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所述内容均有可靠信源,具体信息来源赘述在文章结尾。
文/编辑 叨哔叨了
3月13日,中国音乐家协会发布2024年度优秀歌曲榜单。
前20名有大家熟悉的雷佳、孙楠、张杰、周深等人。
他们都是演唱者的身份。
而刀郎的歌,包揽词曲创作和演唱。
曾发行的《罗刹海市》播放量将近400亿次。
首首歌传唱度都很广,大家即使买不到票,站在演唱会场馆外也要听他唱歌。
如此深入人心的歌手,竟然没有进前20。
中音协年度榜单“爆冷”。
民间出现了“刀郎热”。
印证了当年陈佩斯说的那番话!
刀郎落选中音协2024歌曲榜,陈佩斯说的话果然没错
刀郎,一个经常被主流音乐所“忘记”的人。
但是老百姓却将他高高捧起。
记得《2002年的第一场雪》一经发行。
正版专辑销量卖出270多万张。
加上盗版的专辑,一共卖了1000多万张。
2024年,举办了第一场线上演唱会。
开播半小时,观看人数破2000万。
点赞量总计破6亿。
没有舞美,没有精致复杂的妆造。
他穿着T恤,拿着话筒安安静静的唱歌。
就打破了崔健线上演唱会的观看人数记录。
2024年10月,在广州开了一场线下演唱会。
场馆内有20000人观看。
场外没买到票、自发来看演唱会的还有50000人。
这种现象级场面,引得媒体惊呼。
“史上最牛的演唱会”
即使淡出娱乐圈多年,他仍是观众心中“无冕之王”。
但是主流音乐人如何评价他的。
那英曾说过他的音乐“缺乏审美观点”。
杨坤评价他的作品“能算音乐吗?”
这么些年,他得到的奖项和主流音乐人相比不算多。
播放量百亿的《罗刹海市》也只是得了最佳作词奖。
印证了陈佩斯曾经说的一番话。
意思是,若奖项脱离群众,不过是圈内人的自娱自乐。
好像每回公布音乐榜单都有争议。
学院派和草根歌手之间的讨论更是激烈。
音乐圈的主流和非主流之间的隐形壁垒仍然存在。
数据显示,最近10年音乐圈榜单亦或是作品得奖的歌手。
专业音乐学院出身的人占比超过80%。
就拿这次榜单中音协2024年榜单来说。
李宇春毕业于四川音乐学院。
雷佳毕业于中国人民解放军总政歌舞团。
谭维维毕业于四川音乐学院。
更别说还有童声合唱团,交响乐合唱团。
团内的人肯定是学过专业声乐技巧的。
当主流音乐奖项和草根歌手擦肩而过。
陈佩斯那番话的含金量还在上升。
陈佩斯,小品界的开山之人。
从艺45年,登上春晚10多次。
创作的《羊肉串》、《警察与小偷》等经典小品仍被网友搜索观看。
因为他的作品能逗笑观众,传递快乐和思考。
退出春晚后,他开了一家话剧公司。
继续以小人物为核心创作。
舞台话剧达到场场爆满的程度。
明明是在用心创作,
却连一次有实质性意义的奖项都没得过。
不过,他不骄不躁,仍在沉淀自己。
结果是,走在大街上被人认出来之后。
路人想和这位老艺术家合照。
观众缘一直都没落下。
那么刀郎呢,后人会关注榜单歌手还是作品呢?
