟。

“两情若是久长时,又岂在朝朝暮暮。”

谁写的?

“东坡牌”最费心的学生:秦观。

谈了很多次恋爱的“大情种”秦观,出生于江苏省高邮市。

有一种特产叫“高邮咸鸭蛋”,就是那个地方的。

父亲虽说是个芝麻小官,但毕竟家教和环境影响人嘛,博览群书,那也就是顺手的事儿,还顺带着到很多地方旅过游。

15岁的时候,父亲去世了,秦观咋办呢?

得慢慢想办法养活自己了。

天下读书人,没有不想出名不想当官的。

要知道在重文轻武的宋朝,公务员的薪资待遇、年终奖的级别可都是天花板。

父亲想让他考编制,他想上马挥鞭子,想打仗想带兵,想建不世之功。

对,你小点声,这孩子好像要违背父亲的遗愿。

秦观投了好多份简历,都没有哪个军事长官愿意接收他。

这不就一个小小白嘛,啥也不懂,也没点靠山、人脉资源什么的。

25岁的秦观,似乎在一夜之间就懂得了“怎么蹭流量”。

他在扬州的一个寺庙墙壁上写诗,署自己偶像的名字:苏轼。

咱先不论写好写坏,就这种方式方法,真是不服不行。

4年后,得知苏轼被贬到徐州当市长,秦观立马带诗前去拜师,诗里有这么几句:

“我独不愿万户侯,惟愿一识苏徐州。不将俗物碍天真,北斗以南能几人?”

苏轼一看,小伙长得这么精神,诗写得这么好,嘴还这么甜,叫我怎能不爱?

我宣布:报名通过!

秦观总算追星成功了。

“苏门四学士”,苏轼最喜欢的就是秦观,对外夸赞他的才华堪比屈原、宋玉。

同时呢,苏轼苦口婆心劝秦观去参加科举考试:就算考不出来,也能认出一些人来。

不知道秦观是考场心理素质不佳,还是运气不佳!

两次认真备考,两次都没考中。

别,你先别急着安慰他!

情场得意的他,那一首首情诗,是写到飞起。

比如《如梦令·春景》:

莺嘴啄花红溜,燕尾点波绿皱。

指冷玉笙寒,吹彻小梅春透。

依旧,依旧,人与绿杨俱瘦。

几个意思呢?

“大情种”秦观悲秋伤春了,心里又有思念的人了,他说:

就让这春风吹,春风吹,一直吹,人和绿杨都会瘦,都会更清秀。

很快,这风吹到了“东坡”老师那里,他直接提问:好小子,你居然学柳永写词?

秦观当然不承认自己在模仿人家,写词艳俗。

他说:我毕竟是豪放派苏东坡的学生,潇洒嘛,我又不是不会,这就给你展示。

《满庭芳.山抹微云》

山抹微云,天连衰草,画角声断谯门。

暂停征棹,聊共引离尊。

多少蓬莱旧事,空回首、烟霭纷纷。

斜阳外,寒鸦万点,流水绕孤村。

销魂当此际,香囊暗解,罗带轻分。

谩赢得、青楼薄幸名存。

此去何时见也?襟袖上、空惹啼痕。

伤情处,高城望断,灯火已黄昏。

苏轼一听:“这不还是写你和哪个歌妓的恋情吗?”

“但是,这词确实有气势,就冲开头这句“山抹微云”,我号召大家以后都叫你“山抹微云君”。

秦观一听,高兴得不行,还要把很早以前的诗作翻出来,展示自己作为“婉约派词人”的小清新。

《行香子·树绕村庄》

树绕村庄,水满陂塘。倚东风,豪兴徜徉。

小园几许,收尽春光。有桃花红,李花白,菜花黄。

远远围墙,隐隐茅堂。飏青旗,流水桥旁。

偶然乘兴,步过东冈。正莺儿啼,燕儿舞,蝶儿忙。

苏轼能咋办?

“骄傲呗,我的学生就是有才”。

话说回来,才归才,毕竟人各有志。

秦观还是那个志向,想驰骋沙场,宋神宗两次出兵打西夏,秦观自带弓马参战,希望能为国家尽效。

可惜国家先胜后败,败得是一塌糊涂,彻底把秦观的“将军”梦给粉碎了。

好伤心的秦观怎么办啊?回洛阳看牡丹看美女,好开心啊。

一天天的,醉得不知归路。

学生不急,苏轼老师急。

这哪行?

“说你比我小吧,我弟苏辙就从来没让我费过心,倒是他每次费心“捞”我上岸。”

“说你是我学生吧,你只比我小12岁,教导你比我儿子还费劲,唉!”

