赫鲁晓夫对斯大林的“过河拆桥”,为何导致中苏两国反目成仇

历史微鉴时事 2023-10-10 12:21:14

阅读此文前,诚邀您点击一下“关注”按钮,方便以后持续为您推送此类文章,同时也便于您进行讨论与分享,您的支持是我们坚持创作的动力~

1964年10月,赫鲁晓夫“退休”的消息,几乎在一瞬间就传遍了全世界,然而无论是苏共党内还是各个加盟国高层,苏联国民还有外国政府,都安静的有几分诡异

所有人都在一言不发地看着,这位执掌苏联十一年的政治家离开克里姆林宫,赫鲁晓夫的离开是如此的突然,就如同他从未来过莫斯科一样,唯一能听见的声音,甚至只剩下那些幸灾乐祸的人的嘲笑

然而他被全世界“抛弃”并非意外,从根源上讲,赫鲁晓夫“过河拆桥”的性格,才是他招致如此结局的,根本原因

提携上位

如果斯大林能知道赫鲁晓夫日后的所作所为,那他一定会用“过河拆桥”来形容这位接班人

西方讽刺斯大林的修改照片

赫鲁晓夫的上台之路并非一帆风顺,在他政治生涯的前半段,这位出生于俄乌边境的俄罗斯人,将大部分时间都花在了乌克兰身上

深耕边疆的结果就是,直到四十年代末,在克里姆林宫没什么影响力的赫鲁晓夫,距离斯大林的“继承者”这一位置相距甚远

在二战结束后,贝利亚与马林科夫成为了斯大林身边最有权势的政治家,然而后两者虽然已经在大清洗与二战中证明了自己的忠诚,且身份与地位,也远无法对斯大林构成威胁

但是生性多疑的斯大林依然希望引入新的势力,来制衡自己身边这些日渐强大的“小弟”

