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位名师,320讲,一门课回顾5000年

衷心书院 2024-02-11 13:56:43

在变化中看规律,从历史中赢未来。你好,欢迎来到中信书院的《中国通史名家大课》。

你可能会好奇,市面上关于中国历史的作品有很多了,而且历史也不像商业财经之类的课程,能给我们的工作生活带来直接的助力,我们为什么还要开设这样一门总体量超过320讲的课程呢?

我想从《史记》中的一段故事聊起,说说这门课程希望带给你的五点价值。

话说在战国时的楚国上蔡郡,有一个看守粮仓的小吏。一天,他上厕所的时候发现,厕所里的老鼠吃着脏东西,一有点风吹草动就吓得四处逃窜。而就在不远处的粮仓里,那里的老鼠吃着粟米,住着宽敞的房屋,也不担心人和狗的惊扰。这个小吏那一刻突然顿悟了:“原来一个人有没有出息,就和这些老鼠一样,主要是由他所在的环境决定的。”

于是,他决定告别这里的一切。他先是拜在了荀子门下学习帝王之术,学成之后,又前往秦国发展,先是在秦国丞相吕不韦门下做事,之后,逐步升迁,成为秦王嬴政的客卿。在他的辅佐之下,秦国吞并六国,建立中国历史上第一个统一王朝——秦朝,而他就是李斯——秦朝的第一任丞相。

李斯的人生起点其实和我们大多数人差不多,放在现在就是一个聪明又努力的基层公务员。但你可以想象,只要他留在楚国,他的人生将一事无成,在历史的长河中不会留下一点痕迹。

选择往往大于努力,正是在人生十字路口的这次正确选择,推动了李斯个人命运的改变。常言道,“日光之下,并无新事”,就是因为无论是历史上多么著名的人物,他们也和我们一样有着求学应试、职业发展、组建家庭、建功立业等等人生的重要选择。他们也和我们一样会犹豫和彷徨,做对了选择就能够登上一个更大的舞台,做错了选择就可能止步不前,甚至跌入深渊。如何分析局势,如何把盲目的选择变成有理有据的决策就变得极为重要了。

所以,这门课程首先会带给你的第一个价值,就是带你看看千百年来,古人是如何通过主动选择,跳出时代和命运的安排,以及不同选择带来的不同后果。

英明如李斯也会做出错误选择,在秦始皇死后与赵高合作,最终走向毁灭。在课程中,像李斯这样关于人生选择的问题比比皆是,比如我们会提到,明朝灭亡后,文人们是怎样做选择的,是为大明尽忠,还是投靠大清?一部分文人选择了以死尽忠,最终名留青史。也有一部分文人选择投靠大清,但是对于这些人,清廷并不感恩,在编撰的《明史》里把他们列入了《贰臣传》。

当然,很多拖家带口的文人既无法以身报国,也不愿为清廷效力,他们做出了第三种选择——参与官方主持的明史修订工作,“国可亡,史不可亡”,他们用另一种形式来传承大明的文化命脉,也得到了清廷更多的尊重。在多重条件限制之下,找出第三种选择,这正是学习历史的价值。

不过,光有选择是不够的,一个人的成就还离不开时代命运的安排。而这就涉及到我们这门中国通史课程希望带来的第二个价值,那就是在中国历代王朝的兴盛衰亡中,找到你我所处的历史坐标系,从历史的大周期中,看清个体命运的边界与起伏。

李斯所在的时代是一个礼崩乐坏、群雄并起的时期,周天子作为名义上的天下共主已经彻底失去对地方诸侯的控制力了,传统的封建制度难以为继。在动荡乱世,有识之士们都提出各自学说,希望建立一套新的秩序化解当时的社会与政治问题,这就是我们常说的百家争鸣。百家中对秦国崛起起到重要作用的就是法家,我们熟悉的商鞅、韩非、李斯都是法家的代表,他们也都曾服务于秦国。从秦孝公时期起,秦国开始推行商鞅变法的改革,此后持续一百多年,在秦国六世君王的努力下,秦国国力大幅提升。李斯正是处在秦国历史的上升周期,才能辅佐秦始皇完成统一大业。

一个人的命运既离不开个人的选择与奋斗,也和我们处在一种怎样的历史周期有很大关系。只有在上升周期,李斯这样勇敢激进的策略才能博得巨大的回报;而在下行周期,谦逊内敛可能是更好的选择。

但问题是,我们并没有未卜先知的能力,作为历史长河中的短暂过客,我们要如何判断自己身在历史坐标系的何处?

