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2 岁,本应是人生中相对稳定且充满活力的阶段,然而,对于一些人来说,这个年纪却迎来了生命中的重大挑战。故事的主人公是一位 42 岁的女子,她像许多普通人一样,过着平凡的生活。然而,命运却在不经意间给了她沉重的一击。
半年前,这位女子开始出现断断续续的便血情况。由于平时饮食比较重口,她误以为是得了痔疮,觉得过几天就会好,也就没怎么在意。日子一天天过去,便血的问题却始终没有改善。不仅如此,她还出现了一天三次大便、腹痛、消瘦等症状。这时,她才开始感到害怕,赶紧去医院做了人生中第一次肠镜检查。
结果令人震惊,在距离肛门 5 - 6cm 处,医生发现了癌肿,属于进展期直肠癌。这意味着她的病情已经较为严重,为了切除肿瘤,不得不把肛门也一起切掉,然后在肚子上做一个 “造口”,接上塑料袋子来帮助排便。得知这个检查结果和初步治疗方案,女子悔不当初:“要是早点儿来就好了啊,也不至于现在遭这么多罪!” 主治医生也摇头叹息,半年前便血症状出现时,如果女子能重视起来,及时检查,可能还处于早癌阶段,不至于发展到现在这般地步。
二、肠癌早期症状(一)排便习惯改变肠癌早期可能会出现排便习惯的改变。部分患者排便次数增多,原本一天一次的排便可能变为一天多次。这是因为肠道肿瘤刺激肠黏膜,引起排便反射增强。同时,也有患者会出现便秘与腹泻交替出现的情况。肿瘤的生长影响了肠道的正常蠕动和消化功能,导致肠道功能紊乱。
(二)便血不同部位的肠癌便血特点和血便颜色有所差异。右侧结肠癌出血时,粪便颜色多为暗红色,血液与粪便混合,有时会呈黑便;左侧结肠癌及直肠癌出血时,粪便颜色多为鲜红色。例如,低位直肠癌患者局部溃烂,出血严重时,会伴有滴血或喷射状出血,血的颜色为鲜红色。
(三)排便疼痛约 50% 的直肠癌患者排便时有疼痛感。此症状的发生率通常为 20% 左右,会表现为排便时肛门疼痛。如果肿瘤细胞浸润整个肠管,导致肠管发生严重狭窄而出现梗阻,则排便时会出现腹部绞痛症状,并可在腹部发现肿块以及腹胀。此外直肠癌发生肿瘤坏死并继发感染时,排便引起的疼痛会进一步加重,并可带有脓液以及黏液。如肿瘤侵犯骶前神经,排便引起腹压增高导致局部刺激会使疼痛加剧。
(四)腹痛或腹部肿块肿瘤生长可能导致腹痛及升结肠癌出现腹部肿块。腹痛常为定位不明确的持续性闷痛,或仅为腹部不适或腹胀感。如合并肠梗阻则腹痛加重。升结肠癌患者有时可以在腹部摸到肿块,这可能是因为肿瘤增大所致。肿块大多坚硬,如存在感染是可出现压痛。
(五)全身衰弱症状肠癌患者可能会出现贫血、消瘦、乏力、发热等全身表现。由于长期慢性失血,超过机体造血的代偿功能,患者可出现贫血症状,随着肿瘤扩散浸润加重,肿瘤表面溃烂失血和毒素吸收,导致出现贫血、低热、乏力、消瘦、浮肿等。肿瘤的生长消耗了身体的大量营养成分,同时影响胃肠道消化功能,造成营养不良,进而有体重减轻、消瘦、食欲不振等表现。
三、高危人群及预防措施(一)高危人群易患大肠癌的人群主要是具有高危因素的人群,以下为八类高危人群:
40 岁以上人群:相关研究显示,40 岁以后,大肠癌的发病率和死亡率呈现快速增长的趋势。有痔疮和长期便血的病人:长期便血会对肠黏膜形成刺激,损害肠黏膜,必须定期复查肠镜。直系亲属中有结肠癌病史的人群:有大肠癌家族史的人,其罹患大肠癌的风险高于正常人群。美国肿瘤学会(ASCO)官方网站显示,如果家族中出现肠癌患者,那么与该名患者有血缘关系的直系亲属发生肠癌的概率是普通人群的 2 倍。如果家庭中有三名直系亲属患有肠癌,即可被定义为 “家族性肠癌高等风险人群”;如果有一位直系亲属在 50 岁之前被诊断出肠癌或两个在任何年龄段患肠癌的直系亲属即可被定义为 “家族性肠癌中等风险人群”。长期慢性腹泻持续超过三个月的人群:腹泻也会对肠粘膜造成刺激,损害肠粘膜。便秘、有黑便、粘血便者:可能存在肠道病变风险。有慢性阑尾炎、胆囊炎或者已经切除阑尾的人群:存在一定的肠道疾病关联风险。长期精神抑郁,近三个月体重下降比较明显的人群:精神压抑、过度紧张等人群,免疫力较为低下,从而容易发生大肠癌。肥胖、吸烟、糖尿病、免疫缺陷的患者等:吸烟、饮酒对大肠癌具有促发作用,肥胖、糖尿病等也可能增加患癌风险。(二)预防方法合理饮食:控制脂肪摄入:过量的动物高脂肪食物会增加肠道负担,例如肥肉、油炸食品等等,平时应尽量避免食用过多。多吃富含叶酸的食物:富含于动物的肝、肾、鸡蛋、肉类、绿叶蔬菜、新鲜水果、坚果等。多吃富含纤维素的食物:例如杂粮、蔬菜、水果、粗粮等等,粗纤维可以增加食物残渣刺激肠蠕动有利于粪便排出。多吃含硒的食物:硒具有抗癌抗氧化作用,富含硒的食物有豆类、蛋类、水产类、新鲜蔬菜、大米、面食等。少吃烟熏的食品:烟熏的食品中含有亚硝酸盐,可以有明显的致癌作用。多吃润肠通便的食物:例如蜂蜜、芝麻、核桃等等。防治肠道疾病:一旦发现有结肠息肉等肠道慢性疾病,应积极治疗,避免恶变。对于长期便秘者,要调整生活方式,合理膳食,加强运动,减压,多喝水,有便意及时排便,养成定时排便的好习惯。对于器质性便秘,要到医院去检查、确诊和治疗。对于长期腹泻者,必须定期复查肠镜,查明原因,积极治疗。定期检查:40 岁后,建议每两年做一次肠镜检查,预防肠癌的发生。对于高危人群,应更早开始定期进行肠镜筛查,具有家族史的人群应 40 岁开始定期行肠镜筛查。对于 35 岁以上的人群,每年进行一次常见的检查和大便潜血的检查,如果大便潜血阳性,一定要追踪,进一步进行相关的检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