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2日处暑,24日出伏,对生活有哪些影响?看看老祖宗都有哪些说法

读书文史 2024-08-21 19:25:04

【未经授权,请勿搬运,需要开白请联系后台】

文 | 读书君

处暑,顾名思义,“出暑”之意,标志着炎热的夏季即将结束,凉爽秋季将要到来。而出伏,则标志着一年三伏天的终结,即该年中最为炎热的时期的结束。

2024年8月22日22时55分,我们将迎来处暑节气,而出伏则在8月24日。

那么,这两个节气的相继而至,对我们的生活有哪些影响呢?民间又有哪些说法?今年的天气还会热到什么时候呢?一起来看看吧。

一、处暑:暑去凉来的转折点

处暑,是二十四节气中的第十四个,时间在每年公历8月22号或者23号之间。《说文解字》中解释“处,止也”,处暑即意味着暑气至此而止,炎热开始消退。

在民间,老百姓常把处暑叫“出暑”,形象地表达了从暑热天气中解脱出来的意味。

二、出伏:三伏天的终结

出伏,即三伏天的结束。三伏天,分初伏、中伏和末伏,末伏的最后一天,就是出伏的日子。按照老祖宗传下来的历法算,出伏的日期每年都不一样。今年8月24日是出伏的日子,意味着一年里头,最热的三伏天终于走到尾声了。

三伏天的形成与太阳直射点的位置、地球表面的热量积累以及大气环流等因素有关。在这段时间里,全国多地进入持续高温模式,对人们的生产生活带来极大影响。因此,出伏的到来无疑是一个好消息。

三、今年还会热多久?

不过,值得注意的是,尽管处暑节气到,我们也迎来了出伏,按理来说,天气应该逐渐转凉了。但是,事实上,暑气可能并不是如期而去,相反还可能迎来“秋老虎”,即出现“秋已至,暑未消”的现象,这主要表现在南方地区。

那么,今年会热多久呢?

按照以前的记录分析,“秋老虎”待的时间,并不是一成不变的。不过,通常来说,时间大概在一周到半个月左右。其具体的时间,在每年公历8月底到9月,具体还得视不同地方、不同年份而定。

总的来说,处暑、出伏时节,白天可能还比较热,但大势所趋是慢慢凉快下来了。随着副热带高压往南撤,蒙古冷高压开始影响我国,特别是北方地区,开始吹干燥又凉快的冷空气,这也就意味着华北、西北等地方的雨季算是告一段落了。我们迎来了秋高气爽的好日子,大自然也开始进入收获满满的季节!

四、民间俗语中的处暑与出伏

在民间,关于处暑与出伏,有不少的说法和讲究。比如:

1.“处暑不出伏,一年无春秋”

这句话的意思是,如果处暑时节到了,三伏天还没结束,那么这一年中的春秋两季,就感觉特别短,好像直接跳过了一样。这里主要暗示了这样的天气,对农作物生长和人们生活的不利影响。

看到这里,可能很多朋友也表示,现在也总感觉是“一年无春秋,只有冬夏两季”。

2.“处暑出伏前,必定是灾年”

意思是说如果处暑节气到了,三伏天还没有结束,那么这一年很可能会遭遇自然灾害,导致粮食减产。这主要是因为处暑在出伏前头,说明热的时间可能不太够,导致农作物光照和积温不足,进而影响籽粒灌浆和成熟,最终导致减产。

不过,现在农业生产条件好多了,这话农谚也不那么准了。如今农田水利设施越来越完善,农业机械化也越来越普遍,农作物品种也越来精化培育,这些都在很大程度上促进了粮食的丰收。

不过,话又说回来,这句老话还是提醒咱们,得留意气候变化对农业生产的影响!

3.“处暑出伏后,遍地是黄金”

与上一句相反,这句俗语则预示着丰收的好年景。处暑在出伏后,意味着农作物在充足的光照和适宜的温度下生长,更容易获得高产。因此,处暑节气后,田野间金黄一片,仿佛遍地都是黄金。

当然,从科学理性的角度来看,这句话也比较绝对,不过从中我们可以看出,古人对丰收的期盼和喜悦。

4.“处暑天还暑,好似秋老虎”

处暑时节虽然名义上已经进入秋天,但天气仍然可能非常炎热,这种炎热天气被称为“秋老虎”。这句俗语提醒人们即使处暑已过,仍需注意防暑降温。

5.“处暑若还天没雨,纵然结子难保米”

这句话强调了处暑时节降雨对农作物的重要性。如果处暑时节天气干旱无雨,那么即使农作物结了果实,也难以保证丰收。

五、处暑与出伏的关系及生活影响

1.处暑与出伏的时间关系

处暑和出伏在时间上往往紧密相连,但并非总是同步。由于每年立秋后的第一个“庚日”不同,导致入末伏的时间有所差异,进而影响出伏的日期。因此,有的年份处暑在出伏前,有的年份则在出伏后。

2.对生活的影响

①健康养生

处暑过后,虽说还可能会碰到“秋老虎”的余威,但大体上气温是一天天凉下来了,早晚的温差也开始变大。这种天气变化,对我们的身体影响是明显的。

这提醒我们,一方面,要根据天气变化及时添衣减衣,避免感冒;另一方面,这一节气也是调理身体、增强体质的好时机。

在饮食方面,我们可以多吃清热解暑、养肺润燥的食物,如莲子、百合、绿豆、苦瓜等。同时保持规律的作息,早睡早起,适当增加午休,以增强身体抵抗力。

②农业生产

处暑与出伏对农业生产有着至关重要的影响。

处暑时节,正是农作物成熟收获的关键时期。水稻、玉米、大豆等主要粮食作物陆续进入收割期,农民们需要密切关注天气变化,及时抢收,合理安排晾晒工作。

而出伏的到来则标志着高温天气的结束,为农作物的进一步成熟和收获提供了有利条件。然而,正如俗语所言,“处暑若还天没雨,纵然结子难保米”。如果处暑时节天气干旱无雨,将会严重影响农作物的产量和质量。因此,农民们需要提前做好防旱准备,如灌溉田地、追施肥料等,以确保粮食丰收。

尤其是出伏后,随着气温的逐渐下降和雨季的结束,秋种工作也提上日程。华北、东北和西北地区需要抓紧蓄水、保墒,为冬作物的播种做好准备。

六、读书君说

总的来说,今年8月22日处暑,24日出伏,这两个节气的到来,不仅标志着气温的转折和季节的更替,也预示着生活方式的微妙变化。我们应该根据节气的变化,及时做出生活的调整,以此更好地适应环境,保持良好的生活状态。

对此,你又怎么看呢?欢迎留言分享,一起探讨~

图片来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若侵权请联系删除。

喜欢就点个赞、转发分享吧~更多优质内容,请持续关注@读书文史。

1 阅读: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