隋代斛律彻墓发现并发掘于山西太原市万柏林区小井峪乡村,墓葬年代为隋开皇十五年,属于隋代中期。斛律彻作为北齐高门名族的后裔,其生前北周、隋代统治阶级为其祖(斛律光)、父(斛律武都)及叔父(斛律羡)做过几次平反昭雪,至隋代大业十五年卒,从现在发现的遗迹、遗物来看,斛律彻死后的政治地位颇高,印证了《北史》《北齐书》《隋书》的记载。斛律彻墓出土的随葬品比较丰富,其中有特色的当属陶瓷器物和陶俑。
01陶瓷器和项饰研究
绿釉莲花尊形制十分特别,在目前的考古发现中还没有形制完全相同的器物。但是仔细观察可知它与东魏蠕蠕公主墓、北齐库狄迴洛墓出土的莲花尊同源,只是形制和纹饰都略简单。以上几件莲花尊的功能应相似,装饰模仿同时代的金银器工艺。
绿釉陶尊
绿釉四系罐与宁夏固原隋史射勿墓、西安西郊隋李静训墓出土的四系罐形态相似。隋代李静训墓出土的四系罐有大有小,还有六系、八系等,可能与其特殊的皇室亲缘有关。宁夏固原九龙山隋代墓地也有这样的四系罐,只是加了圆形盖子。
绿釉陶多足砚与唐代史索岩夫妇墓出土绿釉辟雍瓷砚相似。唐代李贤墓、长乐公主墓也有出土,只是长乐公主墓个体较大。这样的瓷砚隋代在北方不多见,近年西安有发现,如西安南郊隋李裕墓辟雍砚M38:17,出土于棺内墓主人头骨西侧。平面呈圆形,有十一个足。高2.6、面径5.1、底径5.8厘米。南方瓷窑中时有发现,如广西桂州窑、洪州。洪州窑。洪州窑在唐代仍然生产这种形式的瓷砚,砚足多者达16只之多,砚台边缘还有两个插笔的管,样式十分古朴。
宿白:“娄睿墓室东北隅即原帷帐位置的后方,布置一大批淡黄釉有光泽的低温烧制的铅釉陶器,其造型、装饰和胎釉成分都和韩裔、库狄迴洛两墓所出同类器物相似。祁县、寿阳皆距太原不远,估计这种铅釉陶器的产地,应在北齐北都附近。南北朝晚期,南北都在大型青瓷器上成功烧制出贴花装饰,这种复杂而新颖的装饰技法也在这类淡黄陶器上出现了,而且发展很快,562年的库狄迴洛墓只出有一件莲花宝尊,570年的娄睿墓则出土了多件贴花陶瓶、陶灯和鸡首螭把四耳陶壶。数量、器类都增加了,贴花的内容也多样化了。贴花装饰是模仿金银器的鎚鍱花纹,而具有鎚鍱花纹装饰的金银器当时流行于葱岭以西。北齐上层重视西域商胡和伎乐,武成、后主时,粟特诸胡尤为亲要。于是,西方器玩风靡关东。库狄迴洛墓的舞蹈胡俑、宝珠形玻璃饰件和雕狮玛瑙带饰,娄睿墓的一批贴花黄釉陶器,都是在这种历史背景下出现的。”
冯先铭:“纵观河南、河北、山东、山西几省北朝墓葬所出陶俑及陶瓷器物,绝大多数属于北方地区产品。但截至目前为止,仅山东淄博寨里发现一处北朝古窑遗址,地面遗留青釉及青黄釉盘、碗、缸等器物碎片,也有桥形系及刻划莲瓣装饰;也发现有低温黄釉盘、碗碎片,釉含铅量高达55.42%。淄博寨里窑发现后,山东地区北齐墓出土的部分陶瓷找到了归属。河南安阳隋青瓷窑、河北磁县贾壁隋青瓷窑经过多次复查未发现早于隋的标本,两省至今未发现北朝时期窑址。娄睿墓与库狄迴洛墓所出的低温铅釉陶,胎质釉色特征比较接近。大同北魏司马金龙墓出土的低温彩釉陶俑,色调、造型与河南、河北地区的不同。这些有较大可能属于山西地区产品。”
绿釉陶砚
白瓷杯与西安唐李寿墓石椁内壁线刻《侍女图》第一行最末女子手持器物相似;与河北临城唐李祖牧墓出土的白瓷高足杯十分相似。类似瓷杯还出土于广西桂州窑和宁夏固原九龙山隋墓。斛律彻墓白瓷高足杯与宁夏固原九龙山出土白瓷杯、隋代李裕墓出土白瓷器皿的胎与釉都是至今发现最好的标本,它们共同预示着白瓷器将在唐代的流行。当然,这些瓷杯的形制模仿了金银器。
