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校博士,在好看视频“出道成团”

刺猬公社 2021-11-09 14:06:27

在好看视频,一群博士正在打造“轻松有收获”且能经得起时间检验的科普作品。

文 | 园长 佳璇

编 | 园长

“房子里的新风系统没有必要,都是智商税!通过我们的设计,通风效果比装新风系统要好得多。”

一天,王乐祥看到了一段互联网“科普”视频。作为“建筑老八校”之一的重庆大学土木工程专业的博士生,他的研究方向正好就是建筑环境,对建筑通风的问题了解颇多。对于新风系统,业内早已有成熟的规范,还写入了建筑相关的国家标准。看完这样“科普”,他有点“不能忍”:“打着科普的旗号营销自己的产品,这样会误导一些人。”

“我就给他留言问了他几个专业上的问题。”王乐祥对刺猬公社(ID:ciweigongshe)说。最终的结果是,一个号称专业的建筑博主,一个问题也答不上来。

这触动了王乐祥。“为什么我不能也做科普视频呢?把真正的知识干货讲得通俗易懂一点、稍微浅显一点,让更多用户看到真正靠谱的专业科普。”

王乐祥早就想过借助视频,把专业且有趣的内容分享给其他用户。

参加组会时,他看到同门师妹自语(好看视频ID:自语博士)把科研过程拍成了类似vlog的形式,如何饲养实验用的小白鼠、怎么给小白鼠的生存环境注入雾霾颗粒物、甲醛等等,怎么观察小白鼠的生理变化、怎么测体温......王乐祥觉得,这种视频不仅在科研交流上很直观,拿来做科普,普通用户也会喜欢看。

有朋友问他新房子检测污染物、除甲醛的问题时,王乐祥也会想“不如直接把自己学习的专业知识做成视频,以后再有人问就抛五六个视频,直接就能解决朋友们的困惑。”在他看来,在科普和知识的领域,视频相比文字能承载更大的表达空间,也更加“精确”。

在第一支视频里,王乐祥拍下了实验室里做分析的实验仪器和设备,告诉大家如何检测室内装修污染;他又找来了装修的颗粒板、密度板、胶水等等素材,向大家科普哪些情况下会有污染物超标的风险。他把作品上传到了好看视频。

“有其他的朋友或者粉丝想问的时候,我直接发给他,他一看视频就明白了。”王乐祥在好看视频的ID是“祥子博士”,“我想说的、朋友们想问的,都包括在视频里了。”

图源好看视频@祥子博士

从那时起,“祥子博士”的名字开始渐渐在好看视频“走红”。渐渐地,“祥子博士”身边开始聚集起同样致力于科普创作的博士,从“贯入式大体积嵌岩拱座基础”大桥这样的“大国工程”是怎样修建的,到生活中常见的纸浆鸡蛋托为什么好用,这群热爱科研也热爱科普的“博士团”,正在好看视频批量制造“轻松有收获”的专业知识内容。

“博士下山”

早上7:00起床,8:00吃早饭。早饭结束后,到办公室看文献、写论文,或到实验室检查实验数据、导出分析结果。

中午再用一小时吃午饭。下午继续看文献、分析数据、写论文。晚上如果天气好,20:00左右在办公室楼下的篮球场打一小时篮球,21:00再回到办公室,接着看文献、分析数据、写论文。23:30出发回家,凌晨到家。

在好看视频创作科普内容之前,工科博士王乐祥一天的行动路线和时间表精密且单调。开始拍视频之后,情况开始变得不一样。

用他的朋友周老师(好看视频ID:周老师说科普)的话说,像是“在枯燥的生活当中,饮了一杯甜水。”

图源好看视频@周老师说科普

开始做科普视频一个月左右,王乐祥和几个好友一起吃了顿重庆火锅。对于整日沉浸在科研和学习中的博士们来说,这是一种难得的放松方式。吃火锅的时候,王乐祥拿出了手机,向其他几个博士展示他的账号、粉丝和作品。

“他们看到我没有耽误做科研,视频也做出来了,阅读量和粉丝数据不错,就也想试试看。”就在热辣鲜香的重庆火锅店里,王乐祥身边的几个博士决定和他做同样的事:视频科普。

随着身边人的加入,王乐祥又有了新的想法——“为什么不把这种科普探索传递给更多博士,做成一个全是由博士组成的科普圈子呢?”