榜单可能会被遗忘,好的歌曲如酒一样越来越散发芳香
有人说过这样一句话。
刀郎根本不需要榜单来证明自己。
他的歌已经深深刻在了几代人的青春岁月里,成为永恒的经典。
罗刹海市播放量将近400亿。
演唱会座无虚席,场内场外全是歌迷。
甚至多年后,开的第一场演唱会让无数歌迷感动落泪。
榜单上的歌曲每年都会更新。
如同树叶落下一样,新旧交替,不断交织着。
榜单上的歌曲可能会被遗忘。
但是刀郎写下的旋律会在每一个恰当的时刻被人记起。
当冬天来临,大雪纷飞。
大家会哼出“2002年的第一场雪,比以往来得更晚一些。”
当去往新疆,看到蔚蓝的天空和和高原。
会唱起“还记得你答应过我,不会让我把你找不见。
可你跟随那南归的候鸟飞得那么远。”
事实证明,经典永流传这句话说的一点没错。
刀郎20多年前的歌,仍是被某一个场景震撼下。
脑海中毫无犹豫脱口而出的歌。
榜单并不是一切,每个人都有自己的评判标准。
凤凰传奇早日被批评“农业重金属”。
歌曲被说“太土了”。
基本上在广场舞上当大爷大妈的伴奏。
但现在,成为各个年龄段,尤其是年轻人的喜爱。
也就是说,真正好的歌曲自会有人帮忙宣传。
榜单并不是一切。
音乐本就是雅俗共赏的一件事。
无法分出谁高谁低,也难以被一个榜单打上标签。
陈佩斯接受采访时还曾说过一句话。
“我是一个非常干净的人”
这句话在刀郎身上有体现吗
刀郎,对音乐和婚姻非常专一、执着
刀郎,2004年发行首张个人专辑。
音乐方面。
20年间,专心沉淀音乐。
他出生在四川,到重庆、成都、海南接触并学习音乐。
1995年,来到新疆。
成立工作室并接触新疆民歌。
刚开始他的作品受新疆民风的影响。
有极强的特色和独特性。
2020年,他的编曲跟随时代变化发展。
加入了电子音乐。
不管他的曲风变成什么样。
做纯粹、有生活气息音乐的中心思想没变过。
感情方面。
他一共经历了两段婚姻。
第一段和舞蹈演员杨娜。
当时他在酒吧当键盘手。
对方优美的舞姿和大方开朗的性格吸引了他。
没多久,他们的感情越来越深。
也就自然而然结婚了。
婚后,杨娜生了一个女儿。
但是因为刀郎的收入比较低,杨娜离家出走了。
这一走就是好几年。
只留下出生40天的女儿和刀郎两个人生活。
杨娜离开后不久,他遭到了极大的打击。
音乐事业和灵感都受到了影响。
好在,当时他遇到了人生中最重要的女人——朱梅。
1991-1995年,在海南演出的时候。
他和几个志同道合的朋友组建了乐队。
一次演出结束后,他和朋友们一起吃饭。
看到了一个女生,非常温柔体贴、成熟知性。
他没忍住视线,眼睛总是会往女生那边移动。
朋友就牵线,介绍两人认识。
后来,他们的联系慢慢变多了。
真正感情升温,互表心意要从一次车祸说起。
他坐着朋友的摩托车逛街。
路上出了意外,他和朋友都受了重伤。
朱梅知道后,赶忙到医院关心他、照顾他。
住院的那段时间,他们顺理成章的谈了恋爱。
1995年,两人结婚。
在妻子的支持和陪伴下。
他创作了那首脍炙人口的歌曲——2002年的第一场雪。
此后,妻子见证了刀郎的功成名就。
也见证了他的从一而终。
希望他们可以一直快乐的生活下去。
结语
刀郎未上榜这件事也引出了一个话题。
音乐是应该迎合主流审美还是大众口味?
可以发现,现在音乐榜单上的歌手越来越多。
但是我们能说出来他们作品的却越来越少。
有的草根歌手或是网络歌手的作品。
乐评人会评价歌曲“土”。
其实,音乐是一种艺术。
艺术的价值本就因人而异。
警惕唯流量论和唯奖项论的审美标准。
学院派、主流音乐风格有他们的评判机制。
民间有自己喜欢的音乐风格。
我们不应该将音乐的价值局限在某一种风格上。
应该用更加包容、开放的态度对待。
尊重每一种风格。
同时,也希望音乐人能创作出更多打动人心、引起共鸣的歌曲。
希望乐坛越来越好。
免责声明:
文章描述过程、图片都来源于网络,此文章旨在倡导社会正能量,无低俗等不良引导。如涉及版权或者人物侵权问题,请及时联系我们,我们将第一时间删除内容!如有事件存疑部分,联系后即刻删除或作出更改。
信息来源:
2025-03-13——中国音乐家协会——中国当代歌曲创作精品工程“听见中国听见你” 2024年度评选结果公示
2011-04-08——新京报——刀郎自述“神秘出名”策略:我天生不是都市人
2024-09-12——中国新闻网——出道二十年,刀郎为何还能硬控华语乐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