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年纪录片导演想挽救一个农村女孩的命运,可父亲为了赚快钱,却不惜一次次出卖自己的女儿。
他甚至在镜头面前嚣张地说道:“你不支付,我就不弄,给不了两万元,你就不要纠缠。”
那么,究竟是什么原因让女孩早早辍学嫁为人妻?父亲又为何见钱眼开?女孩最后的结局又是怎么样的呢?
这是一个真实的故事,真实的让人心酸和窒息,她的故事还得从2009年说起。
农村女孩马百娟
2009年,甘肃白银市会宁县,一个叫马百娟的小女孩进入了人们的视野。
12岁的马百娟本该和同龄人一样拥有快乐的童年,可这荒无人烟、贫瘠的黄土地却榨干了她一切的幻想。
那时候,12岁的她在野鹊沟小学却还在上二年级,她是班级里年纪最大的,身高最高的,反应却是最慢的。
马百娟12岁穿着玫红色老式宽大西装,显然这不是她这个年纪该有的装扮,衣服是大人穿剩下的。
即使这样,能够去上学,马百娟很高兴,她背着书包,昂首挺胸地走在崎岖的山路上,眼里都是光。
马百娟所在的学校,其实根本就不算是一个学校了,这间学校只有一年级和二年级,顶多算个现在所谓的培训班,可连这都不如。
学校里只有两个老师,老师还都是农民,识一些字便抽空来教书,其实教起来并不是太费力。
马百娟虽然12岁了,但是她却在家呆到10岁才去了学习,这一切还得拜托老师到她家苦口婆心的游说,她才背上了书包。
因为,马百娟的父亲认为上学无用,他曾对老师说:“上学要打工,不上学也要打工,为什么要上学?”
能到学校学点知识,这是父亲对她这辈子最大的投资了。
野鹊沟学校,里面只有一口井,一条路,两间房,如它的名字一样,只有野鹊才会来的小沟。
这个学习也仅仅以一个地名存在着,没有人知道,就像活在这里的人们,根本无人在意。
课堂虽小,学生虽少,但老师同样认真。
为了彰显有人来拍摄课堂的重要性,老师用掺杂着西北黄沙味道的方言说:“马百娟你来读一下。”
马百娟翻开了课本,手指着要读的地方,一行又一行,那个时候她的眼睛是明亮的,是有灵气的。
课间休息的时间,两个老师在教室前看着孩子们围着一个篮球抢来抢去,没有投篮,没有规则,就像旁边疯狂野蛮生长的草一样自由。
然而,马百娟个子最高,所以她总是能抢到球多拍几下,然后又陷入一片混乱的状态。
像驴一样的生活
马百娟的父亲已过不惑之年,母亲身体不好,只要在家,她和家中的几头驴子一样,却早早肩负重担,成为了家里的顶梁柱。
家里有做不完的家务在等着他,种地、背柴、打水、喂猪、做饭。
马百娟最难干的活就是赶驴子干农活,因为她没有足够的力气,只能用身体前倾把力全部重量压在麻绳上,才拉动了这头驴。
马百娟像是驴子,驴子也像是马百娟,他们彼此较劲,谁都不服谁,谁又都想征服谁。
为了能走出大山,摆脱困境,马百娟一家缩衣紧食,甚至一家四口每月生活费不足50块。
平常吃饭,一家几口围在炕上的小方桌上,桌上只有一碗黑黑的咸菜,而且这也是他们四季不变的可口饭菜。
闲暇时,马百娟需要干各种农活,小小的身躯背上重重的猪草,一家人沿着陡峭的山路回家,远远望去,却仿佛如蝼蚁一样努力攀爬着。
虽然生活不尽人意,但马百娟从不抱怨,因为他始终坚信读书才能改变命运,就能走出大山。
所以,马百娟是有梦想的孩子。
马百娟蹲在土坡上,背后是荒凉贫瘠的大山,这个背景下她念着自己写的作文,其实念的也是她的梦想。
她说,“长大后去北京上大学,然后去打工,每个月挣1000块,给家里买面,因为面不够吃,还要挖水窖,因为没水吃。”
为了这个梦想,马百娟每天努力去学习读书,天还没亮就得起床,而一碗凉水泡馍却是她每天的早餐。
马百娟大口吞咽着,因为这是补充体力的唯一方式,上学路上她要翻越四座大山,走几十公里路才能到学校。
有一天放学后,马百娟在文具商店特意和老板讨价还价,终于花了三块二毛买下四个本子和一支铅笔。
新作业本给他带来的喜悦充满了她走过的一整条山路,更是她对生活积极的向往。
然而好景不长,在学校里这短暂的几年快乐时光却成为了他一生美好的回忆。
马百娟辍学
2012年,马百娟家靠着存下来的低保金和打工的大哥攒的钱,一家人在宁夏中卫买下了一处房子。
