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国近代艺术史上,19世纪是一个具有转折性意义的年代。在19世纪30-40年代,有一群不满巴黎艺术环境的画家们,他们主张以真实的自然风景画进行创作,反对学院派虚假的历史风景画模式,揭开了法国声势浩大的现实主义美术运动的序幕,他们后来被称为“巴比松画派”,在世界美术史上留下了不可磨灭的一笔。而巴比松画派画家栖居和创作的小村庄后来也被人们称为巴比松小镇。
巴比松小村庄
巴比松小村庄
巴比松位于法国塞纳-马恩省,距巴黎南郊约60公里,地理环境上属于比埃尔平原与枫丹白露森林交界处,自然环境优美,当年曾是一个无人问津的偏僻小村庄,如今这个人口约1000人的小镇,每年接纳来自世界各地约5万人次的游客,其中不乏一些知名人士。法国《巴黎人报》曾撰文道,法国常青树歌手赫伯特·莱奥纳尔和著名演员吉勒·勒卢什都在巴比松购置了私宅,就连英国伊丽莎白女王也曾在此小住过,足见其强大的吸引力。
200多年前西奥多·卢梭暴风雨后的村庄风景作品
和今天的显著声誉不同,在200多年前,巴比松小镇还是一个默默无闻的偏僻村庄,和艺术也没有什么关联,居民多为伐木工、采石工和农民,甚至连学校、邮局等基本的生活服务设施都没有。
巴比松小镇知名的画家们
然而,随着一群画家的到来,改变了小镇的发展轨迹,也引领了法国美术运动发展的潮流。19世纪30年代,法国的主流学院派绘画推崇历史和神学题材,反对色彩艳丽的新题材作品,尤其对风景画评价很低。而当时的法国奢华,则面临着大革命失败、王朝复辟、七月革命等一系列动荡的因素,巴黎等大城市也面临着环境污染等问题,人们非常渴望有一片精神的净土。在此背景下,一群画家纷纷到郊外寻求灵感。
枫丹白露森林
在1830年到1875年间,位于巴黎近郊的法国第二大森林枫丹白露森林就成为巴黎年轻画家们外出写生的主要目的地。巴比松村就位于森林的入口处,这里不受社会和政治动荡的影响,有美丽的田园风光和质朴劳作的农民,契合画家们心中的理想居所。画家塞温曾这样描述巴比松:“这实在是块好地儿,当我们在高高的橡树下面,抽着烟斗,使用大量的矿物颜料画画时,你将看到它是怎样的美丽!”。
查尔斯·弗朗索瓦·多比尼的绘画
与其他画派一样,巴比松画派并不是由他的成员命名的,而是以他们创作的村庄巴比松村命名的,该画派的名字是大卫·汤姆森在1892年出版的《巴比松派画家》一书中首先提出的。巴比松画派画家受18世纪法国启蒙主义思想作家卢梭“回归自然”的美学思想影响,把“面向自然,对景写生”作为自己的创作方法。主张描绘具有民族特色的法国农村风景,其中的代表人物有卢梭(Theodore Rousseau) 和米勒(Jean Francois Millet)等。
巴比松画派的画家在户外直接写生,然后再带回画室完成,因为其真实的描绘了自然风景,所以吸引了许多城市居民,来此欣赏自然风景。从前面的介绍中我们可以看到,艺术家和村庄是一个相互成就的故事,巴比松美丽的风景,不仅成就了一大批风景画艺术家,也成就了一个画派。巴比松画派让这个曾经偏僻、无人问津的小村庄成为了世人瞩目的艺术小镇,成就了如今的艺术殿堂。
走进巴比松,会发现这里到处洋溢着艺术的氛围。小镇那条不足200米的老街——大路(Grande Rue),依旧保留着当年的痕迹。徜徉在街头,仿佛置身一个露天博物馆,到处可见写生的画家,很多房子已变为画廊,展览着当今流行的各种风格流派的画作。
当年巴比松画派作家们的作品也被制成各种形式的镶嵌画,装饰街道和墙壁。大路(Grande Rue)几乎汇聚了所有画家的故居,现在除了少数被保留了下来改成了博物馆或者纪念馆大路,其他的都改变了用途,从大路(Grande Rue)12号一直到92号,每个房子上都会标有哪位名人之前在这里住过的标志。
