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许桑
编辑/杜洋
在草原长大的樊文华,一直有个困扰。
女孩的家在内蒙古乌兰察布的一个小镇上,草原广袤,附近居民多以放羊为生。樊文华从小帮姥爷放羊,她发现最常见的困难是数羊。几百只羊,长相相似,成群活动,还总跑来跑去,即使是经验丰富的牧民,有时也很难数清。
丢羊的情况常有发生,损失不是小数目。很长一段时间里,“数羊难”是一个仅停留在意识层面的问题。
在这个有些偏僻的镇子,孩子们关于技术的遐想,似乎缥缈了些,这也几乎是偏远地区科学技术教育的普遍性困境:这里不存在科技博物馆,也没有大城市的科技展,甚至缺少懂行的人——过去,学生与科技最近的距离,大多存在于课本上遥远抽象的图片中。
直到几个月前,一台崭新的3D打印机出现在教室里。机身透明的外壳和精密机床吸引了所有人的目光,随着指针来回摆动,它便能一层一层地“编织”出各种形状的物体。
樊文华也被它“迷住”了。那是一堂新成立的科技社团课,学生席地而坐,围成一圈,她记得老师抛出了一个问题:技术可以做什么?
短暂安静后,几个男孩接连举手,命题宏大,有人提议,干脆搞个卫星。老师先是鼓励了他们的创意,但很快说清了这些想法中不好落地的现实困难。樊文华也举起了手,“那,我们能不能发明一个数羊的装置?”
这个从生活场景出发的巧思,得到了老师的赞许和支持,但从想法真正落地并非易事。
樊文华和两位同学组建了一支“科创小队”,探索始于沙盘。3个十来岁的孩子,在老师的课后指导下,从图形建模的基础课程开始,3D打印出小羊模型,再一一拍照、标注,录入数据平台,进行模型训练。
所有的努力,都是为了让AI“认识”羊。
项目推进到2023年底的时候,几位腾讯游戏的程序员出现在学校,他们是3D打印机的捐赠方。这一次,带来了更多的设备,决心协助孩子们梦想成真。
一台套着许多探测环的气象装置,成为此行中的“惊喜彩蛋”。它能测地温、湿度、光照,基于此,一整个牧区管理系统才能搭建起来。项目组一起把数据线从室内搭到羊圈,又反复调试摄像头角度,直到电脑显示器上清晰映照出羊群的成像,每一只都被一个小框框住,标有数字。
数羊装置完成的那天,正是乌兰察布的大雪天,大家都裹在厚厚的羽绒服里,樊文华戴着一副方圆眼镜,说话哈出的雾气薄薄一层蒙上了镜片。面对屏幕,她在屋里轻点鼠标,就可以知道放牧的最佳时间,以及此时此刻,有多少只羊儿正在草场溜达。
尽管,智能数羊离真正意义上的全面推广还有很远的路要走,但对孩子们来说,能够有一处安放天马行空想法的空间,如同投向想象力之湖的一颗小石子,总会在漫长未知的人生探索中,泛起涟漪与回响。
对抗与局限
对80后程序员涂海龙来说,协助樊文华的智能数羊,或许是他工作中最特殊的一次“项目经验”。此前,有同事向他请教羊脸识别的技术可行性,他远程指导过一番。
这是他最擅长也最熟悉的技术领域:AI识别+系统管控。只不过,日常工作中,涂海龙要用AI识别的不是“羊脸”,是“人脸”——找到那些玩手机游戏的青少年,然后通过系统限制他们。
七年前,他作为最早一批的技术成员,加入了腾讯游戏刚组建的成长守护团队。团队要解决的问题,也是当时社会对未成年人最关心的议题之一:过度游戏。
一开始,涂海龙信心满满。在他看来,识别未成年并非难事,只要把所有用户账号筛选一遍,对上公安部的实名数据,就可以解决问题。在2017年中上线的「成长守护系统早期版本」里,涂海龙所在团队的策略是对未成年人实施“宵禁”,并限制每日游戏时长,违规者会被强行“踢下线”。
但很快,同事们发现,孩子们会用各种方法绕开防沉迷限制。比如找到一些名人、通缉犯和失信人员的身份证号去注册,向陌生人花钱租号等。而这背后,是一个复杂庞大的黑色产业链。