白瓷杯
河北、山东和江苏北部地区都发现了北朝隋时期的青瓷窑址,这对于了解斛律彻墓的产地有所帮助。但是,釉陶器的产地一直不清楚,特别是太原地区北齐墓葬中发现大量的高质量的釉陶器,而且基本不见于其他地区,因此,釉陶器的产地有可能在太原附近或山西境内。
斛律彻墓出土的项饰由水晶珠、料珠、琉璃珠及早期玻璃珠组成,包括水晶珠16颗,料珠12颗,琉璃珠4,早期玻璃珠1颗;共计33颗。其中一颗料珠腐蚀严重,另一颗琉璃珠破裂为三块,还有若干琉璃珠略有破损。从加工工艺看:水晶珠基本上为用大小相似的原石略加打磨加工而成,表面还有石皮残存。料珠、琉璃珠、玻璃珠均采用手制,在金属棒上烧制,用剪刀之类的工具剪裁而成,之后将珠子两端毛茬磨掉。玻璃珠还用吹制工艺,十分引人关注。北齐娄睿墓、库狄迴洛、北周李贤墓中都出土项饰,主要材质为十分珍稀白玉、玛瑙和琥珀,有的还雕成项兽首人身。斛律彻身份不及以上数人,所以项饰也较简单。
琉璃、水晶串饰
02鼓吹骑俑研究
斛律彻墓出土的鼓吹骑俑都属军乐俑。出土的俑至少有30件其中骑马鼓吹俑18件,甲骑具装俑7件,仪仗俑至少5件。这些鼓吹骑俑的特征与太原地区北齐墓葬出土的同类陶俑相似,与隋代其他地区墓葬出土仪仗俑不同。
斛律彻墓出土的鼓吹骑俑所持的乐器有板鼓、排箫,可以推定的乐器有建鼓、角、笳(或筚篥),可能还存在琵琶。根据文献记载和杨泓等人的研究,上面的鼓吹骑俑可分为“鼓吹骑乐俑”和“横吹骑乐俑”两类。“鼓吹骑乐俑”所执的乐器是建鼓、排箫、笳。“横吹骑乐俑”所执的乐器是板鼓、角、笳(或筚篥)、琵琶。“横吹”与“鼓吹”虽然都起源于汉代,但“横吹”在十六国北朝墓中始多见,与少数民族的嗜好有关,斛律彻墓的“横吹骑乐俑”所继承正是十六国北朝时期的历史遗产。值得注意的是,斛律彻墓中没有出土铙,《隋书·音乐志》载南朝陈时的鼓吹乐器为箫、笳、鼓,也没有铙,南北方表现的这种一致性都恰如杨泓先生所言,铙基本退出了军乐行列。
吹排箫伎乐俑
斛律氏出自于高车。斛律彻墓出土鼓吹俑虽常见于北朝,但在斛律彻墓发现这些陶俑,仍使人不禁想起千古流唱的高车民歌《敕勒川》。
03陶俑服饰研究
斛律彻墓出土人物俑的服饰特征总体上与北齐时期相似。按照服饰特征,斛律彻墓人物俑可分为镇墓俑、武士俑、鼓吹俑、侍女俑、胡人骑驼俑等几类,他们都可以在北齐娄睿墓、贺拔昌墓等太原地区北齐墓葬中找到类似的陶俑。不过,斛律彻墓出土的部分人物俑服饰仍然具有比较重要的学术价值。如武士俑所戴的黑色幞头与虞弘墓石俑幞头接近,都紧贴于头顶,两前脚于额头处打结,下垂于额前。陕西潼关税村隋代壁画墓仪仗所戴幞头后部垂脚较短,两前脚位于额上而稍翘起。
这个现象说明,出现于北周时期的幞头,在向隋唐样式演变定型的过程中,各地存在着一定的差异。着厚卷沿帽骑马俑上衣腰部以上有桃叶形装饰物为摇叶,孙机先生指出其源于安息地区。2件胡人骑驼俑非常生动,胡人所戴的圆帽在同时期胡俑中并不多见,其渊源有待考证。这个情况,既表明隋代太原地区在继承北齐文化的同时,继续吸收着外来文明的新鲜血液,太原地区在隋代的历史地位于此也可见一斑。
厚卷沿帽武士骑俑
本文由孙莉、赵越摘编自 山西省考古研究所 编著 《太原沙沟隋代斛律彻墓》第五章“太原隋代斛律彻墓初步研究”。内容略有删节、调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