陕西发现“隋太子墓”,墓中壁画揭出惊天秘密,专家看后胆战心惊

小宠宠 2023-01-05 12:09:59
陕西惊现超级大墓,专家看后顿感胆战心惊

黄河岸边意外出现超级大墓,引出一段湮灭已久的历史。诸多猜测之后,墓主人的身份居然属于另一个政权。这座形制异常的大墓将为我们带来怎样的惊喜呢?老规矩,长按屏幕会有小红心出现噢!今天老纪带各位看官一起去探寻这座超级大墓

回到2005年初,陕西省渭南市潼关县文物部门接到了一则消息,一月份有群众向新闻媒体举报,在高桥乡瞓村的农田里,有一座古代墓葬被盗了。当赶到现场之后,考古工作者在农田深处看到的是一个相当大的盗洞,底下漆黑一片,似乎深不见底。不管怎么说,墓葬被盗之后文物可能受损,很多还原古代历史的信息也就此烟消云散,眼前的盗洞也没有人敢下去。

于是考古工作人员一边组织村民把这里保护起来,一边向上级单位汇报墓葬被盗情况。从这个盗洞的规模来看,墓葬规模也不会太小,然而对于掌握全县历次文物普查资料的专家来说,眼前的墓葬属于何人,他们居然一头雾水。翻阅了很多资料之后,也依然一无所获,难道这座墓葬被遗留在历史记载之外吗?

难道这座墓葬被遗留在历史记载之外吗?

潼关是我国古代名城,自古以来都是兵家必争之地,尤其自东汉末年以来关中地区受到诸多割据势力的垂涎。每逢战乱时常会在潼关城下厮杀,直到宋朝之后,关中地区不再是政治中心,这样的硝烟才逐渐散去。而潼关境内由此也留下了诸多遗存,还有诗圣杜甫《潼关吏》这样的文化名篇。由于潼关的历史地位,当时的陕西考古研究所也对此相当重视,所里立即委派经验丰富的研究员赶到现场,评估墓葬被破坏的程度。

研究员到了税村之后,冒着时刻可能发生塌方的生命危险,钻进危机四伏的盗洞。在责任的支撑下,研究员仅用一条麻绳就进入了墓室,一下去就发现盗墓贼已经精准地打破了墓室的穹窿顶,此时穹窿顶上繁星点点,引人入胜,这是北魏到隋唐时期高等级墓葬才有的配置——天象图。类似的天象图在北魏宣武帝的墓顶上也曾看到过,这让他们立刻意识到这座墓葬的等级不低,并初步结合墓葬各方面情况如墓室形状等判断这是一座唐代早期的大型墓葬。

那么这座大型墓葬的保存程度又如何呢?研究员仔细观察注意到,虽然这伙盗墓贼判断准确,但他们已经不是第一批不速之客,因为墓室中有四米多高的淤泥,堆满了整个底部。有这么高的淤泥,说明墓室早期就有一处比较大的缺损,估计这就是早期盗洞了。想来这样的结果对于盗墓贼来说也非常令人丧气,但俗话说贼不走空,意思就是如果没有找到可偷的东西也要拿一些离开,否则就是不吉利,会发生不好的事情。

研究员绕过淤土,来到了甬道内部,发现盗墓贼原来盗走的是石门和墓志。盗墓贼费尽力气将几吨重的大门盗走,这不得不说是一个令人啼笑皆非的结果,但这是不是意味着连盗墓贼也找不到有价值的东西了呢?

这是不是意味着这座大墓没有价值的东西?

专家们并没有放弃这座墓葬,因为盗墓贼的目的是转卖文物,历来有很多有价值的东西就这样被他们弃之不顾,有时甚至连玉器也因为不好出手而留在了原处。结合墓葬的形制来看,壁龛里可能还有很多陪葬文物,同时有很大的几率保存了珍贵的壁画,因此研究员以这样的理由向上级机关撰写报告,请求对该墓葬进行保护性发掘。发掘结果会像他期待的一样找到有价值的文物吗?

面对这样一份报告,上级机关也同意展开保护性发掘,潼关县政府听到这个消息之后,更是表示全力支持他们的考古发掘工作,因为虽然这是一座历史名城,地下的考古遗迹却较少,当地文物部门也期待着能出现一些考古成果。在部门的协调下仅用了三天时间,工作人员就完成了前期的勘探工作和准备工作。他们惊讶的发现这座大墓的墓道虽然达到了六十多米,顶部有六个天井,在唐代标准中这个数量已经超过了一品官员,而且与后世不同,当时只有亲王、三公通常才有一品地位。

面对这样高等级的墓葬,专家们不敢掉以轻心,从天井和墓道口多点施工、进行清理。刚挖到一米左右,他们就意外的发现墓道左右两侧有着比较厚的白灰墙壁。这样的墙体作用主要是为壁画绘制打底,被称为地仗层,得知消息的省考古所立刻派来了专门的壁画保护人员为墓道上搭建了防雨棚,并小心翼翼地清理填土。或许是当地比较干燥的原因,这次清理的过程意想不到的顺利,清理出来的壁画也保存完好,像刚画上去的一样。

这样的壁画都画了些什么,又能带给我们怎样的信息呢?