为了更加了解这个产业,涂海龙的同事一度打入黑产组织内部,并拿回一手情报。这让涂海龙能从技术层面针对性地加固系统。
但随着打击“黑产”的进行,租号市场的价格开始水涨船高,未成年人租一个号,从一开始的20块/次,变成50、60、100,甚至更贵。有利可图的组号群,用“游击战”的方式躲避监管,用一次就废弃。
涂海龙最初的想法是“让黑产全部消失”,后来他逐渐意识到,这是一场漫长的拉锯战。有其他团队的人告诉他,只要有利益在,黑产就无法彻底杜绝,“只是从一个地方被赶到另一个地方去”。
“黑产”之外,孩子们钻空子的方法也“层出不穷”。保安,甚至路过的外卖骑手都成为孩子们借号的人选,有的甚至还从学校小卖部租设备。
在相当长的一段时间里,技术团队的人脸识别功能,被视作防沉迷系统的“利器”。2020年6月开始,腾讯游戏针对疑似未成年用户(即实名为成年人,但实际可能是未成年使用)细化人脸识别——这在当时的游戏行业实属首例。后来人脸筛查环节从“夜间巡航”升级为“全天巡查”,对一切可疑账户进行重新认证。
到2021年版署发布进一步防沉迷新规后,整个游戏行业在未成年人保护上取得突破性进展,但“漏网之鱼”仍然存在。后来,涂海龙从不同途径了解到,这些躲过人脸识别的未成年人,是靠家长帮忙代刷。
这几乎是让涂海龙感到最无奈的时刻。黑产的行动有迹可循,打击手段也很明确有效,可是家长代过人脸的场景随机,外界无法过度干预,对数据模型的准确性影响很大。
他印象最深的一个案例是,从大量数据分析后可印证某账号的背后,是一位未成年正在深夜玩游戏,可该账号身份信息却显示是一位老年人,并且每次弹出的人脸验证都能顺利通过。涂海龙猜测,老人是半夜三四点被摇醒,帮孩子过人脸识别。
在这个账号面前,涂海龙陷入迷茫,“我们的策略,没有帮他们家庭解决问题,还给老人带来了很多骚扰,让他连睡觉都被影响到,我感到很愧疚,我不知道自己是在作善还是作恶。”
以前,团队每上新一个功能点,工作群聊都被“福报+1”的词汇刷屏。理工科出身的技术人员们相信,工具是可以帮助人解决问题的。涂海龙对这套关于技术的朴素法则坚信不疑,他曾信誓旦旦要把小孩赶出游戏。除了算法模型和系统策略,他还花了很多时间给家长做工具——一套名为成长守护的“全能工具包”。和孩子的账号绑定后,家长可以在自己的界面上随时查看和设置他们的游戏时长。
“一键禁玩”、“一键禁充”、“消费管理”等定制化管理方案,也是在一遍遍地找漏洞、扣细节中开发出来的。了解到有小孩会偷偷拿家长手机,关掉家长设置好的游戏管控方案,他设置了家长锁和设备锁、查小号等多种功能。
“我把能提供的,都提供了。”穷尽技术手段解决了大部分问题之后,涂海龙遇到瓶颈。
也不是没有更极端的技术手段,比如“甚至可以让他整个设备都玩不了任何游戏,但强硬手段的后果绝对是两败俱伤”。
涂海龙见识过家庭内部产生的激烈冲突。在福建老家,他身边好几个家长都遇到了孩子沉迷游戏的问题,他教家长设置手机系统,让这些孩子们“玩不了、玩不爽”,然而后续父母孩子的对峙却十分难以调和。长期疏离的亲子关系本就千疮百孔,当绝对禁止遇到孩子的反抗, 折腾到最后只能是两败俱伤。
成长守护团队也曾多次前往欠发达的乡村地区调研。在那里,父母外出打工、常年不在身边的情况十分普遍,很多孩子日常生活匮乏,从小被爷爷奶奶带大。在老人们眼里,孩子们待在家里玩游戏,毕竟好过当“街溜子”,去做“更不可控的事情”。
年长的老人既不懂屏幕上的游戏是什么,也不了解帮孩子“人脸识别”的验证意味着什么,只觉得常年闷在卧室玩手机的孩子主动来找自己,是一种“被需要”的感觉。
面对更深层面的意识和教育,以及留守儿童的社会问题,涂海龙意识到技术的局限性。
“我很想解决掉,但这超出我作为一个程序员能解决的范畴了。”他时常在反思:防沉迷的系统到底要严到什么地步?从根源上解决,究竟还能做些什么?
