严明、史可欣编选:《日本汉诗选》

古代小说研究 2024-04-03 07:15:23

《日本汉诗选》,严明、史可欣编选,江西教育出版社2023年12月版。

内容简介

日本汉诗是我国古代诗歌繁衍域外的一大分支,在其1300余年的发展史上,经历了从模仿到创新、从依赖到独立的发展历程,产生过数以千计的诗人和数十万首诗篇,成就斐然。该书精选日本历代汉诗中佳作约1200余首,辨析日本汉诗的微妙佳境,呈现日本汉诗的发展历程,展现名家荟萃的日本汉诗多姿多彩的艺术风貌,让中日两国的读者可以整体了解日本汉诗的发展历史。

目  录

总序

前言

凡例

王朝时期

镰仓室町时期

江户时期

近代时期

参考文献

前  言

中国对日本汉诗的记载及编选有悠久的历史,明代彭孙贻编《明诗钞》、曹学佺编《石仓历代诗选》,都曾收录流放至云南大理的日本僧人天祥、机先和大用的汉诗。明代郑舜功《日本一鉴》,王士骐《皇明驭倭录》,严从简《殊域周咨录》,李言恭、郝杰《日本考》,侯继高《日本风土记》等,也收录了日本汉诗。明末清初两大诗选(钱谦益《列朝诗集》、朱彝尊《明诗综》)都选录了日本汉诗佳作。

《明诗综》

逮至清道光年间,翁广平撰写日本研究著作《吾妻镜补》,并在其《艺文志》中收录了113首日本汉诗。

日本在19世纪之前也有本国汉诗研究,如江户前期学者江村北海(1713—1788)于1771年完成《日本诗史》,全书以时代为序,地域为别,按诗人身份地位分类,纵横统摄,自成一体,简要叙述了日本自白凤中(673)至江户初的庆长末(1614)的汉诗创作历史。江户时代还出现了大量日本诗话与汉诗选集,这些文献资料成为日本汉诗研究的基础。

整体而言,对日本汉诗选编及研究的历程,大致可分为19世纪、20世纪以及21世纪三个阶段。

一、19世纪

此阶段日本汉诗研究成果多为汉诗选集,且集中于19世纪后期。陈鸿诰《日本同人诗选》(1883年)和俞樾《东瀛诗选》(1883年),究竟哪一部为中国人编日本汉诗集之滥觞,目前学术界尚有不同意见。

《东瀛诗选》

《东瀛诗选》正编40卷,补编4卷,收录日本历代诗家548人,作品5297首,为迄今国人所编规模最大的日本汉诗集。正编始自江户时代林罗山,终于明治时期闺秀诗人大崎荣。

俞樾后为其中150人撰简介,并将之裒为一集,名之《东瀛诗纪》,收入《春在堂全书》。补编除大友皇子外,其余皆为江户和明治时代的诗人。

《日本同人诗选》共有4卷,该书专收日本友人诗什,间载未曾谋面者诗作,共收录62家日本诗人古今体诗599首,其中与陈氏唱酬诗达71首。全书以人系诗,外加眉批点评,为陈氏赴日交流的产物。

陈选在卷次及编者名声上自然不能与俞选相颉颃,但也有独到之处。如俞樾选本,各家有小传而无评语,而陈选则不附小传多有评语。又如俞选虽亦参考了明治时期的汉诗集,但陈氏因客寓东瀛,与明治汉诗名家过往甚密,所选明治汉诗比俞选要多且新。

1877年,清廷选派使节驻扎东京,自此以后,以公使馆为据点,中日间开展了频繁的文化交流活动。第二届、第四届清国公使黎庶昌更是身体力行,品评汉诗文,作序题跋,笔谈切磋,积极推行文化外交活动,使中日两国的交流达到了空前盛况。

这时期中国人选编的日本汉诗集,虽然在起步伊始数量不多,但水准颇高:《日本同人诗选》材料较新,反映了日本文坛和中日学术交流的最新成果;《东瀛诗选》更是体例完整,视野开阔,气势恢宏,为日本汉诗集经典名著。可以想象假以时日,更多中国学者诗人将会编集出更多更全更好的日本汉诗集,但是甲午战火中断了开局良好的中日汉诗交流。

《甲午日本汉诗选录》

与之相对的日本方面,这一时期汉诗创作仍有生命力,各家汉诗别集陆续出版,如大沼枕山《枕山诗钞》(刊静嘉堂文库藏本,1859—1867年),大洼诗佛《诗圣堂诗集》(文会堂等刊本,1809年),等等。