首批支持这个想法的,是他的妻子“小曾博士”(好看视频ID:小曾博士科普人),还有在大学任教的好友周老师。

博士生们每天宿舍、办公室、实验室、食堂,三点一线,离高精尖技术和科研成果很近,却离大众广泛的需求痛点和技术实际的应用场景很远;离文献和数据很近,却离充满烟火气的社交生活很远。

图源好看视频@小曾博士科普人

“博士生基本上没有自己的社团,生活非常单调和枯燥。”王乐祥说,“我给新加入的博士同学看我的账号,看我的作品和粉丝,再看看评论和留言,基本上都是一拍即合地加入了。”

好看视频的助力也很关键,“博士团”不断涌入新的血液,目前已达45人,涵盖了清华、北大、武汉大学、重庆大学等高校的博士生、博士后,甚至还有副教授、教授。他们组建交流大群,讨论选题、提供经验、坚持更新。两个月时间内,小曾博士、祥子博士、周老师说科普三个账号在好看视频上共涨粉60万。

“博士团”仍在发展之中,这既包括成员和内容上的扩充,更包括时间积累的力量。比如刚开始的时候理科博士比较多,大家的专业多是工程、建筑、机械等等,最近人文科学、法律财经类的博士越来越多,博士团正在变得文理均衡。

王乐祥和“博士团”还有更长远的计划。

“等到我们再完善一点后,我们会成立一个专门针对博士团的实验室,在实验室里借助模型实体进行讲解,演示和分析背后的原理,观众看起来会更真实更贴切,也更形象更直接。”

“用短视频做科普没什么不同”

“科普视频和我们做科研、写论文基本没有什么两样。”

王乐祥并不觉得做科普和做学术有什么本质区别,同样充满了未知和挑战,需要去尝试和摸索。在这个过程中,博士们的一个共同特质发挥着至关重要的作用,那就是对于“刨根问底”的执着。

在做“大国工程”港珠澳大桥有关的科普时,博士们关注到了一个点,“大桥的桥墩放在海水里面,有个要求是寿命超过120年”。

为什么是120年?几位博士较了真,“一般人了解到因为用了钢筋混凝土就可以了,但我们博士在讨论的时候,会想到一定有更多原因的。”王乐祥说。

为了分析原因,博士们拆解了桥墩所用混凝土、钢筋的特质,还有它在海底沉管的施工方式。他们告诉观众,港珠澳大桥桥墩所用的钢筋和混凝土,因为加入了很多镀锌层变得更加防腐蚀,专业、详尽的解读,让这期视频在好看视频的播放量破百万,广受用户喜爱。

“刚开始做科普视频时,我们觉得博士拍出去的视频肯定能火,但结果很惨淡,粉丝会留言告诉我们‘听不懂’。这一点对我们冲击挺大的,觉得我已经讲得很能直白了,为什么你还是听不懂呢。” 回忆起刚开始做视频的时候,他们还经历了一番波折。

当博士俯下身做科普时,一样会遇到内容人普遍的难题。一群工科博士发起的团队,给出的解决方案是工程师式的,处处浸透着“工程师思维”的逻辑和严谨。

“我们把科普拆解成了四块,从视频的选题角度,然后到稿件的撰写,再到视频的拍摄,还有后期的剪辑,针对这4块分别进行优化。”王乐祥说。

有观众留言说背景太乱,他们就布置背景,摆上专业的书籍;脸部看不清,他们就布置好灯光;为了拍摄更清晰的视频,设备也从手机一路升级到相机,还请来大学里影视艺术专业的同学帮忙剪辑……

祥子博士的好看视频主页 图源:好看视频

即便如此,头顶博士光环的王乐祥和他的博士朋友们有时依然会有压力,担心视频内容虽硬核,但表达形式“太Low”,“拿不出手”。

“我们博士团来做科普视频,一定要基于专业知识,但是又不局限于专业知识。”王乐祥对于科普视频的标准颇高,在足够通俗易懂、画面准确又好看之外,还需要足够的信息量。“如果博士还在讲一些已经有的很浅显表面的东西,缺乏知识涵养,那就和其他的一般创作者没有区别了。”

