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月:新编川剧《梦回东坡》创造性的戏剧转化

艺科新传 2024-11-28 21:48:12

苏东坡是中国文化、中国精神的重要标识,对中华民族共同体的形成和民族品格的塑造产生了深远影响。新编川剧《梦回东坡》创造性的戏剧转化,兼顾地域特色资源要素与内容表达,彰显了川剧的独特韵味,实现了市场导向与艺术创作原则的平衡,为三苏文化与时代精神、文化和旅游融合发展提供了现实借鉴。

川剧《梦回东坡》由国家一级导演查丽芳担任,编剧则是第十七届文华大奖剧目《草鞋县令》的编剧杨椽,著名川剧表演艺术家陈智林饰演苏东坡。2023年10月,川剧《梦回东坡》在四川省川剧院首演后,大受观众好评,2024年已在北京长安大剧院、上海天蟾逸夫大剧院嘉兴大剧院等9个城市展演了19余场次。新编川剧《梦回东坡》带领观众从全新的视角认识东坡、了解东坡、读懂东坡,感受近千年前大文豪苏轼的诗意和情怀、豪放与豁达。

1.赓续:中国诗人与中国戏曲的融合之美

苏东坡是北宋时期伟大的爱国诗人,苏东坡的文学造诣与生平经历在历史上广泛流传。近年来,关于东坡题材的纪录片、电视剧、舞台剧以及文学作品相继问世,全方位地向观众塑造了一位鲜活生动、充满人间烟火气的东坡形象。中国诗人戏剧化的呈现,并不是单纯的历史重复。当历史人物、事件成为川剧编创的题材时,就势必要转化为戏曲形式。因此,创作主题不仅要建立在川剧结构,还应忠于历史、考虑艺术性,合理安排人物事件的开端、发展、高潮、结尾,从而构成最适宜的戏剧呈现方式。

舞台的第一幕中,老年的苏东坡与幼年的苏东坡相遇,让观众跟随人物开启了苏东坡在惠州、黄州以及儋州的传奇故事。同时,编创打破了传统的叙事规律,以梦回的视角和分幕的形式,讲述了苏东坡惠州造桥、黄州悟道、修建雪堂、壮赋赤壁以及儋州化民等一生之中的重要故事,每一幕都表达了东坡旷达的人生境界。在中国戏曲史上,表演要讲究传神写照,舞台人物形象要通过形来表现神,气韵生动强调的就是神韵与意境。当提到如何将苏东坡的情感、思想、情怀以戏曲的形式进行展现时,主演陈智林曾说道:“我们自己的心智要和这位圣人进行搭建和对话,感受他形成圣人风范过程的内心煎熬和豁达”

川剧《梦回东坡》以中国戏曲美学传递苏东坡深邃的思想和积极乐观的精神,借助川音乡乐凝聚乡情乡愁,以东方戏曲审美赓续中华历史文脉。

2.创新:历史人物与川腔蜀韵的再度叙事

苏东坡本是历史人物,因此,创作团队难点在于如何让历史焕发新力量以及如何给人物赋予灵魂,在赓续的基础上,利用形式以及内容加以创新,才可以创作出顺应时代潮流的作品,从而传递出东坡文化。该剧也充分运用了川腔蜀韵的表演特点,在剧中领衔主演的苏东坡的表演艺术家陈智林,重其神而赋其形,从外形的形似到内在的神似,于虚实相生间神形兼备。生行褶子功、髯口功收放自如。唱念做表既有川剧生行表演程式的严谨规范,又有浓郁生活气息的细腻表现。

以诗人为代表的历史人物在川剧中也频频出圈。而《梦回东坡》是近年来的一场反响较好的对历史人物的重塑和演绎,该剧基于巴蜀方言,借助通俗易懂、风趣幽默的四川方言刻画人物的性格,展现出人物丰富的内心世界,同时插入了俚语使得剧作呈现出川味气息,烟火味十足的地道川话和独特的乡音在东坡的人物形象上烙下了四川的印记。其中,川剧文生褶子功借用而来的宽袍大袖程式,平添了苏东坡与生俱来的书卷气和儒雅味。

回顾以历史人物为主角的演绎,西安大唐不夜城诗人李白的戏剧演绎、央视《宗师列传·唐宋八大家》“沉浸式实景拍摄+电影+XR”的创新呈现、2018年话剧《苏东坡》以及2023年现代舞诗剧《诗忆东坡》的成功亮相,都体现出新科技和新思维让历史人物又一次回到了大众视野。历史人物IP的二度创作已成为了地方文化资源和地方文旅的桥梁。

3.价值:三苏文化与时代精神的完美契合

对于历史人物类戏剧呈现最主要的精神内核在于人物的灵魂,川剧以其胸怀天下的爱国精神为依托,以别样的艺术形式与东坡完成一次穿越千年的对话,将其正确的生命观、民族观、道德情操等时代精神传递给每一个人,以剧育人,以理传情。

在《梦回东坡》变幻自如的写意舞台时空里,有机串起苏东坡官场之争、爱恨情仇、社会变革、个人成长以及历史变迁等重要时刻,创造性构筑起一个虚实相生、内外结合的戏剧故事,具体而言,苏轼与政敌章惇的一世恩怨,苏东坡与王闰之的爱与哀愁,苏轼与苏父苏母的舐犊深情以及东坡与白发还从军的老兵一道唱起“一往无前裹马革,位卑未敢忘忧国,一腔滚滚烫烫平凡血”的激昂慷慨.....无不都展现出苏东坡丰富精神世界的成长史透过其细腻内心活动的外化得以传递。

苏东坡的人物形象在对外传播中,是具有国际影响力的公众人物,能够更好地承载国家元素、观念和文化,实现国家形象的人格化表达。而新编川剧《梦回东坡》更是在赓续历史文脉,传承民族精神上跃然于川剧舞台,思想穿透力与艺术感染力同频共振。

4.结语

以苏东坡为典型人物较好地践行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通过不同的戏剧形式在国内外的多次展演,赢得了中外观众较为广泛的赞誉,从而在某种程度上,实现了中华文明的传播,扩大了中华文明的影响。

而新编川剧《梦回东坡》为川剧在新时代走向新的赓续、创新以及价值的新征程上进行了有益尝试,为其他类似优秀传统文化的当代转化创作提供了参考。剧目体现了以创新思维、手段、方法,推动这一优秀传统文化迸发出新的光彩。在“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两创)思想指导下,新编川剧《梦回东坡》的创排和实践性较强,在具体的转化创作中,“两创”思想主导了方向,为具体创作问题提供了解决思路。因此,在川剧的舞台上,创造性的戏剧转化思维在讲好中国历史人物、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以及打造文艺精品的层面上,被赋予了时代戏剧工作者的使命。

本文系2024年度四川艺术基金青年艺术人才培训班资助项目“川剧文化传承与宣传推广人才培训”的研究成果之一。(作者系四川传媒学院编导艺术学院讲师高月)

0 阅读: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