此外还陆续出版了汉诗选集,如稻毛屋山《采风集》(三都书林刊本,1808年),新井白石《木门十四家诗集》(安中造士馆刊本,1856年),水上珍亮《日本闺媛吟藻》(奎文堂刊本,1880年)。

除了诗选外,还有零星的诗学理论著作出版,如赤泽一堂《诗律》(菱屋孙兵卫刊本,1833年),津阪东阳《杜律详解》(关西图书株式会社,1897年),等等。

二、20世纪

进入20世纪,尤其是20世纪80年代后,中日两国学者越来越意识到日本汉诗的重要性,开始超越本国汉诗的研究视野,从中日文化交流的视角拓展日本汉诗研究。

相较于19世纪,20世纪中日两国的日本汉诗史研究有着质的飞跃,不再局限于资料保存和版本整理,在汉诗史研究、中国文学影响研究、中日诗学比较研究等方面取得了重要成果,可以说是日本汉诗选及研究的快速发展期,具体表现为以下方面。

《日本诗话丛书》

其一,大型总集的出版。

在日本汉诗别集与总集的保存与出版方面,日本学者有着得天独厚的优势。20世纪80年代之前,主要有池田四郎次郎编《日本诗话丛书》十卷(1921年,日本文会堂书店),汇聚了日本诗话的基本资料,计64种,是目前出版的唯一一部日本诗话总集。但实际上《日本诗话丛书》所收日本诗话为59种,包括狭义诗话38种,广义诗话21种,和文诗话29种,汉文诗话30种。

此外,还有长泽规矩也编《和刻本汉诗集成》(全30辑,汲古书院,1974—1979年),山岸德平校注《五山文学集·江户汉诗集》(岩波书店,1966年),玉村竹二编《五山文学新集》(全六册,东京大学出版社,1971年),上村观光编《五山文学全集》(思文阁,1973年),等等。

20世纪80年代后,日本汉诗文献最大规模的整理出版,莫过于富士川英郎等人编纂、汲古书院出版的日本历代汉诗影印集。

富士川英郎等人经过多年的文献考证和版本收集,于1983年至1990年编成《诗集·日本汉诗》20卷和《词华集·日本汉诗》11卷,每卷卷首附以对所收录的诗人或诗集的解说,以及对原著版本保存情况的介绍。

《词华集》收录了平安时代至明治初年的部分汉诗总集作品,其中包括一些此前未曾刊印过的诗集,如内阁文库秘藏市川宽斋手写本《日本诗纪》,友野霞舟未刊行的《熙朝诗荟》,等等。《诗集》收录从江户初期至明治大正时代79人的汉诗人别集。

《纪行日本汉诗》

此外,富士川英郎等人还编纂了《纪行日本汉诗》(共四卷,汲古书院,1991—1993年)。

其二,日本汉诗选集的刊行。

20世纪的日本汉诗选集刊行,中国和日本都出现很多,堪称繁荣。

中国方面,20世纪80年代以前,共出现三部诗选,分别是齐燮元编《日本汉诗选录》(1925年序刊),王长春编《和诗选》7卷(上海华中印书局,1942年刊印)以及《和诗百绝》(1942年出版)。

《日本汉诗选录》分体编纂,无作者小传和注释,上起大友皇子,中经菅原道真,下迄副岛种臣、小野长愿,收录五绝9首、七绝122首、五律8首、七律20首、五古3首、七古5首,凡167首作品。

《和诗选》与齐选一样,无作者小传和注释,分体编纂,7卷依次收录七律235首、七绝369首、五律76首、五绝115首、七古41首、五古18首、五言排律13首,凡867首,其中包括菅原道真、西乡隆盛、竹添进一郎、小田切万寿之助等人诗作。

《和诗选》

《和诗百绝》系仿江户时期汉文学家津阪孝绰的《唐诗百绝》而成。全书无前言后记、作者小传和注释,收录西乡隆盛、释月性等百名诗人绝句100首,入选诗作以言志者为多。

20世纪80年代以后至20世纪末,中国学者在日本汉诗选编选方面硕果累累。主要有:黄新铭选注《日本历代名家七绝百首注》(书目文献出版社,1984年),全书由作者简介、作品和赏析三部分构成,每首诗注明用韵情况,收空海、嵯峨天皇、菅原道真、吉川幸次郎、猪口笃志、石川忠久等76人的绝句124首。编者与日本当代著名中国学家小川环树、一海知义、猪口笃志、石川忠久等多有交往,该书的编撰也得到他们的热心支持,并由小川环树题字、猪口笃志作序。

