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引言
1.1 研究背景与意义随着科技的飞速发展,通信技术已经深刻地改变了人们的生活方式和社会的运行模式。从1G的模拟语音通信到如今5G的高速率、低时延、大连接,每一代通信技术的演进都带来了前所未有的变革。当下,5G技术的商用正如火如荼地进行,为人们带来了更快的网络速度和更丰富的应用体验。然而,随着物联网、人工智能、虚拟现实等新兴技术的不断涌现,对通信技术的要求也在持续提升。这些新兴技术的广泛应用,使得数据量呈爆炸式增长,对通信系统的容量、速度、可靠性以及覆盖范围等方面都提出了极为严苛的要求。在这样的背景下,6G技术的研究与开发已经成为全球通信领域的焦点。
在通信系统中,天线作为不可或缺的关键组成部分,承担着发送和接收电磁信号的重要任务。其性能的优劣直接关乎通信系统的整体表现。从早期简单的单天线系统,到如今复杂的多天线系统,天线技术的发展始终与通信技术的进步紧密相连。随着通信技术向更高频段、更大带宽以及更复杂的应用场景迈进,传统的天线技术在面对如提升频谱利用率、增强系统容量、扩大覆盖范围以及满足多样化应用需求等诸多挑战时,逐渐显得力不从心。
超维度天线理念的提出,为解决这些问题提供了全新的思路和方法。超维度天线技术致力于突破传统天线的维度限制,通过在空间、智能、功能以及能效等多个维度进行拓展和创新,实现对通信资源的高效利用和对通信性能的显著提升。它能够极大地提升频谱利用率,从而在有限的频谱资源下传输更多的数据;能够显著增强系统容量,以满足海量设备连接和大数据流量传输的需求;还能够有效扩大覆盖范围,确保信号在更广泛的区域内稳定传输。此外,超维度天线技术还能够针对不同的应用场景和业务需求,提供定制化的解决方案,满足多样化的通信需求。
在6G通信技术的发展进程中,超维度天线理念具有极其重要的地位。它不仅是实现6G高速率、低时延、广覆盖等性能目标的核心技术之一,更是推动6G在物联网、智能交通、远程医疗、工业互联网等众多领域广泛应用的关键支撑。通过对超维度天线技术的深入研究和应用,有望为6G通信技术带来质的飞跃,开启通信领域的新篇章。因此,对超维度天线理念进行深入研究,对于推动6G技术的发展和应用具有至关重要的意义。
1.2 研究方法与创新点本研究综合运用多种研究方法,深入剖析超维度天线理念。在研究过程中,主要采用了文献研究法、案例分析法,旨在全面、深入地探究超维度天线理念的相关内容。
文献研究法是本研究的重要基础。通过广泛搜集国内外关于超维度天线理念、6G通信技术以及相关领域的学术论文、研究报告、专利文献等资料,对大量的文献进行系统梳理与分析,了解该领域的研究现状、发展脉络以及存在的问题。通过对这些文献的深入研究,能够清晰地把握超维度天线理念的起源、发展历程以及当前的研究热点和趋势,为后续的研究提供坚实的理论基础。从早期对多天线技术的研究文献,到近年来针对超维度天线技术各个维度拓展的相关论述,都为研究提供了丰富的素材。例如,在研究超维度天线的空间维度扩展时,参考了多篇关于大规模MIMO天线技术演进的文献,这些文献详细阐述了从传统天线到大规模MIMO天线在空间维度上的突破以及面临的挑战,从而为理解超维度天线在空间维度的进一步拓展提供了重要的参考依据。
案例分析法也是本研究的关键方法之一。通过选取具有代表性的超维度天线技术应用案例,如中信科移动在超维度天线技术研发与应用方面的实践案例,深入分析其在不同场景下的技术实现方式、应用效果以及所面临的挑战。中信科移动在6G预研项目中对超维度天线技术的应用,通过对其具体的技术方案、实验数据以及实际应用效果的分析,能够直观地了解超维度天线技术在提升频谱利用率、增强系统容量等方面的实际表现。通过对案例中遇到的问题及解决方案的研究,还能为后续超维度天线技术的进一步发展和优化提供宝贵的经验借鉴。