没多久,苏轼赶往下一个被贬地上班,途经南京,就去拜访了已经退休的王安石。

一来呢,感谢王安石5年前在“乌台诗案”中救了自己一命;

要不是老王“宰相肚里能撑船”,不计较之前的政敌身份,在皇帝面前尽力求情,也就没有后来“苏东坡” 这个人了。

二来呢,跟王安石探讨诗词写作,聊聊家常呀, 养老计划啥的,顺便极力推荐一下秦观的才学。

结果如何呢?

这个面子,老宰相真就给了。

有了苏轼和王安石两位大佬相继推荐的光环,秦观决定收心搞点正事儿:第三次到京城参加科举考试。

这一次再不中,都要给老师丢脸了。

结果又如何呢?

中了!

36岁了!

秦观上着上着班,还是动不动就给一位叫“娄婉”的歌妓写艳词,比如这首《水龙吟》:

“朱帘半卷,单衣初试,清明时候”、“破暖轻风,弄晴微雨,欲无还有”。

苏轼知道了,写了十个字批评他:“慢词长调、太过堆砌繁复。”

你小子给我安份点,“国史院编修”虽说是个闲差,也没让你这么闲哈,还是好好当官吧。

也是巧了,秦观和黄庭坚、晁补之、张耒一起上班,还都是苏轼的学生。

“苏门四学士”齐了,既是同学,又是同事。

没有参加政治斗争的京官,日子过得那叫一个“滋润”,按时到点上下班,下了班干啥?

喝酒论诗,游船看美女。

今天你买单,明天我结账。

这就导致秦观每个月入不敷出,积蓄也花光了。

要是你,是不是得收敛克制一下?

秦观呢,向邻居借钱。

是真开得了口啊,你看看他写的这诗:

三年京国鬓如丝,又见新花发故枝,日典春衣非为酒,家贫食粥已多时。

然后呢,这位“中国好邻居”又是借钱又是送米,还把秦观的困境告诉了苏轼和一些熟人。

自那以后,酒局、聚会啥的,大家都心有灵犀,尽量不让秦观花钱。

再后来呢,换了个宋哲宗当家亲政,王安石以前的手下带着“新法派”重新上阵。

秦观开始一路贬、贬、贬。

关键皇帝老板贬人还贬急眼了,比如,贬秦观去杭州,人到半路了, 又贬他去处州,也就是今天的浙江丽水市。

虽说在同一个省份,但是在那个年头玩“改签”,不就等于玩弄他吗?

这也就算了,皮肉之苦而已。

秦观跟僧人们谈佛论禅,给寺庙抄写经文,没招惹谁吧?

官场上那些对头,以“秦观私自撰写佛书”为由,又给他贬到湖南郴州去了。

广东雷州,是秦观被贬的最后一站,在这里,他度过了人生中的最后三年。

期间,在海南苦贬3年的苏轼,遇到朝廷大赦天下,北归路上到雷州去看望了秦观。

秦观因贬得停不下来的节奏感到苦闷不已,苏轼为他耐心开导:

“你这哪叫事儿,你看看我, 不活得好好的吗?有空多整点美食吧,吃货的世界没有悲伤。”

东坡挥一挥衣袖走了,留下了“既来之,则安之”的嘱咐。

秦观的心情好了不少,也开始振作起来,时不时就到乡间田地,体察百姓疾苦,观摩地方风俗,琢麿如何更好地为子民出力。

这时候呢,又换了宋徽宗上台,所有被贬的官员都享受了一波皇恩:赦免,内迁。

秦观可是盼了6年的“赦免”啊,高兴得不行;可是,他在北归的路上突然口渴得不行;

等人把水送到的时候,秦观也没喝,只是微笑看着,然后,去世了。

半生潦倒的秦观,享年51岁。

有人说,秦观还是不够乐观,山不过来,你过去啊, 站在那里哭,是跟自己过不去。

可是,你是你,他是他,若你是他,焉知你如他?

为表敬意,咱们一起来复习一下他的这首千古名篇吧。

《鹊桥仙·纤云弄巧》。

有说是写给歌妓娄琬,有说是写给自己的小妾边朝华,甚至有说是写给暗恋的师母---苏轼的小妾王朝云。

具体是写给谁的,也没法考证了。

可以确定的是,秦观借着牛郎织女悲欢离合的故事,歌颂坚贞诚挚的爱情。

纤云弄巧,飞星传恨,银汉迢迢暗度。

金风玉露一相逢,便胜却人间无数。

柔情似水,佳期如梦,忍顾鹊桥归路。

两情若是久长时,又岂在朝朝暮暮。

好了,这期“千古伤心人”秦观就讲到这里,感谢大家!

关注我,咱们下期讲“千古第一才女”,就算坐牢也要离婚的李清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