22 Grande Rue
比如大路(Grande Rue)21号,曾是画家多比尼工作室,现在成了餐馆,卖羊腰子,野蕈配小牛胸腺。大路22号现在是一个宾馆,匈牙利画家拉斯洛·帕勒(László Paál)在这里住了三年,他也是巴比松画派的成员之一,墙上这块牌子是1929年挂上去的。他的作品也大多是展现森林、乡村等自然景观。大路(Grande Rue)24号是巴比松画派代表人物之一查尔斯·雅克(Charle Jacques)的故居,墙上也标有他的标志。他绘画的主题包括乡村田园:牧羊人、成群的羊、猪、农场生活。除了绘画,他还以铜版画和雕刻闻名于世。大路(Grande Rue)27号-29号,是米勒的故居,在1922年成为博物馆,并且在1947年被列为历史文物遗址。大路(Grande Rue)55号是卢梭的故居。
Rousseau's Former Residence
巴比松画派代表人物西奥多·卢梭和让·弗朗索瓦·米勒的画室依旧保留着当初的模样,向人们展示着画家曾经的生活和创作场景。
加纳客栈(Auberge Ganne)是巴比松画派发展历程的见证,如今成为巴比松画家博物馆(Le musée des peintres de Barbizon)的一部分。
巴比松画家博物馆(Le musée des peintres de Barbizon)
加纳客栈位于村庄的入口,地势较高,可以俯瞰整个村落。在19世纪30年代时是一家杂货铺,当时前往枫丹白露森林写生的画家们在此逗留,应画家的要求,老板弗朗索瓦·加纳(François Ganna)将一部分房间改建成客栈,为他们提供食宿。客栈很快成为志同道合的画家们的聚会场所,他们在此生活、作画、呼朋唤友,原本清静的杂货铺一下子变得热闹起来,巴比松也因此有了“画家村庄”的美名。
加纳客栈(Auberge Ganne)
加纳客栈是一栋砖石结构的两层小楼,建筑物的外墙上爬满绿色藤蔓与白色的木制百叶窗相映成趣。一楼右边的房间是杂货铺和餐厅,目前已经最大限度地还原了当年加纳客栈的原貌。墙壁和家具上的画作、涂鸦都由当时居住在旅馆的画家所作,是巴比松博物馆的一大特色。
关于这些涂鸦还有一些有趣的故事:年轻的艺术家没钱付食宿费,便在墙壁或家具上作画来抵充。绘画的内容五花八门,背着画夹的画家、跟着画家去写生的猎狗⋯⋯最有意思的一幅是在橱柜上画满各种器皿和食物,相当逼真,据说是一个画家饥饿难耐偷吃了橱柜里的食物后所作,竟一时骗过了主人。售卖各种纪念品的商店也位于一楼。二楼是画家的居住区,里面只有床、白色帷帐、藤椅等简单物品,可见当时画家生活的清贫。同时,还陈列着油画、素描和版画等作品,画作的主题主要是关于枫丹白露森林、巴比松农民和附近平原的风景和田园生活。博物馆中有视频短片,介绍了巴比松画派的历史和创作生活场景。
西奥多·卢梭工作室(L’atelier de Théodore Rousseau)如今也是巴比松博物馆的一部分。卢梭在19世纪30年代曾多次到巴比松暂住和创作,在1847年举家搬迁到此定居。此时正是他的事业低谷期,他租了一间房子及旁边的谷仓,在这里以巴比松及附近枫丹白露森林的景色为内容创作了不少优秀的作品,其中最著名的代表作《枫丹白露之夕》就是在此创作的。
卢梭的作品
期初,卢梭的作品但并不被主流艺术商所看好,直到1853年,在世界博览会上,卢梭过去20年被拒的所有作品被重新拿出来展示,立刻引起轰动,被公认为当年展出作品中最优秀的。此时,卢梭才有资金将房子买下,作为自己的固定工作室。如今,卢梭工作室已经成为巴比松博物馆的已部分,作为交举办临时展览的场所。旁边的谷仓则被改造为一个教堂。
谷仓改造教堂
米勒故居和米勒庄园是小镇最受欢迎的文化地标。米勒是巴比松画派的代表人物之一,和巴比松结缘于1849年,在这里度过了26周年,完成了绘画风格的转变,也让个人事业从低谷走向了高峰。