在创新点方面,本研究在研究视角、分析维度和应用拓展方面均有独特之处。在研究视角上,突破了以往仅从单一技术维度研究天线的局限,将超维度天线理念置于6G通信技术发展的整体框架下,综合考量其与其他关键技术的协同关系以及对未来通信网络架构的影响。在分析维度上,不仅对超维度天线的空间、智能、功能、能效等核心维度进行深入剖析,还进一步探讨了各维度之间的相互作用和耦合机制,为全面理解超维度天线技术提供了新的视角。在应用拓展方面,结合物联网、智能交通、远程医疗等新兴领域的特点和需求,深入探讨超维度天线技术的潜在应用场景和创新应用模式,为推动超维度天线技术在实际应用中的拓展提供了新思
二、超维度天线理念概述2.1 超维度天线理念的起源与发展脉络天线技术的发展历程漫长且充满变革,从最初简单的线天线,逐步演变为如今复杂且功能强大的多天线系统,每一次的技术突破都推动着通信技术的进步。在19世纪末至20世纪30年代初的线天线时期,德国物理学家赫兹于1887年为验证麦克斯韦预言的电磁波,设计出了世界上第一个天线 。其发射天线由两根30cm长的金属杆组成,杆的终端连接着两块40cm见方的金属板,通过火花放电激励电磁波,接收天线则采用环天线。随后在1888年,赫兹又用锌片制作了抛物柱面反射器天线,该天线由沿着焦线放置的振子馈电,工作在455MHz频率上。1901年,意大利发明家马可尼采用一种由50根下垂铜线组成的扇形结构大型天线,顶部用水平横线连接,横线挂在两个高150英尺、相距200英尺的塔上,通过电火花放电式发射机实现了远洋通信,这可视为付诸实用的第一副单极天线。这一时期,由于早期无线电主要应用于长波远洋通信,天线的发展也主要集中在长波波段。
到了20世纪30年代初至50年代末的面天线时期,二战前夕微波速调管和磁控管的发明,促使微波雷达出现,厘米波得以普及,无线电频谱得到更充分的利用。此阶段广泛采用抛物面天线或其他形式的反射面天线,同时还出现了波导缝隙天线、介质棒天线、螺旋天线等多种类型。第二次世界大战中,雷达的应用极大地促进了微波天线尤其是反射面天线的发展,微波中继通信、散射通信、电视广播也迅速发展,这使得面天线和线天线技术得到进一步提升。期间建立了口径天线的基本理论,如几何光学、口径场法等,还发明了天线测试技术,开发了天线阵的综合技术。
自20世纪50年代起,天线技术进入大发展时期。1957年人造地球卫星上天,标志着人类进入开发宇宙的新时代,对天线提出了诸如高增益、精密跟踪、快速扫描、宽频带、低旁瓣等诸多新要求。与此同时,电子计算机、微电子技术和现代材料的进步,为天线理论与技术的发展奠定了必要基础。例如,1957年美国制成用于精密跟踪雷达AN/FPS - 16的单脉冲天线;1963年出现高效率的双模喇叭馈源;1966年发明波纹喇叭;1968年制成高功率相控阵雷达AN/FPS - 85;1972年制成第一批实用微带天线,并作为火箭和导弹的共形天线开始应用。近年来,还涌现出分形天线等小型化天线形式。
随着通信技术的不断演进,从1G到5G,对天线性能的要求愈发严苛。在1G和2G时代,主要采用单天线系统,其功能相对单一,仅能满足基本的语音通信需求。进入3G时代,为提升系统性能,业界开始使用较为简单的空间分集技术,例如在中信科移动大力推动的TD - SCDMA系统中,开创性地引入了波束赋形技术,该技术对于改善边缘覆盖、抑制干扰、提升接收信号质量以及增强整体网络性能起到了关键作用 。在4G LTE系统中,多天线技术的标准化应用全面展开,系统的物理层构架建立在MIMO + OFDM的基础之上,从第一个版本开始,就对包括发射分集、空分复用、多用户MIMO及波束赋形技术在内的几乎所有MIMO技术类别进行了标准化,并且在后续演进过程中,多天线技术的逐步完善与增强始终是重要发展路线。
