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 | 渣叔
编辑 | 渣叔
前言七八十年代,一种名叫“的确良”的面料掀起了全民疯狂追捧的热潮,它彻底改变了当时人们的穿衣观念。
然而,就在“的确良”旋风席卷全国之际,它却突然消失了。
这个曾风靡一时的面料,最终去了哪里?
追风逐色:面料背后的时代记忆改革开放前,我国人均收入较低,普通百姓多穿蓝灰黑等朴实无华的布衣,当时因为棉花减产,加上国家实行定量供应,许多人买不起价格昂贵的布料,只能穿着补丁衣过日子。
有的老人回忆起小时候,自己穿的衣服都已经破烂不堪,上面布满各种形状和大小的补丁,但还是舍不得换新的。
20世纪70年代中期,一种名为“Dacron”的聚酯纤维面料从美国传入广东,因其英文发音,被广东人称为“的确靓”,意为“非常漂亮”。
这种面料很快在珠三角地区流行,深受人们喜爱,它与普通棉布不同,质感较硬,有明显的光泽,且抗皱性强,不易起毛球,后来,它传到北方后,因感觉不够凉快,改称“的确良”。
“的确良”制成的衣服不仅质感上佳,还有多种鲜亮的颜色,特别是碎花裙和衬衫,让人眼前一亮。
老人回忆,那时如果有机会穿上“的确良”衣服,自己会特意去照镜子,时不时瞄两眼,生怕别人不知道这是高档的“洋面料”。
即便价格不菲,但“的确良”衣服仍然供不应求,排队购买已经成了家常便饭,许多人为争先机会,会提前几个小时就去商店门口等候。
这种面料短时间内就成为许多人向往时髦生活的象征,可以说,那个年代的人无不梦想拥有一两件“的确良”制成的好衣服。
“的确良”的出现,也引起了国家的高度重视,为发展国内轻纺工业,国家从国外引进技术设备,兴建化纤工厂。
随着石油工业的快速发展,提供了丰富的原料来源,我国实现了从化学纤维原料到成衣制造的全产业链本地化生产。
在供给日益充足的背景下,“的确良”由奢侈品逐渐走进普通百姓家,成为他们衣橱中的常客,一位老人笑言,当年第一次穿上“的确良”衬衫去单位,瞬间就成了同事眼中的“靓仔”。
“的确良”口碑不凡的缘起上世纪60年代,我国正处在经济不发达的时期,百姓生活还比较艰苦,很多人过着朴素简单的生活。
当时人们的穿衣大多采用棉麻布料,这些布料颜色单调,质量也不太好,容易磨损,“的确良”化纤布料的出现,改变了当时人们的穿衣状况。
“的确良”最初是香港商人从国外进口的涤纶纤维,因发音相似而得名“的确良”,这种化纤纤维染色后,能呈现出非常丰富多彩的颜色,与当时国内单调的布料形成了强烈对比,一经推出就受到人们的青睐。
“的确良”不仅外观漂亮,而且抗皱不起球,十分耐磨耐穿,是当时人们梦寐以求的好布料。
尽管“的确良”价格昂贵,但它的优良品质还是让人们趋之若鹜,一些不太富裕的家庭也会花费月余工资来购买,甚至有人把“的确良”作为聘礼送给准岳父岳母。
穿上“的确良”成为当时人们在服饰上追求个性与时尚的一种象征,也代表了物质生活有所改善的小确幸。
我国后来也掌握了“的确良”的生产技术,但由于没有完整的石化工业体系,原料仍需进口,国内生产的“的确良”主要用于出口,能在国内购买到的品牌如冰山牌、天坛牌等仍十分紧俏,每次上市都引发抢购热潮,足见它在老百姓心中依然有着极高的地位。
“的确良”的出现让人们摆脱了单调压抑的穿衣生活,带来了色彩绚丽的改变,它优异的品质也让人们得到实惠,这样一种新型布料在短时间内赢得老百姓青睐,成为当年人人对美好生活向往的象征之一。
当时的百姓大多来自农村,平日里辛勤劳作,生活非常简朴,能够拥有一件“的确良”衣服,对他们来说简直就是一件奢侈的事。
因此,“的确良”也成为了身份和地位的象征,穿上它就意味着摆脱了贫穷,过上了小康生活,这不仅满足了人们追求时尚的需要,也让他们在精神上获得慰藉。
一些单位的领导干部和知识分子比较容易获取“的确良”布料,他们穿上新式的“的确良”服装,总能吸引其他人羡慕的目光。
平民百姓买不起的东西,他们却能轻松获得,这无形中也加强了他们的威信,所以,“的确良”在当时是权力和地位的代表,能够穿上它,就感觉自己置身上层社会。
记得小时候,爷爷奶奶经常拿这件事说事,说当年他们结婚时, 岳父岳母非要彩礼里有“的确良”布料,不然就不同意这门亲事。
为此,爷爷花了好大功夫才弄来几匹上好的“的确良”布,才获得了岳父岳母的首肯,这让我明白,在那个年代,“的确良”就如同稀世珍宝,是多么让人梦寐以求的东西啊。
可这个风靡中国社会一段时间的面料,却在80年代后突然退出了历史舞台,背后原因究竟为何?
