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杰伦演唱会南宁站最近因为480元的“大屏观演区”门票上了热搜——这个区域的观众就算带望远镜也看不到舞台,全程只能看现场大屏幕直播。这波操作引发了争议,有人吐槽“花480元看大屏,不如在家看直播”,但也有粉丝觉得“现场氛围无价”,票一开售就被抢光。
主办方和票务平台(猫眼)这次倒是提前说明了“视觉不良座位”的问题,标注了视线被控台遮挡的情况,并强调“购票即代表接受风险”。相比过去演唱会“柱子票”“墙根票”不提前告知的乱象,这种透明化操作算是一种进步。毕竟,消费者至少知道自己买的是什么,而不是开盲盒。
但问题在于,480元的价格是否合理? 同场次最便宜的380元票也是“大屏观演区”,而正常区域票价最高2000元。如果完全看不到舞台,这个价格确实偏高,尤其是对比2023年呼和浩特站的特价遮挡票(最低300元)。
从商业角度看,演唱会座位本来就有优劣之分,分档定价是行业惯例。但遮挡区再细分价位(如380元和480元)是否必要?有消费者觉得“都看不见了,还分什么档?” 不过,市场反应很诚实——这些票秒售罄,说明需求旺盛。
对粉丝来说,能进场就是胜利,哪怕只能看大屏,也比抢不到票强。毕竟周杰伦的演唱会不仅是视听享受,更是一种情怀消费。但长远看,如果主办方一味依赖明星号召力,忽视观演体验,可能会透支口碑。
这次事件说明,消费者可以接受“不完美座位”,但不能接受“信息不透明”。未来演唱会可以借鉴航空业的“选座图”技术,让购票者更直观地了解视野情况。同时,遮挡区的定价应该更合理,比如参考成本而非单纯依赖粉丝热情。
毕竟,粉丝愿意为偶像买单,但不代表愿意当“冤大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