到了5G时代,大规模天线(Massive MIMO)技术得到广泛应用,在信号处理方面综合了分集、复用和赋形多种技术,天线形式演进至二维阵列形态,在水平和垂直方向都具备波束赋形能力,极大地提升了频谱效率和系统容量。然而,随着通信需求的持续增长,尤其是面对物联网、人工智能、虚拟现实等新兴技术带来的海量数据传输、低时延以及多样化应用场景的需求,传统的天线技术在提升频谱利用率、增强系统容量、扩大覆盖范围以及满足多样化应用需求等方面逐渐显得力不从心 。例如,在现有部署形态下,大规模天线的部署和维护面临诸多难题,天线规模增大导致设备复杂度与功耗大幅增加,同时CSI(信道状态信息)获取与参考信号设计也面临严峻挑战。
在此背景下,超维度天线理念应运而生。中国信科率先提出超维度天线技术(E - MIMO,Extreme Multiple Input Multiple Output),并推动其被成功写入ITU - R IMT - 2030框架报告。超维度天线技术旨在突破传统天线的维度限制,通过在空间维度、智能维度、功能维度和能效维度等多维度进行拓展和创新,实现对通信资源的高效利用和对通信性能的显著提升。在空间维度上,通过采用集中式或分布式提升天线数量形成超大规模天线技术,增加空间自由度和分辨率;在智能维度方面,引入人工智能技术,实现智能感知信道环境、智能优化、分布式智能协同传输和智能检测等功能;在功能维度上,拓展至通感一体化、蜂窝定位等新领域,提升探测感知精度和定位性能;在能效维度,结合“双碳”目标,通过优化系统设计、采用高能效器件和环保材料等方式,降低能耗和碳排放 。
从传统天线到超维度天线的发展历程,是通信技术不断进步、应用需求持续推动的结果。超维度天线理念的出现,为解决当前通信技术面临的挑战提供了全新的解决方案,也为未来6G乃至更先进通信技术的发展奠定了坚实基础。
2.2 核心概念剖析超维度天线的核心在于突破传统天线在空间、智能、功能、能效等维度的限制,实现多维度的扩展与创新。
在空间维度上,超维度天线致力于通过多种方式显著增加空间自由度和分辨率。其中,超大规模天线技术是关键的实现途径,它通过采用集中式或分布式的部署方式,大幅提升天线数量。以集中式部署为例,可构建大规模的天线阵列,使得天线系统能够在有限的空间内容纳更多的天线单元,从而增加空间维度上的信号处理能力 。这种方式能够显著提升系统的容量和频谱效率,因为更多的天线单元意味着可以同时处理更多的数据流,实现空间复用。在分布式部署方面,通过将天线分散布置在不同的位置,能够有效扩大信号的覆盖范围,减少信号盲区,同时还能降低信号干扰,提升信号的稳定性和可靠性。在一些大型场馆或复杂地形环境中,分布式超大规模天线部署可以更好地满足不同区域的通信需求,确保每个角落都能接收到高质量的信号。
智能维度的引入为超维度天线带来了智能化的能力。在智能感知信道环境方面,超维度天线借助先进的传感器和算法,能够实时感知周围的信道状态,包括信号强度、干扰情况、多径效应等信息。通过对这些信息的准确获取和分析,天线可以根据信道的变化动态调整自身的工作参数,如发射功率、波束方向等,以实现最佳的信号传输效果。在智能优化环节,运用人工智能算法对天线的性能进行优化。通过对大量历史数据和实时数据的学习,算法可以找出最优的天线配置方案,从而提高天线的效率和可靠性。在智能检测方面,超维度天线能够快速、准确地检测出信号中的异常情况,如信号中断、干扰源出现等,并及时采取相应的措施进行处理,保障通信的连续性和稳定性。