这也是整个成长守护团队在常年求索的议题。这意味着,要让孩子们不沉迷游戏,让孩子的好奇心转移到屏幕之外,或许是解法之一。
跑出群山的孩子
“智体双百”计划正是在这样的背景之下应运而生。
按照团队的预期规划,未来在欠发达地区的中小学校园内,将会诞生上百个“未来运动场”和“未来教室”。 截至2024年8月底,未来教室已在全国15个省市自治区内落地48间未来教室,累计开展27,296课时科创课程,覆盖1,159,032人次受益学生。
〓腾讯未来教室。
南雄,是“智体双百”的试验田之一。
过去,这座位于粤赣交界的县级市,是孩子们口中“一个几乎只有风会来的地方。”这里山峦阻隔,交通不算便利,成年父母外出打工普遍,孩童和老人留守。
在南雄,孩子们的日子很简单。作为当地坪田中学的时任科技老师,蓝师银很清楚,简单,在某种程度上,也意味着一种资源匮乏。从教的那些年,他唯一能教的内容是编程,因为这只需要一根网线和一台电脑。更多的教学课题,由于缺少科技设备无法开展。
他曾响应学校号召,带学生去参加各地兴起的科技比赛。靠着借来的几台二手小车设备,就这样一路闯过了市赛,进入省赛。省赛在珠海举办,师生三人来到现场,看见别的学校队伍带来的设备后,“心里一下子就慌了”。
放在赛场的起跑线上,小车之间的差距被放大了。坪田中学的小车跑得慢,拾取物件的动作也慢,整体操作模式陈旧,配置功能还不够齐全。最后队伍只拿了三等奖。
回到学校后,蓝师银决定首先要解决设备匮乏的问题。他几乎是抱着尝试的心态,在2023年夏天提交了腾讯未来教室“给孩子一堂科技课”的项目申请。很快,他和孩子们收到了一批由腾讯游戏捐赠的科技硬件“未来科技盒”,包括10套小车机器人、15节科技课程、10节专家课,以及2500元的科创金。
〓腾讯未来教室出品的未来科技盒。
有了设备,班上学习的氛围也得到很大提升,“因为每个人都很想尽快熟悉这些新鲜又神奇的设备”。蓝师银每次上课,窗户上时不时还会趴满其他班好奇观看的同学们。
2023年11月,一封来自远方的邀请函投向了群山之中的坪田中学。
蓝师银被腾讯未来教室团队邀请,到北京参加一场小车竞速的比赛——“未来战队机器人竞速邀请赛”,要和其它地区未来教室的孩子们同台竞技。
叶生平和叶金华,作为坪田中学代表队成员前往。两位少年,在蓝师银的科技课上,都展现出很好的逻辑思维和数理能力。蓝老师觉得,他俩是“搞编程的好苗子”。有意思的是,两人也都是游戏少年,日常爱打《王者荣耀》。
〓正在比赛中的叶金华。
在蓝师银看来,参赛和打游戏的逻辑相通,都要分工、合作、组战队。前方的操作手负责小车的场地测试,后方的编程师要随时调试程序,所有的事情都靠两人共同完成,遇到什么问题也是两人讨论一起解决。游戏中的团队协作能力,可以迁移到现实中来,成为技能点。
而游戏中热血、兴奋和跌宕的部分,也是相通的。小车竞速,有人的策略是抄近道,有人则老老实实按官方指示路线走。比赛充满随机性,明明比分落后的队伍可能靠着一次“近道漂移”逆风翻盘。失败或逆袭,就在一瞬之间。
在北京的这场小车竞速赛,叶金华和叶生平给队伍取名“雄鹰战队”,队伍图徽用的是麦穗和银杏叶元素,因为是南雄最常见的特产。
〓雄鹰战队。
未来教室项目的负责人连蕙芯,并没有参照传统的科技比赛风格来筹办这场“未来战队”的比赛,她希望更活泼有趣些,游戏化一点。连蕙芯向腾讯电竞借来举办大型赛事的舞台,采取孩子们熟悉的电竞游戏比赛的规格和模式进行:首先,亮相要有仪式感,每个战队成员穿着统一的队服,提着各自的“武器箱”走出来,在一片聚光灯下定点摆姿势,秀出自制的徽章旗帜,并发表战队宣言,放出狠话。
〓“未来战队机器人竞速邀请赛“现场。