绣花枕头的兴衰:当“冬凉夏暖”遇上提升的生活质量当“的确良”这种布料出现在七八十年代,它使用鲜艳的色彩和较为挺括的面料,一时间在我国掀起了穿衣“彩色革命”。
那个年代,经济仍不发达,百姓的穿衣主要以实用为先,保暖功能是最基本的考量,而“的确良”的色彩丰富,与当时灰扑扑的生活形成了强烈对比,一时间人们抢购“的确良”制作的服装,就像发现了新大陆一样兴奋。
然而,当“的确良”从奢侈品跃升为平民百姓的必需品后,它先天的缺陷也逐渐显露出来,“的确良”最大的问题在于它的保暖和透气性极差。
炎热夏季,它会将汗水黏在身上,让人极其不适,有些“的确良”衣服甚至会在强烈阳光下产生反光,引起视觉疲劳。
雨天它也会变得半透明,导致女性走光,而在寒冷的冬天,它又无法提供应有的保暖效果,冷风直接透过衣料,让人直打哆嗦,可以说,“的确良”就像一个“冬凉夏暖”的绣花枕头,外表漂亮却不实用。
另外,“的确良”还存在易燃等安全隐患,它遇到火星就容易起火,在如军营等场所更是存在巨大危险。
据报道,曾有不少士兵在训练中,因为穿着“的确良”制服,不慎擦出火花,结果衣服燃烧引发事故,这也让当初选择“的确良”作为军装的决策遭到质疑。
随着80年代末90年代初改革开放的深入,老百姓的生活质量也在稳步提升,于是,人们对于衣着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既要美观,也要舒适。
此时,许多新型面料紧跟国际潮流出现在市场上,比如涤棉、牛津纺等,这些面料不仅色彩丰富,而且远比“的确良”舒适,尤其是透气性能好,既吸汗又保暖,深受消费者欢迎。
在这一背景下,“的确良”逐渐退出了人们的视野,它就像一朵烂漫的花朵,生命力终究敌不过时代洪流。
当百姓们有了更好的选择,这种“冬凉夏暖”的绣花枕头也只能成为历史,人们逐渐意识到,外在的美丽终究不如实际功能更让人满意,如今提起“的确良”,也只能勾起那个朴实而艰苦的年代了。
那么,“的确良”真的就此销声匿迹了吗?
聚酯纤维,旧瓶装新酒“的确良”这个名字,对许多80后90后来说已是陌生,这种在上世纪70年代曾红极一时的服装面料,其实并未消失,只是改头换面,以“聚酯纤维”或“涤纶”之名继续存在。
20世纪70年代,国内天然面料如棉布供应严重短缺,而作为一种新型合成面料,“的确良”以其价格低廉、易洗快干的特点迅速占领国内服装市场,成为人们衣柜中的基本配备,那个年代的人买衣服首先考虑的就是实惠,选择“的确良”也成为一种时尚。
但是这场流行风并没有持续多久,80年代中期随着国民生活水平的提高,人们对穿着舒适度的要求越来越高。
透气性较差的“的确良”渐渐失去市场,加之国产棉麻面料品质得到很大提升,纯天然的棉布重新成为主流面料,“的确良”这个名字也逐渐淡出大众视野。
但作为一种合成面料的聚酯纤维并未就此退出历史舞台,在许多专业领域,它依然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
比如,聚酯纤维制成的窗帘面料至今仍广泛使用于家庭,它的防水、防褪色的性能非常出众,在医疗纺织品领域,聚酯纤维也大放异彩,它具有良好的抗菌性能,可用来制作无尘无菌的医用绷带。
此外,聚酯纤维制成的演出服装布料和舞台布景,至今仍是舞台表演不可或缺的元素。
随着科技的发展,聚酯纤维也在不断改良和创新,许多服装品牌会在面料中加入一定比例的聚酯纤维,利用它的柔软、弹性、易洗快干等特性弥补天然面料的不足。
这种混纺面料深受消费者欢迎,运动服装领域也加入了聚酯纤维,一些跑步服、运动鞋都使用染色牢固、吸湿快干的聚酯纤维面料,为运动员带来极大便利。
可以说,聚酯纤维以全新的姿态继续服务于人类生活,它摆脱了“的确良”的时代标签,以更为现代化的技术面貌出现在我们面前。
无论叫什么名字,这种实用性材料都将随着科技发展持续创新,为人类的衣食住行提供更多可能性。
“的确良”的消失只意味着一个时代的过去,但聚酯纤维仍在继续书写新的篇章,面向未来,让我们拭目以待这种高科技材料带来的更多惊喜。
结语虽然“的确良”已经退出历史舞台,但它留下的启示与影响还在持续发酵。
我们该如何看待旧事物的消亡?技术进步与文化传承又该如何平衡?
这些疑问值得我们继续思考与探讨,历史并未终结,新旧交替之势仍在继续,我们期待着一个既现代又有文化底蕴的美好未来。
在阅读此文后,烦请您关注+评论,方便后续事件有新的进展能够让您迅速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