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58年粟裕陷入批评风波,三位元帅沉默不言,毛主席讲了句公道话

雪青爱历史 2025-03-18 14:16:33

参考资料:

1:《1958年粟裕挨批后萧劲光答毛泽东询问称:粟是好人》中新网

2:《粟裕与毛泽东的交情是一刀一枪“打”出来的》中新网

”开国大将粟裕,“战神”名号在外!

可就是这样一位,战功赫赫的开国元勋,建国后,却逐渐走上了“下坡路”!

更要命的是,在一次中央会议上,他不仅遭遇公然“围攻”,而后的地位和处境,更是一落千丈!

当时的粟裕,已然深陷批判漩涡,有人来势汹汹,有人轻描淡写,可奇怪的是,有两位开国元帅明明可以讲些好话,但却始终保持沉默,直至毛主席的表态,这才为粟裕之事讲了一番公道话。

那么,两位开国元帅的沉默态度,究竟是冷漠袖手旁观,还是一种无声的支持呢?而毛主席又是如何看待粟裕的问题的呢?

1958年5月,粟裕突然接到中央通知,去中南海居仁堂参加会议。

可不同以往的是,这次开会并没有事先对他提前打招呼,甚至连秘书都没有通知,粟裕就这样,一头雾水地前往开会现场,可谁知,他刚一踏进会议室,迎面而来的就是一场猛烈地批判风雨,一系列莫名其妙“罪名”强加而来!

随着事态的发酵,原本这一场小型闭门会议,却演变成了一千多人参加、影响至全军的扩大会议。就这样,新中国成立后军内的第一次整风斗争开始了,而被卷入漩涡中的,一个是以刘伯承、萧克为代表的“教条主义”,而另一个“资产阶级个人主义”,代表人物就是粟裕。

如果单纯论打仗,论军事,粟裕的确是一位可用之才,可也因为他的性格内敛固执,在工作中得罪了不少人,直至整风运动的到来,过去的种种“错误”被揪出来一点点放大。

值得一提的是,这次会议上一共有七位开国元帅在场,或多或少都做了发言,但只有三人从头到尾都没有表过态,他们分别是林帅、贺龙、罗荣桓。

他们之所以保持沉默,并非是在一旁袖手旁观看戏,恰恰相反,正是出于对粟裕的一种保护和支持。

尤其是贺龙元帅,他曾经当过粟裕的上级,深知粟裕的性格为人,以及这件事背后的真相究竟如何,碍于这层身份和当时情形,他不便出面讲话,但在粟裕挨批期间,贺龙也好心安排了几位军中的将军替他说话。

会议上,众人批粟的声浪骤起,将他推向了前所未有的困境,为了过关,粟裕在家闭关7天,苦思冥想作检讨。尽管,他在大大小小会上做了八次违心检讨,可招致来的结果,却是更加严厉的批判。直至后来,毛主席实在看不下去,说了一番话,这才将粟裕救上了岸!

想知道毛主席说了什么吗?粟裕后来到底有没有经历更大的风浪呢?

面对前所未有的政治压力,粟裕不得不做了一次又一次“违心检讨”,也有许多同志站出来为他说话,但却仍难以过关。

随着批粟浪潮越来越猛烈,事情已经到了无法收场的地步,为此,毛主席海军司令萧劲光大将,询问他对粟裕的看法。

尽管,粟裕当时身陷囹圄,可萧劲光却没有为了明哲保身而随波逐流,他直言不讳地说道:“粟裕为人正派,没有二心,是好人。”

毛主席听后点点头,表示同意。随后,他意味深长地传话给批判大会的组织者们说:

“粟裕同志战争年代打仗打得好,是为公的。到北京以后是为公还是为私?不能说都是为私吧!请大家来判断。”

毛主席的这番话,虽然没有直接点名,但也是话里有话,其他人再“下手”时,就不能不有所顾忌了。就这样,在毛主席这番话的保驾护航下,粟裕才终于得以过关。

直至最后一次扩大会议结束,“批粟”终于告一段落,粟裕被解除总参谋长职务,而后调到军事科学院任职,从此离开了他最热爱最熟悉的军队,但值得庆幸的是,没有进入到更加严重的矛盾行列。

甚至在十年特殊时期,过去的老革命家纷纷受到冲击,免职的免职,离京的离京,可粟裕却有别于人,他被林总另眼看待,受到周总理的特意保护,还得到毛主席亲自关照,是为数不多在那场风波中“毫发无伤”的革命将帅!

0 阅读: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