张步云辑注《唐代中日往来诗辑注》(陕西人民出版社,1984年),该书以人系诗,计收作家79人,唐代中日往来诗129首。其中中国作家56人,诗66首;日本作家23人,诗63首。全书由作者简介、作品、评点和注释组成,每首诗注明出典。

刘砚、马沁选编《日本汉诗新编》(安徽文艺出版社,1985年),该书在体例上因诗系人,以人系传,皆一时之选,并施有注释。作品分王朝时代、五山时代、江户时代和明治以后,上起大友皇子的《侍宴》、文武天皇的《咏月》,下至铃木虎雄(豹轩)的《无题》、河上肇的《拟辞世》等,共收147名诗人的229首作品。

程千帆、孙望选评《日本汉诗选评》(江苏古籍出版社,1988年),全书上起刀利宣令、藤原宇合,下迄久保得二(天随)、服部辙(担风)、森茂(沧浪)等近人的作品,凡200人,作品413首,由作者简介、作品、评点(闲堂曰、蜗叟曰)和注释组成。该书最大的亮点,在于两位耆老对日本汉诗的评说上,其中对日本汉诗与中国古诗的比较富有启发性,不但有助于我国的读者了解日本汉诗,而且也大为彼邦人士所重。

《中日交往汉诗选注》

孙东临、李中华编著《中日交往汉诗选注》(春风文艺出版社,1988年),收中国历代诗家108人,诗篇170首;日本历代诗家105人,诗篇183首。

《日本汉诗撷英》(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1995年),由王福祥、汪玉林、吴汉樱编,析为皇室诗人(29人)、僧侣诗人(43人)和士庶诗人(207人),共收279名诗人的1451首汉诗,全书附有《编者的话》《日本汉诗概述》《日本汉诗的诗体》《日本汉诗的诗韵》《日本汉诗的平仄格律》,卷末列有参考书目,并附有《日本古今国县名称对照表》《历代天皇在位年表》。

另外,还有王元明、增田朋洲主编《中日友好千家诗》(学林出版社,1993年),马歌东选注《日本汉诗三百首》(世界图书出版西安公司,1994年),黄铁城、张明诚、赵鹤龄编注《中日诗谊》(陕西人民出版社,1995年),等等。其中名气最大的要数程千帆、孙望的《日本汉诗选评》。

《日本汉诗选评》

日本方面,20世纪80年代以前主要有结城蓄堂编撰《和汉名诗钞》(文会堂书店,1909年),结城蓄堂编撰《续和汉名诗钞》(文会堂书店,1909年),雅文会编《大正诗文》(雅文会,1915—1927年),山口准《日本名诗选精讲》(金铃社,1943年),猪口笃志《日本汉诗》(明治书院,1972年)。猪口笃志《日本汉诗》收录作品范围涵盖到战后初期,如土屋久泰的《原爆行》和盐谷温的《埃及怀古》等作品。

20世纪80年代后到20世纪末主要有神田喜一郎选编《明治汉诗文集》(筑摩书房,1983年),小岛宪之编《王朝汉诗选》(岩波书店,1987年),日野龙夫、德田武、揖斐高编纂《江户诗人选集》(共10卷,岩波书店,1990—1993年),福岛理子注《江户汉诗选3》(岩波书店,1995年),坂田新注《江户汉诗选4》(岩波书店,1995年),末木文美士、堀川贵司注《江户汉诗选5》(岩波书店,1996年)。

其中影响比较大的有神田喜一郎选编《明治汉诗文集》,日野龙夫、德田武、揖斐高编纂《江户诗人选集》(共10卷)以及富士川英郎等编《日本汉诗人选集》(既刊13卷)。一海知义、德田武《江户汉诗选》(岩波书店,1995—1996年),将诗人身份分类成册,选取其各自的代表作。猪口笃志在1996年重新编写《日本汉诗》,选取各个时代诗人的代表作,并对每首诗都加以详细的分析解说。

