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 香山归来
编辑 | 武文 张云迪
美编 | 杨文华
新的一年,你是否曾暗暗发誓,2023年一定要做个“动词”,等待着未来向我飞奔?但如何找到真正“接地气”的关键措施呢,让人挠头!
我们今天就说一个从下至上、从实践出发的解决问题方法——“找亮点”工作法。
“找原因”解决问题法
我们经常用的是“找原因”解决问题法:罗列出问题一二三四,推导出原因一二三四,针对性地形成措施一二三四。
不可否认,这是一个好方法,但是也有局限性。举例说明:银行业务,问题往往是存款成本高、贷款投放不足、营收增长不够,再找深层次原因,归根结底——客户基础薄弱,或者“人员不够”、“经费不足”。
每次推导到这里,就卡壳了。
“人员不够”、“经费不足”,往往是经营环境或上级给定的约束性条件,谁又不是在约束性条件下去求最优解呢?这个可以积极争取,但短期较难突破。
而“客户基础薄弱”是一个系统化、全局性的问题,可能需要五大类措施和18个子措施来解决。
我不否认,我们需要“十个手指弹钢琴”,需要短期和长期配合推动。
而我们更要知道专注于少数关键行为才能带来质变。如果采取太多的行动,而且平均用力,会分散精力和资源,最终无法达到效果。尤其在当下数字化时代,集中力量单点突破才是正道。
“找亮点”不找问题“病根”
那么问题来了,如何找到关键路径呢?
可以用“找亮点”工作法。“找亮点”不找问题的“病根”,而是寻找同样约束条件下、同样困难问题下,优秀的做法,同时加以复制推广。
我们先看两个真实的故事。
一个是越南儿童营养不良问题,这是希思兄弟在《瞬变》讲的一个真实的故事,万维钢在《精英日课》中也分享了这个故事。
1990年,国际慈善组织的专家斯特恩,奉命帮助解决越南农村儿童的营养不良问题。他去了越南,但失望地发现,越南政府并没有给他什么支持,却给了他6个月的期限去解决问题。
他经过深入调查,发现儿童营养不良的问题十分复杂:糟糕的卫生系统、缺乏容易获得的纯净水,而且大部分农村居民都不重视营养问题。——这是个典型的系统性问题。
看到这里,如果你是斯特恩,你会怎么做?
是不是会写篇论文:分析出儿童营养不良的五大问题,找到核心原因——贫穷!然后形成7大类、28个解决措施?
如果你是这么想的,我只能说你已经达到了专家的水平,因为在此之前已经有很多专家就是这么做的,然而事情并没有得到任何改变。
斯特恩认为这些分析,都是“TBU——正确但无用的(true but useless)”,数以百万计的儿童,根本等不到所有这些问题的解决。
他的做法是“找亮点”。他深入社区,寻找非常非常贫困的家庭中,个头大且更加健康的孩子。有些孩子营养充足是因为家里亲戚在政府工作,那种不算亮点,因为不可复制。
但有一些孩子,家庭状况跟别人一样贫困,但是身上没有发生营养不良。他们是怎么回事呢?
斯特恩调查发现,这些健康孩子的妈妈喂养小孩的方法,跟其他妈妈有三点不同。
第一,其他孩子都是每天和大人一起吃两顿饭,而这些孩子吃四顿饭。吃的总量是一样的,但是分成四次吃。
第二,这些妈妈会很主动地喂孩子吃饭,而其他家庭都是随便孩子吃不吃。
第三,这些妈妈们会把一些小虾、小螃蟹、特别是红薯叶子捣碎了,拌在米饭里给孩子吃。这些东西在越南很常见,但是其他家长普遍认为红薯叶子是一种低等食物,不给孩子吃。
斯特恩立即推广。他把越南农村的妈妈们组织起来,分成小班,请那些做得好的妈妈们来现身说法,大家一起动手给孩子做饭。结果项目大获成功,越南儿童的营养不良现象被显著改善了。
应对银行存量客户流失问题的经验
再分享一个我亲身经历的事:银行存量客户流失问题。
在银行分行工作期间,我们发现零售存量客户的流失情况十分严重,而且AUM越大的支行(AUM-银行管理客户资产规模),存量客户资产流失情况就越严重。
我们从上至下来考虑,调整了考核激励政策,加大对存量客户维护的绩效奖励,鼓励客户经理对存量客户加强维护,并大幅削减了产品销售的积分。
然而,没有想到的是,习惯的力量非常强大。客户经理们宁愿继续加大销售力度,获取权重小的销售积分,也不愿意去碰自己不熟悉的存量客户。
怎么办呢?那继续加强激励措施吧,把产品销售积分继续压低,把客户维护积分继续加大!