初次来到这么大的舞台,孩子们显然有些怯场。站在嘈杂的测试赛道前,蓝师银问起一个程序细节该怎么改,一旁的叶生平愣了一下,“好像大脑一片空白”,隔了五六分钟才慢慢进入状态。
由于比赛经验匮乏,“雄鹰战队”最终名次落后。事后在复盘参赛过程时,蓝师银点出了关键,“第二轮小车的主控板坏了,我们在现场手忙脚乱的。如果多带两套备用设备,或许就不会发生这样的事情。”
不过,这并非是一场残酷激烈的比赛,氛围友好温馨,也没那么功利,带队老师不用背负考评压力。在现场排练时,不同学校的师生还会给对方出主意,帮着一起“查漏补缺”,分享各自的近况。“真羡慕你们九年级的孩子还可以出来打比赛呀!”有学校老师对蓝师银感慨。
到最后的颁奖环节,每一支队伍都获得了一项荣誉,坪田中学“雄鹰战队”获颁“最佳编程奖”。不过,更多的收获来自成绩之外。
对于师生三人来说,这更像是一次人生体验之行。他们都是第一次来到北京,也是第一次坐高铁和飞机,“原来高铁的座椅这么软这么舒适。飞机比想象中的要庞大很多。”
而赛事带来的启发或许是更绵长的。蓝师银觉得,孩子们见过世面后,眼界更开阔,不再拘泥于“小地方的标准”,会更高地管理自我,也多了一些底气和自信。“毕竟我们只是受环境影响,缺一些经验,未来再同台竞技,未必会输给大城市的。”
这也是让连蕙芯感到欣喜和触动的地方。
赛前,她曾担心过无数种可能发生的状况,小车跑不了,比赛进行不下去,场面太拉胯……但当她看到孩子们趴在地上几个小时,只为测试哪一个角度和速度过弯道“最佳”时,当音乐响起,孩子们认真地举起小车放到赛道时,她忽然释然了。享受过程,她对自己说,就像一场游戏,不止有输赢。
在连蕙芯的心中有一个小小的祈盼,通过未来教室,可以创造一个乡村孩子科技学习的乌托邦。
在这里,是一种轻松愉快、允许“捣乱”的氛围。这里并不存在“正确答案”,师生关系是更加亲近平等的。最重要的是,有孩子可以意识到,世界上的游戏和比赛,并非只有“要赢”那一种,大家能获得考试分数之外对自己的认知,推开人生另一扇可能性之门。
不同于普遍机器人那样的价格高昂、有门槛,运营团队通过“适村化”的切入点让“未来科技盒”更符合0基础、从未接触过科技的师生。以拼装和驱动小车机器人为基础玩法,结合新科课标要求,让学生们在了解电机、传感器、开发板等硬件,学生通过代码控制小车学习图形化编程知识,通过DIY组装创意小车,学习硬件工程知识。结合游戏化学习的课程设计,学生用小车完成特定任务的过程中,动手能力、团队协作、解决问题的能力都得到锻炼。
对于“未来教室”的团队来说,孩子们成长的惊喜在更早的时候就初露端倪。
2022年,“未来教室”乳源瑶族自治县民族实验中学的孩子也参加了一场小车竞速比赛。由于当时尚处于疫情期间,参赛者分别在各自学校中进行小车赛跑,并通过线上腾讯会议的方式接入。
比赛还有来自大湾区的学校参加,他们赛事经验成熟。有工作人员担心,比赛成绩可能有很大的差距,对于那些起步阶段的孩子,会伤害自尊心,于是在赛前商量是否关闭名次显示。
然而比赛结果出乎意料。前六名的队伍中,“未来教室”的孩子包揽了五席。
对于这个超出所有人预料的结果,未来教室的运营团队做过专门的分析,“科技这一块反常识的点在于,很多时候考验的是一个人的兴趣度和聪明度的,在这个维度上,很多低资源地区的孩子只是没有机会而已。”
对于能去参赛的孩子们来说,他们比大城市的孩子更珍视难得的比赛机会,并为之付出了大量努力进行训练。
通过这些“以赛促练”,未来教室已经支持6000多名学生参与腾讯未来教室系列赛事,涵盖国家教育部白名单赛事、区域性赛事、以及常态化校级友谊赛,累计获得百余个国家级奖项。