房子里有电,有水,有煤,在新家一家人能吃饱饭,不再挨饿,提起老家,马百娟和父亲都想那里,因为老家把他们苦怕了,饿怕了。
虽然过上了“好日子”,但马百娟却不能上学了。
那一天,马百娟的哥哥带着她来到了学校,直接终结了他的梦想。
因为他的哥哥强行给马百娟办理了退学,尽管班主任苦口婆心挽留,做最后的努力,说马百娟按时交作业,学习也很努力。
但马百娟的哥哥态度依然斩钉截铁,他一句清淡的“纯粹不想念了”让老师没有任何办法。
马百娟已经读四年级了,此刻她不敢再入学校,只能她眼巴巴看着熟悉的学校,想着以后再也不能来了,抱着大门的铁栅栏默默流泪。
马百娟辍学后越来越沉默,昔日烂漫的笑脸也一并淹没在这沉默在生活里,但让马百娟想不到的是,这一切的幕后真凶竟然是自己的亲生父亲。
马百娟的父亲说:“以后女娃娃是别人家的人,多少念一点,个人能用就够了,就拉到了。”
再次面对镜头,马百娟却一直躲躲闪闪背对着,那个当初那个眼睛总是亮亮的马百娟再也看不到了。
结束了小学生活,马百娟尝试在社会上找到自己的一席之地。
15岁的马百娟仍试图凭一腔努力改变命运,只身来到大城市寻找工作,减轻家里负担。
因为这是她最后的机会了,要么打工养活自己,要么回到山里面朝黄土背朝天从土里刨食。
马百娟战战兢兢来到一所豪华酒店,1000块的薪资待遇让他喜出望外。
正是她当时在作文里期望的也梦想的,她的眼睛重新亮了,可经理接下来的一番话却让她恨不得找个地方钻进去。
经理问道:“你会干啥?这么小就辍学了,为什么不上学了?"
马百娟眼神躲躲闪闪,无疑经理的问题犹如一把匕首,刺到了她的身上,她只能硬着头皮说:"就不愿意上了。“
经理说:“你目前的状况,你去洗碗都没人要你。”马百娟尴尬地笑了笑说:“我能扫地”。
经理的一番话彻底让马百娟心冷了下去:“现在都是地毯,也不用你扫,前台需要使用电脑,楼上都需要专业的知识。“
几番对话,马百娟知道自己的差距,她走出酒店,车来车往,马百娟没有停留太久,她来到了一家德克士店。
门口她犹豫半天,最后还是推开了门,然而还是低着头出来了。
这个熙熙攘攘的城市却没有马百娟的容身之所,接连几次碰壁的失败让初入社会的他感受到史无前例的沮丧和伤感。
最终,马百娟心有不甘却又无可奈何地回到家乡,那残酷的现实将他的头颅死死地按在这片饥饿干涸的河床,她的命运又将怎样?
马百娟已婚
2014年,纪录片团队再次来到马家,然而这一次,马百娟家的门对摄制组关闭了。
因为,马百娟无助的被父亲安排四处相亲,最终被父亲以六块钱逼着嫁给了自己的表哥。
马百娟的父亲对镜头说,“女娃娃是别人家的人了”,马百娟在一边沉默不语,眼神一点光都看不到了。
最终的命运,父亲盖棺定论了,马百娟可能和村里其他女孩一样,在花季的年纪就挺着大肚子,仿佛之前的一切努力都不曾发生过。
摄制组不认同马百娟父亲把女儿嫁给自己表哥的做法,他们多次和他争辩,可就在这时,马百娟父亲却呵斥导演突然终止了纪录片拍摄。
就发生了开头的那一幕,马百娟的父亲生气的说道:“不拍了,不拍了,你不支付,我就不弄,给不了两万元,你就不要纠缠。”
由于马百娟父亲的态度强硬,导演只能被迫放弃拍摄。
最终,随着镜头里,马百娟家大门被关上的一刻,马百娟的人生就彻底被定格了。
一个少女,像大婶一样,挺着肚子谈论孩子、尿布和丈夫,油盐酱醋茶,然后慢慢老去。
没人能想到这个结局,那个眼里有光妄图冲出大山的女孩,永远被困在了那座大山,再也出不去。
故事到这里就结束了,这个故事对于我本人而言触动真的很大,毕竟我自己也是农村来的穷苦孩子。
马百娟的人生似乎注定不会有别的出路,她甚至没有选择的权利。
曾经对于大学的向往,如今更像是儿时不谙世事的呓语,从来不曾真实过。
我觉得有时候啊,贫穷并不可怕,真正可怕的是那令人窒息的封建思想,如果马百娟能遇到张桂梅,我想她的人生可能就是另一种活法。
最后,不管怎样我仍然深信,知识能改变人的命运,特别是穷苦人家的孩子,唯有学习才是逆天改命的捷径。
听说后面她难产死了
说明这个社会太残酷,特别是生活在底层老百姓。还有很多这样事情每天都在发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