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语:吴伟业(1609~1672)是明末清初著名诗人,与钱谦益、龚鼎孳并称“江左三大家”。
吴伟业字骏公,号梅村,别署鹿樵生、灌隐主人、大云道人,崇祯进士。他长于七言歌行,初学“长庆体”,后自成新吟,后人称之为“梅村体”。他的诗歌反映了明清易代的历史变迁和社会矛盾,有“诗史”之称。
01《过淮阴有感·其一》
落木淮南雁影高,孤城残日乱蓬蒿。
天边故旧愁闻笛,市上儿童笑带刀。
世事真成反招隐,吾徒何处续离骚。
昔人一饭犹思报,廿载恩深感二毛。
落木淮南雁影高,孤城残日乱蓬蒿。这句描绘了淮阴的秋景,树叶飘落,孤雁高飞,残阳映照着荒凉的城池和杂草。这些景物都暗示了诗人的孤寂、凄凉和萧条的心情,也反映了明朝的衰败和清朝的残暴。诗人用“落木”一词,既借用了唐代韩愈的“淮南悲落木”之句,又暗含了自己的“落木”之意,即明朝的遗臣。诗人还用了“蓬蒿”一词,既形容了淮阴的荒芜,又暗示了自己的隐居之志,因为“蓬蒿”是道家隐士的象征。
天边故旧愁闻笛,市上儿童笑带刀。这句表达了诗人对故友的怀念和对时局的悲哀。诗人借用了西晋向秀的典故,说听到笛声就想起远方牺牲的抗清友人,心中充满了悲愁。诗人还借用了韩信的故事,说在街市上看到天真的儿童都带着刀,这既说明了当时的战乱和动荡,又暗示了自己的胆怯和无奈,因为他没有像韩信那样建功立业,反而被人嘲笑为懦弱。
世事真成反招隐,吾徒何处续离骚。这句表达了诗人对世事的不满和对自己的反思。诗人说世事真是变了样,原本想隐居的人却被迫出仕,这是用了淮南王刘安的《招隐士》的反语,说明了自己的本意是不愿为清朝效力的。诗人又说我们这些人到哪里去写出我们的不平之诗,这是用了战国时屈原的《离骚》的典故,说明了自己对世事的悲观失望,也表现了自己的文人气节和才华。
昔人一饭犹思报,廿载恩深感二毛。这句表达了诗人对明朝的忠诚和对清朝的抵触,以及对自己的悔恨和感慨。诗人说从前的人受人一饭之恩还想着报答,这是用了韩信的典故,说明了自己对明朝的感恩之情,因为他曾经是明朝的进士和重臣,受到了明思宗的赏识。诗人又说二十年的恩德叫我怎不感慨鬓发斑白,这是用了“二毛”一词,既形容了自己的年老,又暗示了自己的悲哀,因为他没有能够为明朝殉国,反而为清朝效力,这是他心中的痛苦和耻辱。
这首诗是一首抒发诗人对明朝的忠诚和对清朝的不满,以及对故友的怀念和对自己的悔恨的诗歌。诗人运用了许多历史典故和寓言故事,使诗歌富有文化内涵和思想深度。诗人的语言简洁有力,情感真挚沉重,表现了一位明朝遗臣的忠贞不渝和悲壮不屈的精神。这首诗也是一首反映清初时期文人心态的代表作,具有很高的文学价值和历史意义。
02《遇旧友》
已过才追问,相看是故人。
乱离何处见,消息苦难真。
拭眼惊魂定,衔杯笑语频。
移家就吾住,白首两遗民。
已过才追问,相看是故人。开头就揭示了诗的主题,即“遇旧友”。诗人用了一个反常的语序,把“已过”放在前面,突出了他和老友的不期而遇,以及他的惊讶和疑惑。他没有一眼就认出老友,而是错过之后才回头追问,说明了两人已经很久没有见面,也没有消息,以至于都变了模样。直到他仔细看了一眼,才发现原来是故人,这里的“相看”既有相互打量的意思,也有相互了解的意思,表达了两人之间的深厚情谊。
乱离何处见,消息苦难真。解释了为什么两人会久别重逢,也为什么会难以相认。诗人用了一个疑问句,表达了他的感慨和无奈。他说到处都是战乱,指的是明末清初的动荡时期,他和老友都是明朝的遗民,不愿屈服于清朝,所以生活在艰难困苦的环境中,没有机会相见。即使有一些消息传来,也不知道是真是假,因为那时候通讯不便,而且有很多谣言和误传,可能会让人以为对方已经死去或者改变了立场。这里的“苦难真”,表达了两人对彼此的牵挂和担忧。
拭眼惊魂定,衔杯笑语频。描写了两人相认后的情景,用了一个对比的手法,把悲喜交加的心情表现得十分生动。诗人说他擦了擦眼睛,稳定了一下自己激动的心情,这里的“拭眼”既是说擦去泪水,又是说重新看清对方,表达了他的惊异和感动。他说他的惊魂才定下来,说明他刚才还很惊恐,可能是因为他曾经听说过对方的不幸,或者是因为他担心对方已经改变了。他说他和老友举杯饮酒,笑谈甚欢,这里的“衔杯”和“笑语”都是频繁的动作,表达了他们的庆幸和喜悦,也表现了他们的亲密和随意。这里,前半句写的是诗人的内心活动,后半句写的是外在行为,形成了一个由内及外的过渡,也形成了一个由悲转喜的转折,体现了诗人的写作技巧。
移家就吾住,白首两遗民。这句是诗的结尾,也是诗的高潮,诗人用了一个大胆的建议,表达了他对老友的深情和重义,也表现了他对自己身份的自豪和自嘲。诗人说他要老友搬到他家附近来住,这是一个非常难得的邀请,说明他非常珍惜这次相遇,也非常不舍这次分别,他想要和老友长相厮守,共度余生。他说他们都是白了头发的遗民,这是一个含蓄的自我介绍,说明他们都是明朝的忠臣,不愿为清朝效力,也不愿改变自己的信仰,他们在清朝的统治下,过着艰难的生活,但却不失自己的气节和骨气。这里的“白首”表达了他们的无奈和悲哀,也表达了他们的坚贞和傲骨。这里形成了一个由喜入悲的反转,体现了诗人的思想深度。
这首诗是一首写友情的诗,诗人在乱世中邂逅了一个久别的老友,两人相认后,诗人用简洁而生动的语言,描写了他们的悲喜交加,以及对明朝遗民的身份的自豪和自嘲。这首诗不仅表达了诗人对老友的深厚情谊,也表现了诗人对自己的人格气质,展现了他的重情重义,坚贞不屈,悲壮豪迈的性格。这首诗的语言朴实而优美,结构紧凑而对称,手法自然而巧妙,是一首不可多得的佳作。