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期,世界银行发布一组数据引发争议,中国的购买力GDP在2022年达到了30.32万亿美元,同比增长11.02%。且这种购买力GDP中国已经连续六年位居全球第一,排在第二位的是美国,这一数值为25.5万亿美元,这一排名也引起美国的极大不满。
但事实却是美国2022年GDP高达25.46万亿美元,中国则只有17.96万亿美元,两者相差7.5万亿美元。是世界银行的数据错了,还是GDP统计错了?
购买力GDP的计算方法相较于汇率计算具有一定的优势,能够更准确地反映实际物价下的经济实力。然而,购买力GDP的计算仍然存在一些局限性,包括数据可靠性、基准年份选择、汇率不确定性和物价波动等因素。
这里要说的是购买力平价,世界银行的数据。最新的中日货币购买力平价,1人民币=28.7日元,也就是1万日元相当于348元人民币的购买力。
1美元=1美元PPP,1美元=3.99元人民币PPP;如果是衡量私人消费的话,1美元=3.85元人民币PPP。也就是1000美元的GDP等于3990元人民币,1000美元去消费等同于3850元人民币。
按这个标准计算,中国人均GDP为日本的55%,参考日本2022年人均GDP为40279美元,中国人均GDP为22275美元。
现实也是,中国四大一线城市和不少二线城市的人均GDP已经赶上甚至超过了日本人均GDP。世界银行还强调了2023年美国通胀继续走高,美元对比人民币购买力会变成1:3.65-3.7元,回到2010年水平。
这个购买力水平和汇率是两码事,汇率有人为操纵痕迹,购买力水平是事实购买力,这个反而无法作假。无论山姆大叔闹得多欢,中美之间的美元与人民币购买力比值已经回到2013年。这对中国来说,是肉眼可见的速度在发展,而它在下滑。数据说明一切:
首先从人口占比和GDP全球总量占比上看,目前中国已经不是占世界22%,我们小时候学习到的人口占比正在下滑。最新数据显示,中国人口占全球总人口的18.21%,且这一占比正在逐年下滑。GDP占比却呈现逐年提升的趋势,目前占全球GDP总量的17.8%。
能源方面,中国18.21%的人口占比,消耗了全球26.5%的能源。目前中国是众多产业的全球最大市场,比如汽车、手机等等,其中,中国的汽车销量占全球的31%,手机销量占全球23%,冰箱和洗衣机的销量占全球27%,耗能较大的空调,中国市场销量占全球的50%。这也难怪中国能源消耗量高于平均值了。
娱乐方面,电子游戏市场占全球的30%,电影市场占全球的24.5%。其他行业的全球占比就不一一罗列。
从这已经足以说明,无论是粮食还是能源亦或者汽车、手机等行业,中国市场占比都高于全球人口占比的18.21%。如果中国GDP真的这么不行,这些消费市场的数据难道都是造假的?
在最近火爆的新能源汽车市场中,中国市场可是占比超过50%甚至一度接近60%的,这就说明GDP反映的消费水平未必真实。
从上面的数据来分析,中国人真实生活水平要比人均GDP高不少,具体高多少,参考上述数据,应该要高1.5倍左右,最高可以高出1.8倍。
换算后的人均GDP应该可以达到2万美元左右,即1.8万美元至2.2万美元之间,这才是与之对应的生活水平。
当然,我们也不盲目自大,也不宜妄自菲薄,客观看待差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