在这样的背景下,“乌克兰老农民”赫鲁晓夫,于1949年来到了莫斯科,成为了苏联核心决策层的一员

在斯大林的保护下,赫鲁晓夫节节高升,不过赫鲁晓夫的才能,远不足以支撑他成为这个庞大国家的掌舵者

在1951年,他就曾因为提议将莫斯科建设为一个庞大的“农业城市”而搞出过一出闹剧

贝利亚与斯大林

然而已经在权谋与斗争中度过大半生的斯大林,最喜欢的,反而正是这种看上去有几分“憨厚”的老实人,因此赫鲁晓夫的偶尔犯蠢不仅没有影响到他的仕途

还让初来乍到的他,很快成为了斯大林身边最受信任的人,可是生命已步入倒计时的斯大林没有想到,真正的赫鲁晓夫根本不是一只小绵羊,而是在政治斗争方面极为狠毒的天才

1953年3月,斯大林因脑溢血突然离世,谁来继承苏联的最高权力,成为了摆在苏共核心领导层面前的最大问题

排在赫鲁晓夫之前的两位,资历远超过这位1949年才来到莫斯科的“新人”。贝利亚不仅在1938年就成为了斯大林的心腹,还代替斯大林在大清洗后期干过无数的脏活

另一位竞争者马林科夫,更是在1934年就被斯大林亲手选为中央组织部部长,几乎完整地参与过斯大林时代所有的重要决策

然而令人意外的是,一贯沉稳老实的赫鲁晓夫在斯大林死后,突然灵光乍现,仅仅不到两年时间

以他为核心的苏共高层就处决了贝利亚,并将马林科夫解职,赫鲁晓夫成功站稳了苏联最高领导人的位置

马林科夫

此时的赫鲁晓夫之所以能成功,从根本上说并不完全是他个人才能的发挥,在漫长的二十年之后,整个苏联都需要一股新风气,带领他们走出充满压抑的斯大林时代

这股潮流帮助赫鲁晓夫赶走了那些斯大林时代的遗民,而赫鲁晓夫在日后展开对斯大林时代的反思,似乎也是顺理成章的事情

可是真到了那一天,所有人才突然发现,这位“老农民”的思考回路,远比想象中的,还要极端

秘密报告

1956年2月25日,是苏共二十大的最后一天,这次会议是赫鲁晓夫完全夺权后的第一次苏共大会

全苏联乃至全世界都在谨慎地审视着这位新任苏联领导人,希望能从发言中窥探,他将会带领苏联走向何方

在此前几天的议程当中,赫鲁晓夫谈到了美苏争霸的背景,聊到了美苏核竞赛的相关问题,还重申了斯大林时代对南斯拉夫的批判政策

铁托与赫鲁晓夫

这次代表大会到最后一天为止,所讨论事情,都是一些意料之中的内容

然而当赫鲁晓夫在最后一天凌晨走上主席台时,没有一个人会意识到,世界将在此刻走上分歧

在慢吞吞地开始了发言之后,赫鲁晓夫用沉稳却充满激情的声音,突然开始了对斯大林的全面批判,这篇名为《关于个人崇拜及其后果》的演讲稿,罗列了斯大林时代的七大罪状

赫鲁晓夫以苏联最高领导人的身份,将那些尘封在档案中的见不得人事情,以及那些曾经只存在于西方媒体口中的传言

全部以苏联官方认证的口吻一一确认,并利用苏联的内部档案,把那些西方想都没想过的事情也一并加在了斯大林头上

他甚至公布了列宁在临终前寄给斯大林的私人信件,借斯大林辱骂列宁妻子一事,让全世界都知道了斯大林是一个无礼的小人

在这次演讲之后,“个人崇拜的暴君”“专制的独裁者”“愚蠢的指挥官”以及“法治破坏分子”这样极端负面的称号

访美期间的赫鲁晓夫

全都成为了苏联官方加在斯大林头上的定论,此时就连苏共党内支持赫鲁晓夫的改革派,也觉得对斯大林的批判有些过分了

然而赫鲁晓夫根本不在意这一点,在他看来,只有把斯大林彻底打倒在地,才能巩固他那来之不易的地位

而政府内部的反对声音,他也早有预料,为了给批判斯大林这件事找到支持者,赫鲁晓夫在1955年彻底夺权时做的头几件事情

就包括将数以千计的政治犯从“古拉格”劳改营中释放出来,同时还彻底平反了过去几十年间被斯大林认定的数十万“反动份子”