但是,一系列措施下去,效果仍然差强人意,并且客户经理的收入下降了,士气堪忧。
这时我们发现,有一家经营机构,他们AUM规模很大,但是流失情况却不严重。于是,现场调研、沟通发现,他们有个措施比较有效,即对客户经理进行严格的要求,必须定期对自己所有的管户客户进行全面的电话通联,并且按计划实施。——这个举措看起来十分不起眼,但在疫情泛滥的时期,这就是关键路径。
找到了这个关键路径,于是我们把支行的战术升级成了分行的战略来推动。即:形成工作方案、制定通联具体计划和考核要求、梳理不同客群通联话术和推荐资产组合、分行配备了专项绩效奖励客户经理、投入专项费用奖励客户——客户接到电话后会收到短信,完成一笔交易就可以得到微信立减金的奖励。
进一步,为了加强人力资源的支持,与运营条线协同,安排客户较少的网点,兼职大堂经理,腾出人手,加强对中低资产客户进行外呼。
一套组合拳下来,根据数据分析,存量客户流失情况得到了明显的缓解。更重要的是,客户经理不再惧怕与不熟悉的客户联系了,信心得到了明显的增强。
左手“找原因”,右手“找亮点”
看到这里,你会说:绕这么大一弯子,这说的不就是“优秀案例的分享和复制”吗?
朋友们,我认为这和我们印象中的“领导高度重视、员工团结一致”的案例分享有很大不同。
一是,把这个方法上升到了和传统的“找原因”方法同等的高度。在“问题导向”下,左手“找原因”,右手“找亮点”,既从上至下,又从下至上。
二是,找亮点的关键是寻找“面对同样问题的情况,而表现良好的措施”。这个寻找必须深入一线、深入基层,真正调研而得。
如果仅仅要求先进机构或人员自己进行案例分享,且不说他们内心会不会真的愿意让竞争对手知道,有意愿去分享。即使有意愿,他们往往身在其中,也很难看出差异,发现关键路径。只有“外人”才能快速找到差异。
三是,需要把战术变成战略来复制执行,而不仅仅是简单地分享和号召。有步骤、有方法、有策略。真正好的战略,往往不是设计出来的,而是在一线战场上打出来的。
“第二发展曲线”——分型创新
李善友教授讲的“第二发展曲线”叫分型创新,它不是设计出来的,而是在第一曲线中发现了倍数增长的业务,是从第一曲线中“长”出来的。
李善友教授讲了一个美团做外卖的案例。当美团在团购业务上把所有竞对手干掉时,发现一个严重的问题——整个团购业务的极限点到来了。这时应该怎么办?未来如何发展?
美团王兴说,他每天开着几十个屏幕去浏览,找发展路径。他成立独立小团队,去研究任何一个日单超过一千单的APP,做了大量的研究。最后找出一个东西——外卖,然后把重兵投入到外卖这个领域里面去,获得了成功。
亲爱的朋友,你有没有去考虑,在同样经营环境下,你的业务中有哪些业务异军突起,快速增长?有哪些分支机构面对同样的大环境,取得了不一样的成绩?有哪些产品,整体很惨淡,但有些销售人员却获得成功?同样的问题,同业是怎么做的,其他领域又是怎么做的?
华杉老师说过一句经典的话:做管理咨询,不是去找企业有什么问题,把它解决了;而是去找企业做过什么正确的事情,把它放大出来。做管理咨询,就是对一家企业的“寻宝行动”。
“想当然”的做法非常普遍
这个仿佛很朴素的理论,但是大家是否都是这么做的呢?
实际上,我们还是看到很多“拍脑袋”、“想当然”的举措,隆重起步、黯然收场;看到很多花巨资开发的APP,却没有交易;看到那么多产品功能,都是“看起来很美”。
其实,这种“想当然”的做法非常普遍,我就经常犯。
经常发生的情况是:发现一个问题,冥思苦想,想到了一个万全之策,然后拉着团队一起讨论。大家一起畅想、集体心流,越想越美好,但其实是“想当然”想法。
因为人是会逻辑自洽的,越想越对,一群人就更加是这样了,尤其有权力加持时。这就是勒庞在《乌合之众》说的,人们一旦形成群体,就会出现智力下降、自信倍增、情绪激动。
所以,从上至下的思考方法,核心问题是没有经过实践的检验,而“找亮点”的方法是实践中涌现出来的,符合大自然的规律——在真实困难下,排除了各种“自以为是”的方法,而脱颖而出生存下来。
“找亮点”,不仅仅用于营销或业务发展,在管理、生活、家庭、育儿各个方面都是很好的方法和工具。
写到这里,我突然想到,能不能用此方法,解决儿子在寒假中主动学习的问题呢?
那想想,他什么时候最主动?我记得我之前为了骗他去早锻炼的事。开始我是强制要求他每天早上跟我一起去跳绳,我像一个领导一样监督他,他很不情愿,后来没有坚持下来。
后来,我跟他说,你跳绳太厉害了,各种花样,我想报你的课,可以吗?没想到,这个举动点燃了他。他拉着我学,还说先试听不要钱,每天很负责任地教我。我们愉快地坚持了跳绳。
看来从今天晚上开始,我得试试拜他为师,让他给我讲讲小学三年级数学课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