其三,日本汉诗史研究。

20世纪,日本汉诗史方面的研究,中国只有一部相关专著,即肖瑞峰《日本汉诗发展史(第一卷)》(吉林大学出版社,1992年)。这是国内第一部对日本汉诗史进行全面深入论述的学术专著,出版后受到高度评价。日本著名学者山口博教授在序言中肯定该书“体大思精”,并指出作者的“划时代的业绩,今后不仅会给中日两国的研究者以很大影响,而且也是对中日两国人民的友好与文化交流事业的杰出贡献”。

《日本汉诗发展史》

日本方面也只有一部菅谷军次郎《日本汉诗史》(大东出版社,1941年)。此书从奈良时代以前一直论到明治时期,每一时期都分章撰写,详细论述每时期汉诗的特点。

直到今天,中日两国也都各自只有一部“日本汉诗史”著作。但20世纪的日本学者撰写过大量“日本汉文学史”和“日本文学史”,在这些著作里都论及日本汉诗,为日本汉诗史研究提供了重要资料。

在通史方面有芳贺矢一《日本汉文学史》(富山房,1928年),这是日本第一部“日本汉文学史”,此书除总论外,分上古、中古、近古、近世四章,写到江户时期为止。写法较为粗疏,简单介绍不同时期的诗人及汉诗作品,有的例诗不标出处。

冈田正之《日本汉文学史》(东京共立社,1929年),1954年又由东京吉川弘文馆出版增订版。该书在“序说”以外,分“朝绅文学时代”“缁流文学时代”二编,每编又分四期,到五山时期结束。虽然论述比芳贺氏要详细,但诗史不全,漏掉了日本汉诗发展的黄金时代——江户时代。

《日本汉文学通史》

山岸德平的《日本汉文学史(一)》(载共立社《汉文学讲座》第二卷内,1931年),仅发表“序说”及启蒙时代开头一卷,和日本汉诗史关联不大。

小野机太郎《日本汉文学史》(岩波书店,1932年),只写到五山时期,极为简略。

户田浩晓《日本汉文学通史》(武藏野书院,1957年)是第一部由著者本人在生前出版而且又比较完整的日本汉文学史,从大和时代一直到大正时期。书中附有较多的例诗以及对例诗的解释和评赏,还附了不少书影和插图,对引导一般读者了解汉文学很有帮助。

这之后还出现了神田喜一郎《日本の汉文学》(岩波书店,1959年)、市古贞次《日本文学史概说》(秀英出版社,1959年)、市川本太郎《日本汉文学史概说》(东洋学术研究会,1969年)、山岸德平《日本汉文学史论考》(岩波书店,1974年)、猪口笃志《日本汉文学史》(角川书店,1984年)等日本汉文学通史。

其中猪口笃志的《日本汉文学史》是时间线最长(从古代一直到昭和年代)、涉及诗人最多、引用汉诗最多的一部,也是水平较高的一部。

除了通史以外,日本还出过几部断代汉文学史、专题著作,如北村泽吉《五山文学史稿》(富山房,1941年)、柿村重松《上代日本汉文学史》(1947年)、川口久雄《平安朝汉文学の研究》(明治书院,1959年)、玉村竹二《五山文学》(至文堂,1961年)、富士川英郎《江户后期の诗人たち》(筑摩书房,1973年)、金原理《平安朝汉诗文の研究》(九州大学出版会,1981年)、中村幸彦编《近世の汉诗》(岩波书店,1986年)、山德岸平《近世汉文学史》(汲古书院,1987年)等。

《东亚汉诗研究》

其四,日本汉诗与中国文学的渊源研究。

中国学界在20世纪80年代后对日本汉诗的关注与日俱增。以严绍璗、肖瑞峰、马歌东、王晓平等为代表的学者发表了一系列探索日本汉诗的论文,加深了中国学界对日本汉诗的兴趣和了解。在日本汉诗与中国文学渊源研究方面,中国学者最感兴趣的还是中国文学对日本汉诗的影响研究。

日本学者和中国学者有所不同,他们一般不从中国文学影响角度来探讨日本汉诗,而经常采取平行讨论的方法,既论述了二者之间的关系也突出日本汉诗的独特性,这一差异是日本学者和中国学者不同的研究心态决定的。

大庭修《江户时代における中国文化受容の研究》(又名《江户时代的日中秘话》,同朋舍,1984年)是以“受容”为题的著作,但大庭修主要围绕江户时代东传典籍和历史制度等方面,其中也涉及一些日本汉诗集,极少论述汉诗。