然而赫鲁晓夫的“宽容”在世界的另一端造成了更大的骚乱,斯大林执掌苏联二十年,确实有一些见不得人的黑料

可是他还是带领苏联实现工业化并且打赢二战,这一事实同样证明了,斯大林模式有可取之处

在战后建立起的一系列社会主义国家当中,斯大林模式几乎是他们实现国家独立与富强的唯一道路

布拉格之春

而赫鲁晓夫在此时对斯大林进行全面批判,其结果不仅是在苏联国内终结了斯大林的影响,甚至也是对那些正在沿着斯大林模式发展的国家宣判死刑

秘密报告最终经赫鲁晓夫之手,被捅到苏联境外之后,东欧首先陷入一片混乱,波兰领导人贝鲁特因信仰崩塌,当场猝死

匈牙利则发生大规模暴乱,有苏军介入的镇压行动最终导致了上千人死亡

秘密报告在那些远离苏联的国家内部,则更多地掀起了对赫鲁晓夫集团的冲击,其中最重要的,便是中苏关系的急转直下

中苏决裂

赫鲁晓夫的秘密报告是中苏蜜月期的转折点,然而在秘密报告之前,中苏关系实际上正在逐渐升温

在新中国刚刚建立时,作为曾经国民党的盟友,斯大林对于新中国戒备重重

孙中山曾将联俄写入新三民主义

但正是因为斯大林保留有站在苏联国家利益的“私心”,中苏之间的合作才能保持在一个相对稳定的慢热状态

苏联同中国之间有着漫长的陆地边界线,从地缘角度分析,苏联才是中国最大的对手,因此斯大林的谨慎对于中苏而言都不是坏事

可是在赫鲁晓夫上台之后,他为了争取中国的支持,反而不计后果地提升中苏之间的合作等级

在将苏联援建项目提高到140项以上之后,他还许诺将包括战略轰炸机、洲际导弹以及核武器之内的核心技术逐步转让给中国

而对于毛主席而言,即使明白赫鲁晓夫的“慷慨”只是一种急功近利的愚蠢,但中国也没有任何理由拒绝这一份大礼

苏联图-16轰炸机

同时毛主席也很清楚,在美苏争霸的背景下,苏联虽然是地缘意义上,中国最大的潜在对手,但也是同美国对抗中的最大盟友

在中国还未完全发展起来的当下,苏联的毁灭,绝对不是中国希望看到的场景,因此在赫鲁晓夫的秘密报告传到北京时

毛主席表示,这份报告在内容还是方法上都有严重的错误,对于苏联而言,既是“揭开了盖子”更是“捅了篓子”

然而当赫鲁晓夫听闻之后,并没有去思考毛主席这罕见的严厉言辞背后的深意,对他而言,中国的价值就在于在他立足未稳时,提供政治威望上的支持

当自己在苏联站稳脚跟之后,中国人怎么想,一点都不重要。他虽然没有一下子就中断对中国的援助,不过在同中国的合作当中,他开始愈发注重苏联本国的利益

赫鲁晓夫对斯大林的全面批判,同样非常符合西方的口味,在苏共二十大之后,美苏关系逐渐好转,赫鲁晓夫最终于1959年成功访问美国,过足了苏联领导人的瘾

赫鲁晓夫根本没想过,即使美苏关系再好,冷战也决定了两国终究是期待对方毁灭的终极对手,在获得了美国的示好之后

莫斯科街头

他决定将中苏关系一拉到底,1960年7月16日,赫鲁晓夫正式通知中国,将会召回全部在华工作的苏联专家,中苏关系最终,跌至冰点

尾声

实际上,上世纪六十年代的中苏交恶,只是赫鲁晓夫无数背叛中的一个缩影,在对斯大林的批判中,他背叛了自己的恩人与斯大林模式下无数的红色国家

而在取缔古拉格的过程当中,他又背叛了那些坚定的左派分子;在对斯大林时代赋予高层的特权动刀时,他还背叛了一直以来支持他上位的苏联高层

对农村政策的拙劣改革,让农民们清楚了这位“玉米帝”其实并不懂农村;动员苏联学生去边境垦荒

又让他失去了年轻人的支持;而古巴导弹危机中对美国的敲诈,也让他失去了欧美对他如泡沫般的好感

这些背叛最终一起汇聚成了1964年的“宫廷政变”,当赫鲁晓夫黯然出走莫斯科时,全世界没有一个人为他感到惋惜

如今,赫鲁晓夫的墓地静静地蜷缩在莫斯科的一个角落当中,半黑半白的墓碑,就如同他难以评说的一生

苏联画报

实际上赫鲁晓夫并非是一个平庸之辈,只是他的手段,总会将所有人都推向对立面,而苏联在那时真正需要的

反而是一个连话都不会说的“废物”,最终,勃列日涅夫入主克里姆林宫,苏联也将迎来她的,落日余晖

参考文献:

浅析苏联时代赫鲁晓夫的改革 李雪冰

苏共二十大的召开及其对中国的正面影响 杨冉

从历史过程审视“苏共二十大”及其意义 胡振良

浅论苏共二十大对毛泽东的影响 张丙蒙

十月“宫廷政变”和苏共党内的权力斗争 赵念渝

0 阅读:71

历史微鉴时事

简介: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