谭政和陈赓二人,不只是有着亲属关联,更是从小就一起玩耍相伴的伙伴。他们都是新中国的开国大将,在这一成就的背后,蕴含着他们深厚的友谊以及共同的理想信念。陈赓大将向来幽默诙谐,当得知谭政同样被评为大将时,开玩笑说道:“你这拿笔杆子产生的威力,好像比枪的威力还要大些呢。”谭政听闻后,露出会心的笑容,紧接着两人便展开了深入交流。
谭政不像陈赓在战场上斩获辉煌战功,然而凭借独特贡献获评为大将。尽管他有过参战经历,但更多时候是于后方施展关键作用。他手中的笔,化作了横扫千军的有力武器。他的文字以及思想,对军队政治工作产生了深远影响 。谭政和陈赓妹妹同属一个家庭,二人还是同乡。从年龄上看,陈赓比谭政大三岁。两家人情谊深厚,时常彼此给予帮助。由于学校离得远,陈赓便在谭家寄宿,和谭政建立起了深厚的友情。后来,谭政也得去较远的学校求学,而那所学校离陈赓家很近,所以谭政就住在了陈家 。
在陈家时,谭政的生活虽说有些受约束,可陈家的弟弟妹妹都很乐意和他一起玩耍。尤其是在与陈赓妹妹陈秋葵相处的过程中,二人结下了深厚情谊。陈秋葵比谭政小,然而谭政常常以兄长的身份教她读书识字。陈秋葵为了感谢谭政的关照,也总是对他关怀备至。他们俩尽管年纪还小,感情却十分深厚。辛亥革命成功后,封建帝制被彻底推翻,陈秋葵终于从种种束缚中解脱出来。她满心欢喜,穿着自己钟爱的绣花鞋来到谭政跟前。她兴奋地说道,自己如今也有机会上学了,并且再也不用缠足了。在这个时候,两人之间的感情愈发深厚真挚。
时光流转至1923年,谭政与陈秋葵步入婚姻殿堂。彼时,陈赓已然投身军旅生涯,奔赴黄埔军校进修学习。同年,谭政也接受了高等教育的熏陶,对俄国十月革命以及中国共产党的创建等重大历史事件有了更为深入的认识。这些经历深刻地影响了他的思想。三年过后,谭政决意追寻其兄长陈赓的足迹,投身到革命事业当中。他加入了国民革命军,还参与了南昌起义。可惜的是,因蒋介石等人背叛革命,他遭到怀疑是共党分子而遭逮捕入狱。所幸,陈赓不顾危险将他营救出来。此后,他们一同参与了南昌起义与秋收起义,而后加入了中国共产党。
在硝烟弥漫的战火岁月里,谭政因身负伤痛而与毛主席结识,自此开启了在毛主席身旁长期工作相伴的历程。有一回,上级领导向他发问:“要是你手中有十发子弹,能不能消灭十个敌人?”谭政坦率地表示无法做到。领导又问:“那五个敌人呢?”他依旧给出否定回答。领导接着问:“三个敌人呢?”这时谭政才面带笑意回应,称或许能够做到。尽管这一回答让领导稍感失望,但领导还是对他予以鼓励:“那你今后就拿起笔,用笔墨展现力量。”这番话语深深铭刻在谭政心里,成为他后续工作的指引与动力源泉 。
谭政起初承担起协助毛主席撰写文稿的任务,在这个过程中收获了诸多实用知识。他和毛主席的交流日益频繁,受其影响,谭政开始投身于军队政治工作。从红军时期起,他就始终专注且妥善地处理着政治工作相关事务 。
历经多年在政治工作领域的经验沉淀,1937年谭政当选为中央军委总政治部副主任,承担起政治部的组建工作。鲜有人像他这般,亲身经历并见证了我军政治工作从初创到发展成熟的历程。在毛主席身旁,他深受熏陶,学到诸多政治工作方面的知识。不仅如此,他还多次亲自撰写、编排了大量研究报告、文章及专著,字数总计近百万,为军队政治工作作出了重大贡献 。
在军队政治工作领域,谭政手中的笔发挥了极大作用。其《关于军队政治工作的报告》被赞誉为具有“建军里程碑”意义的报告,对军队政治工作产生了极为深远的影响。叶剑英元帅对这份报告给予了极高的评价 。
在国家刚建立的时候,军队中声名远扬的政工干部,首屈一指的当属罗荣桓元帅。而谭政大将凭借其扎实的政治工作理论以及丰富的实践经验,别具一格。尽管他没有亲身奔赴战场,却有着极为重大的贡献,对军队的政治工作产生了意义深远的影响。这也正是陈赓大将所说的“笔杆子厉害”的真实内涵。
总而言之,谭政和陈赓二人各有所长,均为新中国的诞生与建设奉献了巨大力量。他们之间的深厚情谊以及共同的理想,也会永远镌刻在历史的长河之中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