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层医疗“县管乡用”,编制诱惑能否破解“人才荒”?
在这个信息爆炸的时代,我们早已习惯了各种政策的出台与调整,但这一次,郑州市医改办、编办、人社局和财政局联手推出的基层医疗卫生人才“县管乡用”新政,却让人忍不住要多看两眼。毕竟,事关编制,那可是多少基层医疗工作者梦寐以求的“金饭碗”。
“聘人难、留人难”,这六个字早已成了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头上的紧箍咒。多少年来,这些机构就像是被遗忘的角落,人才流失严重,医疗服务水平难以提升。而现在,郑州市终于要出手了,要用编制这个“杀手锏”,来破解这道难题。
所谓的“县管乡用”,听起来挺高大上的,其实说白了,就是县域医共体要统筹使用基层成员单位的编制,把招聘、培训、人事管理等大权都抓在手里,然后再把人才像下棋一样,调派到各个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去。这样一来,医疗资源下沉的“最后一公里”就算是打通了,医务人员可以上下流动,患者也能双向转诊,理论上听起来挺美的。
但是,理想很丰满,现实却很骨感。我们不禁要问,这个“县管乡用”真的能破解基层医疗的“人才荒”吗?编制的诱惑,真的能让那些原本不愿意扎根基层的人才,心甘情愿地留下来吗?
我们先来看看新政的具体内容。2024年启动试点,完善各种机制,到2025年全面推开。每个县(市)至少选取2-3家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开展改革试点,每个县域医共体至少选取1家。听起来挺有规模的,但实际操作起来呢?
首先,编制的问题。新政明确说了,基层岗位招聘人员,在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工作期间,试用期满后直接聘用相应专业技术岗位,享受与在编在岗人员同等待遇。这听起来挺诱人的,但问题是,编制的数量是有限的,不是你想给就能给的。到时候,如果编制不够用了,怎么办?是不是又要回到那个“僧多粥少”的老问题上去了?
其次,人才的问题。新政说,要招聘卫生技术人员时,要统筹考虑多个层面,包括面向社会招聘人员、在岗非在编人员、牵头医院下沉基层的人员和符合条件的乡村医生等。这听起来挺全面的,但实际操作起来呢?那些真正有能力、有经验的人才,真的愿意到基层去吗?他们会不会觉得,基层的工作条件、生活环境、发展前景都不如大城市呢?
再说了,就算他们愿意去,又能待多久呢?新政规定,“县管乡用”人员在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在岗服务满5年后,根据个人意愿和机构发展情况,可以自愿报名参加调回牵头医院的综合考核。这听起来挺人性化的,但问题是,5年的时间说长不长,说短不短。对于那些真正想在基层干出一番事业的人来说,5年可能只是刚刚开始;而对于那些只是想混个编制、镀个金的人来说,5年可能已经足够了。到时候,他们会不会都想着调回牵头医院呢?那基层又怎么办呢?
还有啊,这个“县管乡用”真的能打破县域内医疗机构的横向纵向壁垒吗?真的能推动医务人员上下流动、患者双向转诊吗?我们拭目以待吧。毕竟,政策是好的,但执行起来却往往不是一回事。
当然了,我们也不能一味地唱衰这个新政。毕竟,它至少表明了政府对于基层医疗卫生的重视和决心。而且,从某种程度上来说,编制的诱惑确实能够吸引一部分人才到基层去。但是,要想真正破解基层医疗的“人才荒”,光靠编制是不够的。还需要改善基层的工作条件、提高基层的待遇水平、拓宽基层的发展前景等等。只有这样,才能让那些真正有能力、有经验的人才心甘情愿地扎根基层、服务基层。
所以啊,这个“县管乡用”的新政,到底能不能破解基层医疗的“人才荒”?我们还得拭目以待。但是,无论如何,我们都希望这个新政能够真正地落到实处、发挥实效,让基层的医疗卫生事业能够得到真正的发展和提升。毕竟,那可是关系到我们每一个人的健康和福祉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