研究壁画可以看到两侧相对画了同样的内容,反映的是墓主人生前的生活场景,每侧画了七组,四十六个人,从具体的内容来看是出行仪仗图。值得注意的是,每组的领队手中都拿着护板,说明这些人都有着足以上朝的官职。到了人物画的最后一组,内容其实不是出行仪仗,而是一副“列戟图”。他所象征的是墓主人生前院落的大门,也就是高级官员住宅门口的兵器陈设这种制度,同时彰显了贵族和官员的等级,三品以上的官员才会有列戟,正一品列戟十六杆,太庙等二十四杆。税村大墓的主人左右列戟各有九杆,也就是说一共有十八杆,按照唐代的礼制规定,这是东宫使用的数量。

而我们都知道东宫是太子的居所,这样看来,墓主人应该有着太子的身份,应该没有人会在这时僭越,挑战封建皇权和官僚体系。然而自初唐以来担任过太子的人记载非常清楚,他们的墓葬地点也有明确记载或为我们所掌控,甚至有些已经进行了挖掘。虽然在初唐的政治斗争如玄武门之变和武则天上位中,皇位继承人也有不少下场凄惨,但他们都没有葬在潼关。就在这时,考古工作人员突然想到,虽然根据形制判断这座墓葬应当是初唐时期,有没有可能比唐代时间更早呢?别着急,咱们下集继续

唐代继承了关陇地区的葬俗,同属于这一地区的西魏北周甚至隋朝,其实都可能是墓葬的真实时代,只不过其现有数量与唐墓差距数百倍,让专家下意识忽略了这一点。带着这样的想法,他们继续对墓葬进行了清理,随着墓道中的填土被清理一空,考古队员们在两侧发现了壁龛。其中清理出了二百一十九件文物,主要是镇墓兽和陶俑、木俑,看上去虽然是不起眼的器物,但有经验的专家很快辨识出这些陶俑有隋代特征。

隋代的陶俑大批量出现在太子级别的墓葬中,不可能是唐墓随葬了大批前朝器物,只能说明墓葬的年代就是隋朝。而隋朝统治时期很短,太子的数量也很少,只要找到可能会以太子身份下葬的人墓主人身份也就迎刃而解了。那么在隋朝当过太子的寥寥三个人之中究竟谁会是真正的墓主人呢?

那么在隋朝当过太子的寥寥三个人之中究竟谁会是真正的墓主人呢?

隋朝的三个太子分别是杨勇,杨广和杨昭。杨勇是杨坚的长子,由于受到独孤皇后的厌弃,在隋文帝晚年被废为庶人。杨广被立为太子,之后成为人们熟知的隋炀帝。显然当上皇帝的杨广是可以直接排除的,另外两个人则很难从身份上进行区分。如果盗墓贼当时没有偷走墓志,这个问题本来应该很好解决,然而现在只能借助科技手段等,尽量寻找两人的差异。此时考古挖掘工作也进行到了最后的阶段,在淤土清理完后,考古队员们找到了墓主人的石棺。

虽然发生在早期的那次盗扰非常严重,不仅带走了大量随葬物品,仅遗留下了部分小件物品,还使得墓主人的石棺在后续发生解体,遗骨散落在周围。考古队员们在收集了遗骨之后,将他们交给体质人类学家进行检测分析。经过研究,这些骨骼属于同一个人,应当是三十多岁到五十多岁的中年男性。虽然这样的结论看上去有些模糊,但足以区分墓主人的身份。

因为杨昭仅仅二十三岁就病故了,杨勇虽然出生年份不太清楚,但在隋文帝死后被杨广赐死时,应当也有四五十岁。不知道是因为生前犯了错误被贬为庶人还是隋炀帝的个人想法,杨勇没有葬在同一地区的弘农杨氏家族墓地,而是孤零零地葬在了税村。

墓主人这样的身份着实让人感慨万千。天家无父子兄弟,杨坚父子三人生前没有亲情只有利益和权力,死后也没有葬在一起。隋炀帝因为死于扬州,最终也远远葬于家族墓地之外。而比较巧合的是,发现杨广墓的开发商的法定代表人名字就叫杨勇,或许这就是冥冥之中自有天意吧。

节目尾声,各位看官对于这座超级大墓又有什么看法呢?欢迎在评论区评论!咱们下期节目再见啦
6 阅读:96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