《江戸時代の日中秘話》

小岛宪之《上代日本文学と中国文学——出典论を中心とする比较文学的考察》是一部研究日本文学和中国文学关系的经典之作,分为三卷,主要讨论《古事记》《日本书纪》《万叶集》《怀风藻》等日本古典作品中引用或化用中国文学的部分,包括诗句、人名、典故、书籍等。小岛还在每卷书后用索引的方式列出本卷所有引用的关键词,方便读者查阅,对研究日本汉诗的中国文学渊源有着切实的帮助。

铃木修次《中国文学と日本文学》提出了日本文学的主要特点,并且深入讨论了一些诗学上的重要话题。

松下忠《江户时代的诗风诗论——兼论明清三大诗论及其影响》以明清“性灵说”“格调说”“神韵说”三大诗学理论为纲,系统讨论江户时期汉诗人的诗学理论和汉诗创作。松下忠在将日本江户诗坛与明清诗坛比较的同时,又具体分析了江户诗坛的诗风和诗论。

还有丸山清子著、申非译《〈源氏物语〉与〈白氏文集〉》(国际文化出版公司,1985年),松浦友久《“万葉集”という名の双関語(かけことば)——日中詩学ノ一ト》(大修馆书店,1995年),等等。这些著作都显示出较高的学术水准,考证扎实,研究细致严谨,绝少臆说空谈。

三、21世纪

进入21世纪以来,中国学者的研究领域更为开阔,研究工作也更加深入细致,研究成果佳作较多。相对而言,日本方面的发展则较为缓慢,其研究主要还是在汉诗文献的考证和发掘上面。

涉及日本汉诗史的研究论著,中国有高文汉《日本近代汉文学》(宁夏人民出版社,2005年),蔡毅《日本汉诗论稿》(中华书局,2007年),张龙妹、曲莉《日本文学》(高等教育出版社,2008年),毛翰《中国周边国家汉诗概览》(线装书局,2008年),陈福康《日本汉文学史》(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2011年),严明《近世东亚汉诗流变》(凤凰出版社,2018年),等等。

《近世东亚汉诗流变》

二十年来,中国的日本汉诗研究主要分为两大类:一是专注于日本汉诗本土研究,包括日本汉诗理论、诗人、诗集等;二是日本汉诗对中国文学的接受研究,包括传播、影响、比较等方面。本时期有关日本汉诗的论文大约在400篇左右,和上述研究专著一起构成了国内日本汉诗研究的兴盛局面。

总体而言,进入21世纪以来,日本学界的汉诗研究成果主要还是在文献整理和资料发掘方面,如补遗、索引和诗选等。

后藤昭雄编《日本诗纪拾遗》(吉川弘文馆,2000年),利用一些新发现资料对江户时期市河宽斋《日本诗纪》进行补遗。

佐藤道生利用三河凤来寺所藏藤原师英抄本,重新校注了《和汉朗咏集》,其著作《和汉朗咏集·新撰朗咏集》(明治书院,2011年)代表了该领域研究的最新高度。

日本汉诗文献刊印还有《覆刻日本古典全集》(现代思潮新社,2007年)。

关于诗人介绍方面有今关天彭著、揖斐高编《江户诗人评传集》(平凡社,2005年)。

《日本汉诗文集丛刊》第一辑

在诗选方面有池泽一郎《江户时代田园汉诗选》(农山渔村文化协会,2002年),菅野礼行、德田武校注《日本汉诗集》(小学馆,2002年),石川忠久编著《大正天皇汉诗集》(大修馆书店,2014年)。

还有各种工具书及文献索引,如高岛要《东瀛诗选本文与总索引》(勉诚出版,2007年)、《日本诗纪本文与总索引》(勉诚出版,2003年)、长泽规矩也《和刻本汉籍分类目录补正》(增补补正版,汲古书院,2006年)。

平安朝汉文学研究会所编辑《平安朝汉文学综合索引》,制作索引的同时,将诗题、人名、地名、神佛名、官职名等相关信息和文献一并整合,非常方便查询使用。

中国近年来推出王强主编《日本汉诗文集》(凤凰出版社,2018年),王焱主编《日本汉文学百家集》(北京燕山出版社,2019年),赵季、叶言材、刘畅辑校《日本汉诗话集成》(中华书局,2019年),石立善、林振岳、刘斯伦主编《日本汉诗文集丛刊》(上海社会科学院出版社,2020年)等文献巨作,彰显出引领东亚汉诗文研究新发展的强劲势头。