在寻找科普“选题”时,博士们也会关注“观众想看什么”和“社会正在发生什么”。

经过讨论,他们初步决定从两个方面的内容切入:大国基建和大国重器。王乐祥发现,最近几年,“大国工程”越来越多地出现在人们的视野中:不论是宛如“行星发动机工地”的白鹤滩水电站,还是港珠澳大桥、平潭公铁两用桥等超级工程,还是出现在暴雨救灾中的翼龙通信无人机,每一次亮相,都能激发出人们心中的自豪感,在观众中引发热议。而这些,恰好是他们的专业所关注的领域。

经受过博士专业训练的人,在做起视频来的确有些“不一样”。

“首先从内容到和粉丝的留言互动,能看出来我们博士团视频在泛知识领域的知识储量,还是比其他视频创作者要丰富一些。”

就内容上看,“博士团”科普的范围,小到口罩,大到数控机床、机场牵引车和电动振动台,品类齐全且深度的视频背后,是他们深厚的知识积累。

“第二,我们博士团的视频是可以解决粉丝后续的问题,可以和观众产生长久的互动交流。”王乐祥说。

有一次,小曾博士做了一个关于修建隧道用的盾构机的科普。视频发出来后,有个在施工一线的工程师给她留言,告诉她关于盾构机的科普并没有讲全,有些地方还可以补充。看到这个留言后,小曾博士很快对“准同行”给予了回复。在和用户的互动中,博士团也在进化和成长。

从科普超越科普

放到更宏观的角度看,在不到一年的时间中,一群高校博士能够自发“成团”做科普,除了他们个人的努力,来自学校、社会和平台等多个方面的帮助也不可或缺。这体现出,人们对短视频的普遍需求由泛娱乐化重回理性,更体现着将学术界、科研界正在走出固有圈层,试图将先进技术、研究成果以视频形式向外界展示。

当下的传播环境中,科普本身也非易事。在 “5秒一爽点”“10秒一爆点”才能抓住观众的内容快消时代,节奏平和、充满干货的科普视频,很容易被大量娱乐化信息所埋没。

“科普视频,如果要是做几秒、几十秒,是讲不出来什么东西的,中长视频非常贴合我们做科普的。”王乐祥认为,选一个视频平台的话,深耕知识垂类已久的百度好看视频可谓是“刚刚好”。

“好看视频更符合‘博士团’的调性。”

王乐祥说,“大家碰到什么问题不会了,都会‘百度一下’,查阅百度百科,百度知道。平台对于有专业背景的内容创作者很重视,对我们的定位非常准确,也给予我们不少帮扶和支持,我们很珍惜这个机会。”

这与好看视频推出的“知识讲说人”计划有关。这一计划致力于通过工具、素材整理以及运营能力,促进好看视频的泛知识类作者更高效地表达自己的观点。

相比单纯的创作者激励,“知识讲说人”计划是一种新的生产方式。比如,创作者可以用“度咔”APP提升剪辑效率、接收经过平台验证的爆款选题,甚至获取文本到视频的合作解决方案等等。

一些和百度百科、知道等既有知识体系结合起来的新功能,同样广受创作者好评。

“‘圈一下’我们用起来很舒服。”王乐祥说。好看视频在今年9月上线了“圈一下”功能,在视频中,创作者讲到某个新名词或重要知识点,可以“圈一下”圈出里面的知识点,这些知识点能够连接到百科、百家号,用图文补充视频知识信息,强化短视频与知识之间的关联,帮助用户收获更多新知。

“圈一下”功能

对于“圈一下”,王乐祥举了一个例子:“很多用户都很关心山西灾情中的古建筑,但他们并不知道哪个古建倒了,哪个古建怎么样了,博士团就可以用圈一下功能在视频里给用户圈出来。这个圈出来的知识点会连到百度百科、百家号等知识性权威信息。”

“可能再过十年用户搜应县古塔的时候还能搜到我的视频,他能够看到我们圈出了这个知识点,在百度百科上一搜都能展示出来,这确实很有意义。”在王乐祥看来,博士团的知识,也将因为百度而得到时间的沉淀和检验。

“我们研究最终的意义一定是要转化成社会生产力,要对我们的生活还有社会有贡献的,才有意义。”

前些日子,王乐祥所在的课题组凭借“建筑热环境理论及其绿色营造关键技术”荣获2020年度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这也激励了科研和实际应用相结合,而对于王乐祥和“博士团”来说,无论科研,还是科普,都还在路上。

0 阅读:2

刺猬公社

简介:内容产业垂直媒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