这种为目标付出努力的感受,叶生平也正在经历。银杏树黄了又青,十三岁的少年回到南雄后,开始了紧张的中考备战生活,但他一直记得老师蓝师银在那场比赛前说过的话:
“只要这辆小车跑起来,就有可能跑出南雄,跑出群山。”
技术的100种可能性
当我们把视线放到更宏观的时间脉络中,会发现缘起于“技术向善”的改变,正走向从0到N的质变。
比如,在“未来教室”,颇受欢迎的一门创新课程是“听音探案”——旨在揭秘电信诈骗的技术原理。
〓未来教室系列科技课。
过去,有未成年孩子通过“黑产”代刷买号的过程中被诈骗。而现在,他们可以学习,诈骗犯的声音技术究竟是如何做到的,以及,后台的程序员们用来限制自己玩游戏的招式到底是什么。
更多的巧思,是融入了孩子们实际的生活。有的是为没去过大城市的妹妹,建一个粉色的“智能衣柜”,还有是希望本地的野生大熊猫测量体温更智能化一些,不用每次都打麻醉。
连蕙芯看过太多的科技竞赛,近年来“卷比赛”的竞争愈发激烈,有条件的学生会请更专业教练培训。但和这些精英学生宏大视角的选题取向不同,乡镇学校的孩子们往往聚焦身边的困难点,他们想解决的是微小又真实的问题,通过技术,能让周围的环境变好一点点。
“你可以从作品背后感到小朋友的感情和真心。”对于连惠芯以及更多的成长守护团队成员来说,他们同样付出的真心,就像是在真实世界里播种想象力的种子,这是一个长期性的,甚至不太能计较回报的项目,浇水呵护,等待孩子们润物细无声的改变,就足够了。
变化带来的影响不光作用在孩子们身上,甚至作用于成长守护团队内部,在一定程度上,可以视作拓宽了技术可能性的面向。就像是一种回响。
比如,AI一开始被技术团队用在用户画像的评估系统中,使用最多的场景就是识别未成年人。这是一项庞大又冗杂的工作,各种AI模型要面对的“干扰因素”很多。
到后期,AI技术被运用到智体科技方面中,“事情就变得简单顺滑很多”。技术要点清晰明确,即识别孩子们的手、嘴巴、腿或者任意部位,再结合各种用户数据把参数调准。这样的设计可以放置到各种游戏化的运动场景中,实现线上跳绳比赛等一系列体感游戏,让孩子通过肢体运动,享受乐趣。
技术的应用场景不一样,心境也有所不同。“后期我们都是快乐AI,”腾讯未成年保护体系的负责人郑磊笑着形容,“看到孩子们用一个简单的入门级AI技术,就可以做出一些基于周身环境的小作品来,我们是感到非常开心的。”
游戏研究者刘梦霏曾用过一个形象的比喻。她把孩子们视为“天生的游戏玩家,也是最好的游戏创造者”。在一系列社会实验中她发现,孩子创造游戏,就像本能一样,“问题在于我们要怎么样利用或者引导这种本能。”
这与“智体双百”计划的初衷近乎一致:从更深入、内里的层面思考问题。通过把游戏机制引入科技和体育课程的学习中,寓教于乐,如剧本杀等游戏元素被融进未来教室的生态体系中。
引导学习,建立的是自己的主体性,无论是游戏还是技术,找到那些能帮助自己的部分,在新的框架中探索出无限的可能性。更深一步是,看见这个世界的不足,用技术来弥补现实的缺陷。
在《游戏改变世界》一书中,美国游戏设计师、未来学家简·麦戈尼格尔曾提出一个创新的思考方式,可不可以利用在游戏设计上所知的一切来弥补现实中的不足,像游戏玩家那样过我们的现实生活,像游戏设计师那样引导真实的企业和社区、像电脑和视频游戏理论家那样思考并解决现实世界中的问题。
它能让世界变成一个更美好的地方吗?
仅靠围堵游戏,并非通往技术未来的终局。利用工具与游戏的创作力,打破信息与地域的壁垒,才有可能抵达更多可能性。如同麦戈尼格尔所说,游戏不仅是二次元的,也可以是三次元的,保持玩家之心,让游戏为生活所用,用技术改变世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