功能维度的扩展使超维度天线具备了更多的功能。在通感一体化领域,超维度天线不仅能够实现传统的通信功能,还能够进行环境感知。通过发射和接收特定频率的信号,天线可以获取周围环境中的物体信息,如物体的位置、形状、运动状态等。这一功能在智能交通领域具有重要应用,例如,车辆上的超维度天线可以实时感知周围车辆和行人的位置,为自动驾驶提供关键的信息支持。在蜂窝定位方面,超维度天线通过精确测量信号的传播时间、角度等参数,能够实现更精准的定位功能。这对于一些对定位精度要求较高的应用场景,如物流追踪、应急救援等,具有重要意义。
能效维度的优化是超维度天线适应“双碳”目标的重要体现。在系统设计阶段,通过优化天线的结构和布局,减少不必要的能量损耗。采用新型的材料和技术,降低天线的电阻和热损耗,提高能量转换效率。在高能效器件的应用方面,选用低功耗、高效率的射频器件和信号处理芯片,降低整个天线系统的能耗。在环保材料的使用上,选择对环境友好、可回收利用的材料,减少对环境的污染。通过这些措施,超维度天线在实现高性能通信的同时,有效降低了能耗和碳排放,符合可持续发展的要求。
2.3 与传统天线技术的对比与传统天线技术相比,超维度天线在性能、结构和应用场景等方面展现出显著的优势,同时也为未来通信技术的发展开辟了新的路径。
在性能方面,传统天线在频谱利用率上存在明显的局限。以早期的单天线系统为例,其仅能在有限的频段内进行信号传输,无法充分利用丰富的频谱资源 。在2G时代的GSM系统中,单天线的频谱利用率较低,难以满足大量用户对数据流量的需求。而超维度天线通过空间维度扩展,如超大规模天线技术,能够实现空间复用,显著提升频谱利用率。在一些密集城区的5G基站部署中,采用超大规模天线阵列,可同时支持多个用户的高速数据传输,使频谱利用率得到数倍提升。
在系统容量方面,传统天线随着用户数量的增加和数据流量的增大,很快就会达到瓶颈。在大型体育赛事现场,传统的多天线系统在面对数万人同时使用移动设备进行通信时,常常出现网络拥堵、信号中断等情况。而超维度天线凭借其在空间、智能等多维度的扩展,能够有效增强系统容量。在智能维度,通过智能感知信道环境和智能优化,超维度天线可以根据用户的分布和业务需求,动态调整天线的工作参数,从而更好地满足海量用户的通信需求。
在覆盖范围上,传统天线在复杂地形或远距离传输时,信号衰减严重,难以实现广泛且稳定的覆盖。在山区或偏远地区,传统基站天线的信号很难覆盖到每一个角落,导致部分区域通信质量差甚至无信号。超维度天线采用分布式部署方式,将天线分散在不同位置,能够有效扩大覆盖范围,减少信号盲区。在一些偏远山区,通过分布式超大规模天线的部署,实现了信号的全面覆盖,提高了当地居民的通信质量。
在结构上,传统天线的结构较为单一。常见的单极子天线、偶极子天线等,其形状和尺寸主要根据工作频率进行设计,功能相对固定。而超维度天线的结构则更加多样化和灵活。以可重构超表面天线为例,其由大量低成本、低功耗的可控反射或透射单元组成,通过对这些单元的调控,可以实现不同的波束赋形效果,以适应不同的通信场景需求。在室内通信场景中,可重构超表面天线能够根据室内环境的变化,灵活调整波束方向,避免信号被障碍物遮挡,提高信号传输质量。
在应用场景方面,传统天线在面对新兴的复杂应用场景时,适应性较差。在工业互联网场景中,传统天线难以满足工业设备对高精度定位、低时延通信以及高可靠性连接的需求。超维度天线凭借其通感一体化和蜂窝定位等功能维度的扩展,能够很好地适应这些新兴场景。在工业自动化生产线中,超维度天线可以实现对设备的精准定位和实时状态监测,同时保证通信的低时延和高可靠性,为工业互联网的高效运行提供有力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