综上所论,从事日本汉诗的选编与研究,对研究者的中日古典文学素养都有较高要求。近年来学界对日本汉诗的关注增加,在东亚汉诗范畴,日本汉诗虽非最早,却可谓后起之秀,其诗作内涵之丰富、特色之鲜明、成就之显著,皆堪称东亚翘楚。

由于时代的原因,如今中日两国的年轻读者,对日本汉诗的发展历史缺乏整体了解,也很少有机会阅读内容极为丰富精彩的日本汉诗,这对于今日构建东亚命运共同体而言,是一个不小的障碍和遗憾。

《日本汉诗文集》

有鉴于此,本课题组从日本历代大量汉诗别集、总集及古今各种选本、报刊中,精心选取了2000余首汉诗,涉及历代日本汉诗人600余人,诗作内容、体裁、特征、成就诸多方面都具有代表性。选诗的时间跨度涵盖整个日本汉诗史,所选诗人从现存诗作最早的大友皇子(648—672),到第二次世界大战前出生的汉诗人石川忠久(1932—2022)。

本诗选策划及王朝时期汉诗选编由严明负责,镰仓室町时期由黄思佳负责,江户时期由马双博、刘丝云负责,近代部分由史可欣负责。曾琪、但白瑾、丁震寰、裘江、李准、沈儒康参与了江户汉诗选编的部分工作。窥一斑而知全豹,尝一脔而知一鼎之味,此为本诗选初衷。读者由此入境,必能探骊得珠,明东亚史,开东亚眼,得真愉悦,享大自在。

东亚汉诗丛选

凡  例

一、本书按时间顺序,依照日本历史王朝时期(含飞鸟、奈良、平安时期)、镰仓室町时期(附安土桃山时期)、江户时期、近代时期(至1945年8月二战结束),共分为四个部分。

二、本书的辑录文献,参考历代日本汉诗的总集与别集、各种选本、日本汉文学史著作、历代诗话及笔记以及相关丛书和资料汇编。其中日本人编的日本汉诗选本主要有:小岛宪之《王朝汉诗选》、猪口笃志《日本汉诗》、神田喜一郎《明治汉诗文集》、川口久雄《幕末·明治海外体验诗集》。中国人编的日本汉诗选本主要有:俞樾《东瀛诗选》,程千帆、孙望《日本汉诗选评》,黄新铭《日本历代名家七绝百首注》,刘砚、马沁《日本汉诗新编》,王福祥等《日本汉诗撷英》,李寅生《日本汉诗精品赏析》,等等。

《日本汉诗精品赏析》

三、本书以诗家为条目,条目下选录其诗作,近代报纸、杂志亦同。诗人按生年排列先后,生卒年未详者酌情插入其同时代诗人行列。在选编时兼取诗家的各种诗体佳作。

四、本书对各时期日本汉诗收录标准为:①重要诗人收录汉诗10—20首。②知名诗人收录汉诗5—10首。③普通诗人收录汉诗1—5首。同时兼顾名篇及有较大影响力的汉诗佳作,选诗多寡亦受文献材料留存影响而有所不同。

五、本书的诗人小传及诗选,对文字作如下处理:①辑录时繁体字转化为简体字,无简化字者仍用繁体。原则上不保留日本的避讳字、异体字。②酌情保留少量通假字、日制汉字,以保存日本汉诗及汉字表达的本土化特色。

六、本书编排格式如下:①按通行书籍格式横版编排,诗中原文注解及评点置于诗末。②底本中缺字或无法辨析文字处,用“□”标示。③本书在汉诗选录时,针对不同版本中可能出现的字句差异,酌情择录其中一种,不再另作说明。④为方便读者理解,酌情加入少量按语,置于诗作之末。

《日本汉诗整理与研究汇编》

编者简介

严明,上海师范大学中国古代文学专业博士生导师,出版专著《东亚汉诗的诗学构架与时空景观》《近世东亚汉诗流变》等20余种,在《文学遗产》《文艺研究》等发表论文100余篇。现为国家社科基金重大项目“东亚汉诗史”首席专家。

史可欣,文学博士,华东交通大学讲师。博士毕业于上海师范大学,其间完成上海市一流研究生教育项目“日本近代汉诗创作形态新变研究”。学术论文发表在《域外汉籍研究》《都市文化研究》《南昌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等重要刊物。主要研究方向为中国诗学与东亚汉诗。

0 阅读: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