米勒故居
米勒庄园
初到巴比松时,米勒生活贫困潦倒。他带着《拾枯草的人》作品的1000法郎的奖金来到了这里,一边创作、一边耕作,生活艰辛。但这也让他对农村和农民生活有了更深入细致的了解,并成为他日后创作的主要内容。1850年,米勒和房东达成协议,他为对方创作画作,对方为他提供绘画工具和资金,当时他的画作只能换取基本的生活所需。米勒的代表作《播种者》(The Sower)、《拾穗者》(The Gleaners)和《晚钟》(The Angelus)分别与1850年、1857年和1859年创作。
《播种者》原作现收藏在美国波士顿美术馆,画作展示了这样一副场景:在苍凉的麦田里,播种者阔步挥臂,撒播着希望的种子。飞鸟在空中盘旋,寻觅食物,掠夺播下的种子。该画作受到雨果、梵高等人的高度肯定。
米勒的代表作《播种者》
《拾穗者》描绘了3名农妇在一片金黄色麦田中捡拾收割后剩余麦穗的场景,画作以一片收获后的田野为背景,3名正在弯腰捡拾麦穗的妇女姿态各不相同,还原了现实生活中真实的劳动场面。
米勒的代表作《拾穗者》
《晚钟》描述了一对农民夫妇在夕阳暮色中随着远处教堂的钟声虔诚祈祷的情景,画面同样安静而庄重,却深深打动了世人的心。
米勒的代表作《晚钟》
1875年,米勒在巴比松与世长辞。1922年,他的故居被改造为博物馆。博物馆附近的外墙上,用马赛克画镶嵌着《拾穗者》这幅画作。米勒故居由画室、厨房和卧室三个房间组成,是巴比松众多画家故居中保存最为完整的,也是很多艺术爱好者的寻访“圣地”。画室里面摆着米勒的自画像,还有很多漂亮的风景画,大都是米勒的学生和后辈所作。人们可以近距离感受米勒的生活环境,欣赏他的艺术作品,参观他绘画用的调色板,领略他作为画家、丈夫、父亲和朋友的生长环境。游客也可以在这里购买艺术品。
米勒庄园
米勒庄园是米勒创作名画《拾穗者》与《晚钟》时的取景地。从米勒故居出来,沿着醒目的路牌指引,来到竖着一大块牌子的稻田边,就到了米勒庄园。大牌子上印着米勒的名画《晚钟》。
枫丹白露森林
枫丹白露森林
枫丹白露森林
枫丹白露森林曾是法国国王的狩猎公园,占地280平方公里,是大自然爱好者的天堂。这里不仅有丰富的动植物资源、自然奇观,还开发了长达300km的户外徒步小径,是户外徒步、骑行、山地自行车等运动爱好者的乐园。
米勒和卢梭的雕像
森林中有很多形状奇怪的石头,非常适合攀岩,有一块石头上,刻着米勒和卢梭的雕像,以纪念两人的艺术贡献。
美丽的自然风景、纯朴的田园风情,孕育了美术史上著名的巴比松画派,也成就了这个小村庄。如今,小镇里居住的不仅仅是画家,还有许许多多的作家、哲学家、歌手和演员,客栈和餐馆也增加了十倍之多,来自世界各地的游客更是络绎不绝,成为世界知名艺术胜地。
通过巴比松小镇的前世今生的了解,最值得我们学习和借鉴的就是小镇对艺术氛围的保护。小镇虽然规模比以前扩大很多,但小镇风貌和生活氛围仍然得以保留,艺术的氛围并没有因为游客的到来而减弱,资本和商业没有太多侵扰这个艺术圣地,这点非常不容易。
(完)
声明:以上部分图片来源于网络,版权属于原作者,如有冒犯,请及时联系,会立即处理。
乡村集结号:北京城乡策略研究院自办媒体。肩负“破解乡村振兴之惑,探索产业融合之道,塑造乡土田园之美”使命,深耕乡村产业升级、美丽乡村建设、农文旅融合等领域,传播世界乡村发展新思维、新理念、新模式。搭建全面赋能乡村可持续发展的自媒体信息交流平台、智慧创新讲台、乡村产业舞台,宣传推介展台。为致力乡村发展的建设者提供快速、有效的知识传递服务,实现村企相依、景田相望、城乡相融的美好愿景。
视频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