这就不得不提到中国历史的独特性了,早在三千年前的周朝,那时候的史官建制就非常完善,历朝历代上发生了哪些大事件,王朝是如何兴衰更迭的,这些记录就像串起来的珍珠项链,有着非常清晰的脉络,这是世界上独一份的。

相比之下,世界其他国家和文明的历史却不是这样的,它们更像是散落在不同时期的长河中的珍珠,世界史的内容经常是以某个区域文明的兴起和衰亡来讲解的。所以,唯有学中国历史才能让我们更好地理解历史周期,更准确地判断自己当下所处的位置。

了解了个人选择和历史坐标系之后,《中国通史名家大课》将给你的第三点价值,是帮你重新树立理性的历史观,看清历史演变的底层逻辑,更好地应对变化中的世界秩序。

过去我们往往把时代的转折归结为个人因素,王朝的兴盛是因为皇帝和臣子们英明决断和励精图治,王朝的衰落是因为皇帝荒淫无度,亲小人,远贤臣。比如《过秦论》就把秦二世而亡的原因归结为“仁义不施,而攻守之势异也”。

统治者的治理水平对王朝的兴衰当然会产生重要影响,但是,如果对历史的认识只是停留在这个阶段,就会让我们忽视很多更基础的社会结构、历史规律的演变。

秦统一天下后,统治疆域的增加会带来全国财政收入的大幅增加,但全国的治理成本也会急剧上升。要知道秦灭六国之前是花了100多年时间,才消化了商鞅变法提出的郡县制,而从秦灭六国到秦朝灭亡则只有短短20多年时间。

“六王毕,四海一”,在这之后,新政权要如何赢得全天下的认可,如何树立起皇帝至高无上的地位,如何建设直属于自己的官僚系统,如何安置六国原有的贵族?无法妥善解决这些问题,就会带来巨大的治理成本,这才是秦朝灭亡更深层次的原因。

前两个问题是在汉朝建立“五德始终说”和“罢黜百家,独尊儒术”的思想之后才得以解决;而建立起成熟的官僚选拔制度和贵族阶层逐渐解体走向衰亡,则要等到隋唐创立科举制度后才基本解决。

旧制度的破产催生新制度的创立,新制度的发展又为将来埋下更深的隐患。变化的背后不只是深渊,而是规律和机遇。从先秦时代逐渐形成的中国独有的儒法国家,到两汉时代定型的中华帝国国家治理模式;从三国魏晋南北朝的族群大融合,到隋唐大一统下跨文化的深度交融和文明互鉴;从宋型国家的确立,到元明清三代帝国治理方式的深层探索,中国历史正是在漫长的进化过程中不断前行。

比教科书和历史普及读物,《中国通史名家大课》将带你用新的历史观,在历史的关键转折处,在那些真实的历史事件背后,看历史演变的偶然与长期的趋势。

我们这门课程还希望带给你的第四点价值,就是重新理解何谓中国。正所谓,你能看到多远的过去,就能看到多远的未来。

“天下大势,分久必合,合久必分”,这是每个中国人的共识,但却并非世界的常态,罗马帝国分裂之后,欧洲就再也没有建立过这样庞大的帝国,世界上其他地区的文明古国也从未像古代中国一样,总能在分裂之后重新聚合。只有了解了中国悠久的古老文化,才能在我们面对困难时保持乐观,相信中国未来更繁荣的国运。

但是,近代中国的衰落导致很多人的认知全面倒向西方,而忽视了中华文明的价值。随着中国国力不断提升,在世界影响力的逐步扩大,我们需要重拾中国历史,重新思考“我是谁?我从哪里来?我要到哪里去?”

这门课程将中国历史分为10大篇,用超过320讲的篇幅带你回顾中华文明近5000年的历史。那么这门课程要带给你的第五点价值就是,我们邀请了9位中青年名师,请他们根据各自擅长的领域来讲解历史,保证你在这场中国历史的认知之旅中,能收获更多元也更充实的知识。

这9位老师分别是陕西师范大学王双怀教授,中央党校文史部王学斌教授,浙江大学吴铮强教授,首都师范大学陈晓华教授,北京师范大学李凯副教授,文化部清史中心李萝白博士,中国社会科学院罗玮博士,安徽师范大学庄华峰教授与王少林博士。

这些老师既有新一代学者严谨而自信的治学风范;又有丰富的授课经验,善用生动的语言重现遥远的过去;其中更有多位名师曾在百家讲坛开讲授课。他们将汇聚各自的史学之长,共同创作《中国通史名家大课》的课程文稿。并由专业的历史播音演员北竹,为你演绎中国历史的辉煌。

好,发刊词就到这里,期待你的加入,让我们开始这场五千年的文明之约,开启这场充满智慧与洞见的旅程,从中国历史中预见中国未来。

0 阅读:0

衷心书院

简介: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